汕头潮南区华瑶青少年潮乐团10余年来坚持弘扬传承潮州音乐 以文化人,筑牢乡村振兴文化根基
2014年,华瑶青少年潮乐团凭借一首《春华秋实》,在新加坡国际华人打击乐艺术节暨国际华人打击乐大赛中夺得金奖和最高奖项“评委会特别奖”。受访者供图
丁增钦
潮乐团多次邀请业界名家前来授艺,在名师指导下,孩子们兴趣大增,技艺也有了迅猛的进展。受访者供图
夜幕降临,位于华瑶社区居委会左侧的王氏祠堂传来阵阵潮州弦丝乐,一首首旋律优美、古典的潮乐,为这个传统村落的夜增添了些许文化气韵。
华瑶社区是位于汕头市潮南区陇田镇西部的一个古村落,现有户籍人口671户3497人。演奏优美、古典的潮州音乐的,正是来自该社区的青少年潮乐团。这支年轻、富有朝气的乐团自成立以来,便以传承和弘扬优秀的潮州音乐文化为己任,先后有300多名学员接受潮州音乐培训,学员均为在校中小学生;乐团还多次应邀参加国际、省、市、区的文艺演出和比赛,并屡屡获奖,获得社会关注和认可。
乡村振兴,文化不可缺位,文化是乡村振兴的铸魂工程。伴随着这支队伍的成长,华瑶社区本身也发生着变化:乡村面貌大为改观,乡村发展有了活力,公共服务水平也大大提升,村民素质大为提高,乡村文明程度显著提升;社区居委会一楼大厅的墙上,“全国家庭教育工作示范社区”“中国传统村落”“广东省文明村”“广东省生态文明示范社区”“广东省宜居社区”“广东省乡村治理示范村”“广东省民间文化艺术之乡”等荣誉牌匾也多了起来。
产业是乡村的基础,文化是乡村的未来。在以文化振兴乡村的华瑶社区,成立至今已有11年的华瑶青少年潮乐团,让乡情有了来处,也让乡愁有了归处。
●南方日报记者张伟炜通讯员郑扬扬
成立初衷只为
更好地管教孩子
潮州音乐是潮汕民间音乐的总称,包括锣鼓乐、笛套古乐、细乐、庙堂音乐、弦诗乐和汉调音乐六大类,流行于粤东、闽南、沪、台、港、澳和东南亚地区以及世界上潮人聚居的地方,有“华夏正声”之称。
在一些人的固有印象中,熟练掌握这些打击乐器的多为中老年人,年轻一代涉足较少。对于接受过潮乐培训的华瑶青少年来说,无论是潮州大锣鼓、小锣鼓,还是笛套音乐、弦丝乐,他们不仅玩得溜,还乐在其中——一张张稚气未脱的脸上笑意盈盈,丝毫不顾大粒汗珠不时从脸颊流下。
不过,谁又能想到,在2010年华瑶潮乐团未成立之前,村里部分孩子的寒暑假、课余时间却是泡网吧或在外面四处游荡,严重影响学习。
王焕敏现为华瑶社区党支部书记,他曾牵头组织成立华瑶潮乐团并担任第一任团长,对于潮乐团成立初期的种种,他再清楚不过。据王焕敏介绍,10多年前他在村委会工作时就注意到,村里很多中小学生经常在放学、放假期间偷偷跑去黑网吧上网,有的甚至还跑去电子游戏机店玩起“老虎机”。“他们一玩起来经常顾不上吃饭,更别谈写作业了,这些孩子当时正处于少年叛逆期,老师和家长也拿他们没办法。”王焕敏说
回忆起那段时光,潮乐团学员王润彬深有感触:“还没进潮乐团的时候,我与小伙伴经常三五成群地在外面踩单车、上网吧,后来是村委会组织我们这群在外面游荡的人学习潮乐,我们才逐渐收起贪玩的心。”
为使这部分中小学生的课余时间更充实,在乡贤和村干部的共同倡导下,王焕敏开始牵头组织成立青少年潮乐团。王焕敏回忆说,一开始组织这支队伍,本意只是为了更好地管教村里的孩子,“让这些孩子将更多课余时间浸润在潮乐里,而不是电子游戏、骑车瞎逛中”。
不过,乐团刚开始成立的时候就面临着诸多问题。彼时,华瑶社区人均年收入只有3000多元,经济基础非常薄弱。王焕敏说,刚开始的问题主要是师资非常少,后来又面临没有训练场地的问题,虽然经过华瑶的理事会商量后决定在村里祠堂训练,但还面临购置打击乐器的资金问题。
所幸,这些问题很快得到解决:一些在外的乡贤获悉这一情况后,纷纷慷慨解囊,捐资购置了一批乐器及相应物品。
2010年1月,华瑶青少年潮乐团宣告成立,成立初期就有六七十名小学员报名参加培训,年龄为10岁到16岁。从那时起,一张张天真无邪的面孔与一件件传统的打击乐器便有了交集,年轻的朝气在祠堂里蓬勃起来。
业界名家
多次到社区义务授艺
万事开头难。一开始,没能请到专业的潮州音乐老师到社区长期指导,王焕敏便动员社区仅有的几名有经验的老年弦乐爱好者来传授技艺。不过,当时由于农村没有设音乐课,孩子们没摸过弦丝,也看不懂乐谱,他们连最基本的七音符都不认得或发音不准。
“刚开始练习的时候有点辛苦,老师讲的很多内容一时间很难消化。自己在练基本功的时候也比较心烦,觉得怎么练都不顺心,很多次想过要放弃。”学员王桓沛回忆说。
有王桓沛这样感受的,并不是一个,王焕敏都看在眼里,记在心里。为激起孩子们的学习兴趣,有一次,他抓住汕头潮剧团到村里表演潮剧的契机,特别邀请演奏老师腾出时间给予孩子们现场指导。
“看到社区干部的诚意和孩子们认真刻苦的态度,潮剧团的老师也深受感动,从那时起,潮剧界、潮乐界名家一有空就过来义务指导。”王焕敏说,著名潮剧作曲家丁增钦、广东省非物质文化遗产(潮剧)传承人郭粦书、汕头市非物质文化遗产(潮州音乐)传承人陈旭东等业界名家也曾到华瑶倾力授艺。在他们深入浅出的指导下,孩子们的兴趣大增,技艺也有了迅猛的进展。
在众多小学员中,通过刻苦练习,从“小白”到掌握多门乐器并乐在其中的有很多——华瑶潮乐团现任团长王伟洪就很有代表性。王伟洪读初二时正是潮乐团筹备之年,对潮州音乐颇有兴趣的他,趁着放寒假拉上一名小伙伴到祠堂看个究竟,并抱着玩耍的心态敲敲锣、打打鼓、吹吹笛子等,由此吸引了潮乐老师的目光。
“一开始老师教我吹笛子,我还是蛮有兴趣的,因此学得很快,不到一个月就基本学会了。”王伟洪还记得,当时老师说起潮阳笛套音乐中的“龙头凤尾指”比较难掌握,于是,抱着试试的心态,王伟洪在老师的悉心指导下将这套指法学会了。培训期间,他还学会吹唢呐、敲锣打鼓等技艺。
看着孩子们渐渐爱上潮乐,汕头文化艺术学校(原汕头戏曲学校)的潮剧名鼓师丁增钦激动不已。丁增钦当时主要在市区工作、生活,为指导这些孩子更快掌握基本功,有段时间他还特意在华瑶住了三个月,扎根社区义务传授技艺。
频频获奖
彰显活态传承成效
2011年起,华瑶潮乐团的名声逐渐传开,每逢传统佳节或者当地举办文化活动,潮乐团经常受邀演出。这支年轻的团体,整体演奏水平也突飞猛进,逐渐在各类大型文艺演出中崭露头角。
据悉,华瑶潮乐团先后参加过“2012CCTV民族器乐电视大赛”汕头站路演、2012年广东省首届“南粤幸福活动周”启动仪式、2013年在广州星海音乐厅举办的“鼓动中国——名家名曲专场音乐会”、2014年在深圳举办的潮商卫视“全球潮人春节联欢晚会”、2016年在广西南宁市举办的“第七届潮商大会”、2018年在海南省海口市举办的“第八届国际潮商大会”等系列演出;乐团演奏的作品如潮州大锣鼓《鼓扬新风》《春华秋实》《双咬鹅》等频频获奖。
在各大文艺演出中,比较亮眼的当属2014年。这一年,华瑶青少年潮乐团凭借一首《春华秋实》,在新加坡国际华人打击乐艺术节暨国际华人打击乐大赛中,一举夺得金奖和最高奖项“评委会特别奖”。
据王焕敏介绍,《春华秋实》是新创作曲目,以大小锣鼓相嵌入,调动潮汕醒狮鼓乐、花灯锣鼓等音乐元素,运用大小锣“拗槌”等演奏技法,酣畅淋漓地渲染春天的明媚,轻快自如地展示秋天丰收的喜悦。
“《春华秋实》还独具匠心地融入潮汕独有的英歌舞元素,使得场面既壮观恢弘又妙趣横生,引得满堂喝彩。而开场的潮州纯锣鼓由丁增钦创作,这是一首歌颂社会主义新农村风貌和青少年朝气蓬勃风采的新曲,由丁老师创作,当时他在华瑶授艺时,突然灵感迸发,当场就创作出来了。”王焕敏说。
团队的成功也成就了队员们个人的成功。据了解,在潮乐团的小成员中,王莹莹参加2016年广东省音乐联考和星海音乐学院单考,取得广东省低音提琴专业第四名的好成绩,顺利被星海音乐学院所录取;王桓沛参加2016年广东省第三届中国民族器乐大赛总决赛,荣获竹笛独奏类金奖,并被广东省民族管弦乐学会吸纳为学会会员……
“文化振兴是乡村振兴的题中应有之义,对乡村振兴具有引领和推动作用。”在王焕敏看来,乡村振兴既要“塑形”也要“铸魂”,文化就是乡村振兴的魂。接下来,华瑶社区将依托青少年潮乐团,继续加强潮州音乐的活态传承,筑牢乡村振兴的文化根基。
对话
著名潮剧作曲家、原汕头戏曲学校艺术研究室主任丁增钦:
传承要坚持
一代接续一代
南方日报:请问您是如何与华瑶潮乐团结缘的?
丁增钦:2012年,我受原汕头戏曲学校教导主任王志龙的邀请,来到华瑶社区观看华瑶青少年潮乐团的表演和练习,来到这里之后,我被潮乐团这些小孩子表演时的精气神所震撼。后来逐渐了解到这个乐团成立初期的故事,看到孩子们对潮州音乐的热爱,以及社区干部为提供这个学习的平台无私奉献,我被他们的精神所感动,从那时起我就决定多过来这里教学。
南方日报:在您指导华瑶潮乐团的过程中,最大的感受是什么?有哪些令你难忘的人或事?
丁增钦:我最大的感受,首先是华瑶社区很重视社区青少年的身心健康成长,为了能够更好地管理乐团,社区干部王焕敏主动扛起首任团长的大旗,亲抓乐团的管理工作,组织青少年排练,一直亲力亲为,用心用情地管理好这个乐团。其次,这个乐团非常有团队协作精神,让我留下深刻印象的是2014年,当时跟他们一起到新加坡参加国际华人打击乐大赛,我亲眼目睹这个乐团的每个团员配合默契,当场就被他们那种团队协作精神所折服。
南方日报:文化是乡村振兴的铸魂工程。在您看来,新时期下,华瑶社区接下来该如何继续弘扬传承潮州音乐,以文化振兴乡村?
丁增钦:我认为,传承潮州音乐要坚持一代接续一代,才能让这种传统文化在乡村振兴中持续发挥重要的作用。我希望华瑶青少年潮乐团可以往多个方面发展,例如,可以尝试演奏一些歌谣,把乡村振兴方方面面的工作以更文艺的方式表达出来。
记者观察
乡村振兴
要塑形更要铸魂
千百年来,乡村文化作为我国社会文化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凝聚着乡土之美、人文之美。“看得见山,望得见水,记得住乡愁”正成为人们对美好乡村生活的共同愿景。
如何更好地推动乡村振兴?乡村振兴中,文化何为?记者在走访潮南区华瑶社区过程中惊喜地发现,10余年来,该社区以构建文明乡风为抓手,设立华瑶青少年潮乐团潮乐传承基地,培育社区中小学生传承潮州音乐,振兴乡村文化,为居民提供了高质量的精神营养,乡村文明也焕发出新气象。
走进华瑶社区,只见条条村道平坦宽阔,农家民宅错落有致,房前屋后绿树掩映,路边庄稼充满生机。每逢周末或节假日,居委会旁的祠堂里时常响起潮乐团成员演奏或者练习的打击乐器声,声声入耳,激起文化振兴乡村的一池春水。
“团员们的年龄大多数是10岁到16岁,他们跟我以前一样接受潮乐培训,无论是潮州大锣鼓、小锣鼓,还是笛套音乐、弦丝乐,都要玩得溜。”现任华瑶潮乐团团长王伟洪说,他自己从初二开始就利用寒暑假时间接受潮乐培训,从对潮州音乐的一窍不通到如今的乐在其中,深切感受到潮州音乐的魅力,至今仍是痴迷不已。
潮州音乐是我国的文化瑰宝。像王伟洪一样从少年时就接受这一文化瑰宝熏陶的华瑶中小学生,不在少数。他们中,有5名成员顺利被星海音乐学院录取,在音乐领域继续学习、钻研。华瑶社区还设立青少年潮乐团潮乐传承基地,并邀请业界名师前来授艺,此番做法无疑能够为乡村振兴注入灵魂,使农村发展重现活力和生机;在这一过程中,居民也能享有更高品质的精神文化熏陶,增强他们的文化认同感。
原本只是为了更好地管教孩子,不让部分孩子没事就去泡网吧或者骑单车闲逛,这一无心之举如今看来可谓“无心插柳柳成荫”。如此看来,只有通过乡村文化振兴,赋予乡村生活以价值感、幸福感和快乐感,才能激发起人们对乡村生活的依恋,并为乡村振兴不懈努力、快乐奉献;只有让越来越多的文化元素融入乡村建设,才能使居民切实感受到文化带来的幸福感,让美丽乡村真正成为人们的精神家园。
新闻推荐
汕头首宗离婚家务补偿案审结 潮南法院适用民法典判男方补偿女方3万元
本报讯(记者王开颖通讯员吴炳松)今年1月1日正式施行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具有许多回应社会现实需求和体现时代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