汕头潮商创业踏出“特区同步”精彩人生
洪裕静致力于传承潮绣工艺
文/图羊城晚报记者蚁璐雅
刚刚过去的“十一”黄金周,汕头小公园热闹非凡。除了百年骑楼、民俗表演、“网红”雕塑广受好评外,各种小食、潮玩、创意摊位前也围满了八方来客。“无潮不成市”这句俗语在一个个小摊位上展现得淋漓尽致。
上世纪80年代,小公园的“灯光夜市”曾是这座百载商埠的最潮去处。经过40载浮沉锤炼,如今它又焕发别样生机。而时代巨变中,藏着几代潮商的拼搏汗水和前行步伐,他们既是这座城市的见证者,也是参与者。高级工艺美术师、潮绣非遗传承人、裕虹抽纱刺绣研究院创始人洪裕静就是其中一人。
特区开放遍地商机
40年前特区初设时,18岁的洪裕静踏入社会。这个从小擅长刺绣的“巧姑娘”从刺绣样品工慢慢努力,走上创业的道路。随着经济特区大门的打开和优惠政策的落地,洪裕静的小事业越做越大,不仅成为首批申请到进出口权的市私营企业,更从一个名不经传的小作坊发展到区纳税大户,100多平方米的小作坊也升级至2000多平方米的大厂房。
“汕头经济特区日渐开放,遍地是机会。”洪裕静回忆到,上世纪90年代末,企业纷纷“走出去”到外国参加时装节、展览会开拓商机,汕头外贸局更组织不同行业出国招商引资,在政府大力推动下,汕头的营商环境有了很大的飞跃;随着通讯、交通日益发达,秉承着潮商的创业拼搏精神,2000年后的汕头更是商机满地,遍地“老板”。
40载砥砺奋进,如今的汕头面貌一新。在小公园长大、见证这个百载商埠发源地华丽转身的洪裕静,国庆黄金周也在这里支起了非遗潮绣摊位。她感慨道:“和以前热闹的‘灯光夜市’相比,近年的小公园更有文化的味道,不仅是单纯的小商品买卖了,更涌现很多创意类、传统文化类和原创类的小摊档。加上游客中心、雕塑、创意涂鸦等,充分展现了地方文化的底蕴。”而这些,不仅是近年来汕头小公园片区重点保育活化的成果,更是整个汕头经济特区建设发展的缩影,是公共配套完善、文化素养提升、城市形象升级、文化氛围浓厚的全新经济特区的真实写照。
巧识商机传承文化
2012年对于洪裕静来说,是一个值得纪念的年份。这一年,她力排众议,做了一件几乎所有人都不看好的事——调转企业原外贸经营方向,打造国内品牌,提高原创能力,实现客户个性化定制。于是,裕虹抽纱刺绣研究院正式成立。洪裕静不仅着力开拓国内原创珠绣市场,同时通过文化交流、开设免费培训班、与多个学校和机构合作等方式传播传承刺绣工艺。目前她所培训过的学生累计近万人,第一批学徒已成长为相当于中级工艺师的教师级水平。
事实证明,洪裕静的选择没有错。近年来,她带到外国展示的潮绣作品,常引起很大的文化共鸣,不仅频频被外国人点赞,更勾起了许多潮侨的家乡情怀。这也让她信心倍增,始终坚守着传承纯手工潮绣的初心。
除了潮绣之外,还有工夫茶、木雕、剪纸、陶瓷微书……40年来,百业千行都有无数潮人在实现自己梦想,同时传承地方文化、推动经济发展和城市进步。这不仅是潮商精神内核所在,更是汕头经济特区建立40年来,在马不停蹄升级城市配套建设的同时,仍大力传承传统文化、打造潮人精神家园的有力体现。
新闻推荐
一头微卷青丝,一袭清爽长裙,年近七旬的林璇,看起来不过六十岁。她思维清晰,说起心爱的写作,更是神采奕奕。从下乡知青到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