“隆记”故事
隆记侧门
主房对流窗
石符“敕令魁罡”
檐雕
石脚桶
■ 郑才顺/文 许巧如/摄
“隆记”商行具体位置现已没人知晓,但历经250多年岁月风霜却依旧完好精致的“隆记”老厝却足以让人想象商行当年的兴旺和主人陈兰岩的精明能干
关于“隆记”,有这样一个故事:清乾隆年间,在陆丰县碣石镇,潮州府参府有一次巡视民情时发现一个男孩在牧马,觉得男孩气质不俗,于是上前和男孩搭话:“为什么不去学堂上学?”男孩不卑不亢:“习文安邦,牧马卫国。”男孩的稳重大方、机智回答让参府对男孩发生兴趣,原来男孩是碣石卫(明清时期南海边陲一大卫城)左营司厅的孩子,他是做完功课后才出来牧马的。参府记住了这个男孩。
过了一段时间,参府再次来碣石,又看见牧马的男孩,于是邀请男孩参加他和男孩父亲左营司厅设在卫所的茶局。对于一个十三四岁的孩子来说,参加这样的茶局绝对不是寻常的事情。这个男孩就是“隆记”的建造者陈兰岩。可见陈兰岩的聪慧在少年时期便有充分的展现,他的聪慧注定他将被后人铭记。
陈兰岩成年后没有走仕途而是经商来到濠岛,在濠岛他的生意发展得很顺利。创建“隆记”杉木行后,陈兰岩开始营建自己在濠岛的家——“隆记”,这就是我们现在在赤港南雄巷所见到的“四点金”老厝。
世事变迁,“隆记”商行的具体位置现已没人知晓,但“隆记”老厝却足以让我们想象“隆记”商行当年的兴旺,足以让我们看到陈兰岩的精明细致。
如果你来到“隆记”,肯定想不到这是一座厝龄已超过250年的老房子。相对于同处南雄巷的其他老厝,建于清乾隆年间的“隆记”,外墙、屋顶、木雕、石符仍然完整,虽然充满岁月侵蚀的沧桑感。
走近“隆记”,首先映入眼帘的是一张“石符”,上面刻着“敕令魁罡”四个字,虽然年月已久,但字迹依旧深刻、清晰。除了这张面南朝南雄巷的石符外,“隆记”还有一张向西朝西宁巷的石符,上面刻着“天罡”两个大字,还有一些图案和小文字,不过小文字已模糊无法辨认。以石符镇宅保平安,可见陈兰岩当年建房时考虑之深,用心之细。
“隆记”是一座典型的潮汕传统“四点金”建筑,所谓“四点金”即是前后四个正房齐向着天井,称为“四厅会”,旧时只有殷富显达家庭才能建造。“四点金”进门就是前厅,两边房间叫前房;进而是空旷的天井,两边各有一房间,一间作厨房,称“八尺房”;天井后边为祭祖的大厅,两边各有一个大房,是长辈居住的卧室;“八尺房”外围设有双伙巷,水井一般就凿在这里。
“隆记”的木雕颇具特色。隆记的木雕是著名的潮州木雕,主要位于后厅的檐角,有花雕、鸟雕。花雕种类丰富,有菊花、牡丹、向日葵……花的结构明显,层次分明,由外往内,一圈圈、一层层、一棱棱、一瓣瓣清楚明晰,在岁月的洗礼下,花雕的彩漆已脱落,但依然让人感觉美轮美奂,油然而生对古代匠人深深的敬意。两只燕子鸟雕在花丛中展翅引吭高歌,虽然年代久远,但那灵动活泼清晰可见。
“隆记”的窗户有独特之处。潮汕地区老厝的窗户向埕这一面很多是比较简单的,或横或竖地以几根木条同室外隔离开来。隆记却不是这样处理,其向埕的主房和“下间房”“八尺房”都有精致的木外窗,木外窗由精美的传统对称图形组成,大回字中间套着小回字,小回字中间镶嵌着一朵绽放的菊花。几百年的岁月,很多菊花已经破损,但大回字、小回字还完整。
据说陈兰岩当年选用的建材都是福建砍伐的杉木,杉木沿着江河顺流而下,到汕头后又由船牵引着由海路进入达濠,由于经过水的浸泡,特别是海水浸泡,杉木非常坚固,不会被白蚁侵袭,也不会被虫蛀,这样的杉木由此得名“建杉”。“隆记”的坚固、完整,木雕、木外窗的完好离不开“建杉”的功劳。
“隆记”双伙巷有数口古井,据主人介绍,古井的井水还能饮用,最令人称奇的是在一口古井旁有一个现在很少能见到的石脚桶,深约30厘米,直径大概为1米,在石脚桶的侧下方有一小孔可排水。陈兰岩当时家境的殷实、整座房子建设的周密由此可见一斑。
很多老厝已荒芜倒塌,历经250多年岁月风霜的“隆记”却依旧完好,这离不开“建杉”的坚固,离不开陈家后人的坚守。面对参观者,厝主人在热情介绍的同时,不无感慨地说:“唉,人老无用,这房子二百多年了,都老朽喽,还有用吗?”
这话让我心像被撞了一下,陷入沉思:是啊,每个赤港人、濠岛人心中都有浓浓的家乡情结,都有对自己“根”的追寻,而这根不正是深扎于家乡的山水、古巷和像隆记这样的老宅中么,你能说她无用吗?
新闻推荐
羊城晚报讯记者郭起,通讯员赵雅婷、李尚存报道:8月7日,一名涉嫌诈骗案的在逃人员林某,在深圳市一家宾馆内被深圳铁路公安处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