幸福之城 人人共享 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 城市建设日新月异
幸福是什么?每个人都有不同的理解。但对于珠海人来说,漫步情侣路,看山海相依的美景,是一种幸福;周末走进珠海大剧院,与艺术相伴,是一种幸福;携家人老幼畅游香山湖公园,听流水潺潺,鸟鸣阵阵,更是一种幸福……
11月18日,由新华社《瞭望东方周刊》与瞭望智库共同主办的“人民城市幸福小康”2020中国幸福城市论坛暨第十四届最具幸福感城市调查推选活动在杭州举行,珠海获得中国最具幸福感城市荣誉,这是珠海第五次获此殊荣。
一座城市的幸福感,包括了市民对这座城市的认同感、归属感、安定感、满足感,以及外界人群的向往度、赞誉度。珠海多次上榜,“幸福之城”自有“幸福密码”——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城市建设日新月异,文化活动丰富多彩,交通建设提速迈进“快车道”……
“中国最具幸福感城市”的荣誉,是对珠海发展的充分肯定。站在“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历史交汇点上,珠海正加快打造粤港澳大湾区重要门户枢纽、珠江口西岸核心城市和沿海经济带高质量发展典范,努力成为践行新发展理念的排头兵,成为构建新发展格局的重要支点,让人民群众感受到更多的幸福感。
采写:本报记者张伟宁
摄影:本报记者吴长赋
高质量发展释放澎湃动力
11月11日凌晨1时,珠海保税区天威大厦二楼依旧热闹非凡。天威公司两位女主播面对镜头,在直播间里热情洋溢地向来自四面八方的网友直播“带货”。仓库里,快递小哥将一件件包裹打包分拣,迅速发向全国各地。
刚刚过去的“双十一”网购“狂欢节”,珠海天威交出了一份满意答卷。作为“珠海制造”的知名企业之一,在天猫等电商平台的“双十一”主战场,天威生产的色带、墨粉等打印耗材产品排在平台品牌销量的第一位。该公司电商事业部负责人陈晓斌说,面对新冠肺炎疫情带来的不利影响,该公司迅速转变策略,培养员工当主播,“直播带货”迅速成为公司电商营销的“主力军”,进一步拓宽了销售渠道。
克服重重困难,以逢山开路、遇水架桥的智慧和韧劲,在创新中求发展,这是珠海实体企业迈向高质量发展的真实写照。
近年来,珠海牢牢把握高质量发展这个根本要求,从“数量追赶”转向“质量追赶”,从“规模扩张”转向“结构优化”,从“要素驱动”转向“创新驱动”,推动经济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动力变革,在珠江口西岸经济影响力显著提升。
高新技术产业为珠海高质量发展提供新动能,释放出澎湃动力。2019年,全市实现先进制造业、高技术制造业、高新技术企业增加值占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比重分别为55.5%、29.6%和58.2%。格力电器首次进入《财富》世界500强,位列榜单414位,恩捷新材、格力电工、奔图电子、华峰石化、万通化工均呈现爆发性增长。新时代的珠海,正着力打造集成电路、生物医药大健康、新材料、新能源及新能源汽车、高端打印设备等五个千亿级新兴产业集群。
第三产业也不甘落后,对全市宏观经济的拉动作用日趋凸显,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逐渐平稳上升,进一步推动珠海经济高质量发展。2016年至2018年,长隆海洋王国三度问鼎世界主题娱乐“杰出成就奖”,2018年成为中国唯一一家获奖的主题公园,根据最新世界主题公园排名,珠海长隆在全球排名第五,从2018年开始长隆国际海洋度假区接待游客突破千万人次。横琴作为国际休闲旅游岛,正成为炙手可热的旅游目的地。横琴新区社会事务局统计数据则显示,今年国庆长假八天时间里,横琴接待游客45万人次,较去年同比增长36%。
人民生活水平显著提高
“生活在珠海这座城市是怎样一种体验?”在问答社区“知乎”平台上,有网友提出这样一个问题,很快,这一问题的回复就被网友晒出的珠海美食、美景给“攻占”了。
“在海边喝咖啡,去酒楼喝早茶,情侣路漫步……每次来珠海玩,总是感叹,珠海人的生活真是太幸福啦!”因为工作原因,来自上海某地产企业的王小姐几乎每个月都会往返珠海,“珠海是一座来了就不想走的城市”。
每逢周五,退休员工陈老伯都会约上三五老友,来到茶楼喝早茶,一壶茶,几份点心,和老朋友们聊上半天,这已经成为他多年的习惯。“以前工资水平低,去一次茶楼都堪称奢侈,哪像现在这样变成家常便饭。”
经济特区建立四十年来,珠海居民收入节节攀升。1986年珠海市住户调查资料显示,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为1484元,到2019年城镇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为55219元,按照可比口径计算,1987年至2019年城镇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年均增长11.6%。根据农村收入分配数据显示,1980年珠海市农渔民人均纯收入为292元,到2019年农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加至2.91万元,按照可比口径计算,农村居民人均收入年均增长11.8%。2019年末全市居民人均住房建筑面积31平方米,62.5%家庭拥有私家车,恩格尔系数在30%以下,达到富足生活水平。
2019年人均地区生产总值17.55万元,位列全省第二、全国第四,达到发达经济体水平。财政实力不断壮大,人均财力跃居全省第一,人均基本公共服务支出1.5万元,排名全省第二。
城市文化“活”起来
没有城市文化,城市就没有精神追求和活力。近年来,越来越多的文化活动走进社区基层,来到市民身边。丰富多彩的文化活动,充实了市民的精神生活,也不断壮大城市文化基因,助推珠海发展前行,有力地改变着珠海的气质形象。
10月23日晚,一场名为《记忆珠海——蔚蓝色的爱》大型音舞诗在珠海大剧院拉开首演帷幕,演出通过“伶仃洋·百年之问”“追梦之路”“濠江之月”“湾区之虹”“大湾区·百年之答”等篇章,以美轮美奂的歌、舞、诗等形式,回顾珠海经济特区四十载光辉岁月,博得现场观众的热烈掌声。从聚焦港珠澳大桥建设工程的话剧《龙腾伶仃洋》,到展现南粤大地风土人情的民族管弦音乐会《乐从大湾来》,再到穿梭珠海百年历史的音舞诗《记忆珠海——蔚蓝色的爱》,成立一年多的珠海演艺集团,把一场场精彩的演出带到珠海市民身边,带到其他城市,进一步擦亮了珠海城市文化的亮丽底色。
文化的发展繁荣离不开适宜的土壤,在基层,培育、传承文化的种子不断生根成长。
今年5月22日,斗门区“中国曲艺之乡”琼霞工作室,分别在斗门区文化馆和斗门镇南门村接霞庄挂牌。现任珠海市戏剧曲艺家协会主席、珠海市文化馆副馆长的琼霞,系粤剧泰斗红线女关门弟子、国家一级演员、中国戏剧梅花奖获得者。顶着诸多“头衔”的琼霞,更是一名文化志愿者。多年来,琼霞通过文化志愿服务的形式发挥艺术家引领、示范及带动作用,推动斗门区粤剧粤曲更好地传承、发展。
珠海公共文化事业不断进步,文化投资规模持续扩大,各级政府切实履行在文化领域的公共服务职能,不断加强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关注文化民生,强弱项补短板,努力保障人民群众基本文化权益,建立了覆盖城乡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
2018年至2019年度,珠海市公共文化馆站累计公益培训达13万人次,公共文化服务惠及近200万人次。疫情期间,珠海市公共文化服务场馆闭馆,线下文化体验按下了暂停键;在这期间,线上公益文化艺术培训应运而生,艺术慕课、网络直播等线上艺术教学,成为珠海市文化馆数字文化服务的新亮点。
交通建设“加速跑”
当前,珠海正着力建设面向未来的现代化基础设施,系统谋划一大批铁路、公路、机场、港口、桥梁等重大交通基础设施项目,一个对接港澳、对接粤港澳大湾区、联通全国、面向世界的“海陆空铁”综合交通网络正在加快构建、呼之欲出。
2018年10月,港珠澳大桥正式通车,使珠海成为内地唯一一个与港澳陆桥相连的城市,成为珠江西岸的交通枢纽城市,再一次提升了珠海在珠江口西岸城市群的交通地位。
近年来,珠海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加速快跑”,正深刻地改变着珠海的交通格局。
今年6月,历经两年多的施工建设,百万珠海市民翘首期盼的重大工程——板樟山新增隧道正式通车。通车后,通行能力从4万辆次/日提升至15万辆次/日,极大缓解交通压力。
新隧道开通半年后,家住前山的卢小姐仍不时发出感叹,“我去吉大上下班的时间,至少节省了二十分钟到半小时,更重要的是,隧道拥堵的情况减少了,开车的体验大大提升。”
飞架于碧波、横跨于海天之间的洪鹤大桥也即将开通,作为港珠澳大桥西延通道上的重要组成部分,洪鹤大桥将为港澳经济向珠海西部城区及大湾区西部辐射发挥重要纽带作用。据了解,项目全长9.65km,双向6车道,设计时速为100km/h,全线无红绿灯,即使走完全程,也只需6分钟左右。项目起点位于香洲区南屏镇洪湾,对接港珠澳大桥连接线并与广澳高速珠海段及横琴二桥形成十字交叉,直接连接东西部。建成通车后,预计从金湾开车到市区的时间由原来的40分钟,缩减到20分钟。
在城市的另一端,香海大桥项目也在如火如荼建设中。目前,梅华互通、人民路互通和造贝互通之间的桥梁全部架设完毕,有的桥面已摊铺了黑色沥青,部分护栏上也安装了隔音墙,其中香海大桥支线主线桥桥下结构施工已接近尾声,现在正在开展预制梁架设,大桥的支线工程已经进入全面冲刺阶段,力争2022年6月贯通。
记者手记
高质量发展提升幸福感
珠海,是一座可品读、可漫步、有温度的幸福城市。它有青山绿水的点缀;有高品质生活的乐享;有高质量发展的支撑……对珠海来说,市民心中的幸福感,藏在每一个民生细节里、藏在城市公园的每一处美景中、更藏在每个人对美好生活的追求与奋斗中。
唯有高质量发展带来的高品质生活,才能让市民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不断提升。2017年和2018年台风“天鸽”“山竹”连续两次正面袭击珠海,很多市民走出家门自愿参加救灾,他们中上至老人,下至儿童,内心充实,任劳任怨,这背后凝聚的是对城市的认同感和归属感。这种作为市民的自发自觉,与政府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让改革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人民的发展观相得益彰。珠海,不愧为中国最具幸福感的城市。
新闻推荐
位于汕头内海湾南岸的中信滨海新城。海滨长廊未来将优化公共设施,增加便民功能。雕塑《独白》。雕塑《偶然》。雕塑《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