扎根基层见证小社区大变化 社区带头人杨静娟用自立、自强精神书写特区故事

汕头日报 2020-08-27 01:06

退休的杨静娟(图中)依然关心社区的工作。

位于金平区百花路的月季园社区是汕头市第一批政府补贴式住宅区,1991年初,40岁的杨静娟从汕头罐头厂调到当时刚刚成立的东厦街道,被委任为月季园社区党支部书记。作为一名基层党员干部,杨静娟几十年如一日,带领一班人为群众办实事,使月季园社区变得越来越和谐美好,一路走来,也见证了小社区的大变化。

啃下“硬骨头” 社区获省先进

1991年,月季园建成之后,受益于购房补贴和廉租公房政策,汕头市一批残疾人、特困户、下岗职工终于告别原来低矮的瓦房屋,搬到这个崭新的小区居住。

“我刚到月季园居委会的时候只有一个临时办公点,进门就是一张桌子两张椅子。有居民进来办事,我和另一名工作人员就得轮流腾出椅子让座。”杨静娟回忆道,1991年5月,“东厦街道月季园居委会”挂牌后,才有了一个正式办公点,再后来,工作人员也慢慢增加到3个人、6个人。

当时月季园居委会辖内共有43幢居民楼,其中6幢廉租公房安置了280家特困户,家中有精神病人的近60户,有聋哑、肢体残疾病人的30多户。杨静娟面对的难题数不胜数:园内私搭乱建问题突出,垃圾废土堆积如山,环境脏乱;家庭纠纷、邻里摩擦时有发生;“特困户”生活困难,孩子没钱交学杂费;残疾人找不到工作,天天有人找居委会要求帮助解决问题;精神病人无论白天黑夜随时都可能发病闹事……

接手管理这个“不大安宁”的社区,杨静娟没有丝毫畏惧,她发扬埋头苦干的特区精神,迎难而上,啃下这块“硬骨头”,以昂扬的精神状态推动社区建设改造。在社区党支部、居委会一班人的努力下,社区服务网络逐渐健全,先后设立了“精神病人康复咨询服务站”,建起了“夕阳红老年之家”,成立了社区劳动保障事务站和社区助学服务站。有了专业医护人员的免费诊治,辖区内精神病人的病情普遍得到控制;老年之家长期举行的潮乐演奏和潮剧演唱让老人们的生活丰富活跃了许多;多名下岗职工通过再就业援助服务重新走上工作岗位解决生活出路问题;特困学童也被因材施教,学业进步明显。

2005年春节前夕,经多方努力,园区新装了40多盏路灯,重新铺设水泥路面100多米。每逢夜晚,遍布月季园社区的路灯齐刷刷亮起时,居民心里别提有多开心了。同一年,月季园社区被评为省“平安和谐”先进社区,甘于奉献、勇于创新的杨静娟也获评全国劳动模范称号。如今走在绿树成荫干净整洁的社区内,看到的是邻里和睦、秩序井然的一片文明景象。

退休后依然关心社区工作

如今,已经退休的杨静娟常年在外地居住,但每个月仍会至少两次回到月季园社区关心居委会工作的开展,协助医生为社区的精神病人发药打针等。

前不久,社区里的特困户申请到带电梯的安居房,兴奋地邀请杨静娟到自己新房参观。“我是打心眼儿里为大家高兴!”杨静娟说,社区这些年来的改善和进步就是特区发展的缩影,特区建设离不开一批又一批建设者的默默奉献,而自己在基层岗位上奋斗,也是希望能为建设美丽汕头尽一份微薄的力量。

本报记者 杨舒佳 摄影报道

新闻推荐

汕头市金平区人民法院公告

谢锦洲(公民身份证号码44052119550406351X):汕头市金平区人民法院在执行申请执行人庄叶琪申请执行被执行人谢锦洲民...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