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件贝雕精品和一段激情岁月 《海门大闸》取材于海门龟海拦海闸坝

汕头日报 2020-08-03 00:54

三月份的一个周末,在潮州古城的街巷里开着摩托车闲逛,突然眼睛的余光发现了街边古玩店里好像有一幅贝雕画,虽然已经开出了几十米,还是调过头,回去探个究竟。

收藏讲的是物缘。展现在眼前的这幅贝雕画做工精良,内容表达的是某个地方的水闸坝,凭着直觉和多年对贝雕的研究,这幅贝雕绝对是精品,具有非凡的艺术价值和历史价值。

爱不释手地捧“回”了贝雕画,我马上请教了海门末代贝雕人林汉桂先生。对于这幅贝雕的出现,林老师很惊讶。原来,这幅贝雕名为《海门大闸》,创作取材于海门龟海拦海闸坝,是上个世纪70年代初的作品,至今有将近50年的历史,当时的林老师只是海门贝雕厂里一名10多岁的学徒工。他清晰地记得,这幅贝雕是挑选厂里面最好的老师傅共同创作的。

作品中,海门大闸横跨在练江的出海口,气势磅礴;右边的良田已经种植成片,一派欣欣向荣的景象;桥上人来车往,很是热闹;近处江面上,大小船只正从水闸鱼贯而出,远处海面上,风樯如云,渔船正扬帆出海……整个画面充满活力生机,洋溢着丰收喜庆的气氛。作品的原材料取自于贝壳,表现题材的每一个配件都是老师傅们用手摇砂轮一个一个打磨出来的,经验老道的匠人准确地挑选出厚度、光泽、颜色都最为合适的贝壳进行创作,不仅节省用料,并且磨得又快又好。作品中有的贝壳磨得薄如蝉翼,有的小如米粒,有的细如发丝,有的亮如珍珠,处处可见工艺之精妙。更值得一提的是,在工具还较为落后的时代,很多细微之处,比如水闸栏杆处的每一条柱子,都是用锉刀锉出来的。贝壳属于碳酸钙,在贝壳上打孔的难度可想而知,而老师傅们硬是在围栏上打出了一个个细如针眼的小孔,令人叹为观止。

历经了将近50个春秋,作品中上了光油的颜色已经变黄,但岁月抹不去一件贝雕精品背后的故事。2020年3月29日,我来到海门湾,考证、收集、整理有关海门大闸的资料,直接面对课题的源头开展实地调查。

练江出海处,江海相接之处,汇聚成一个内海,叫做龟海,而海门龟海拦海闸坝正是贝雕画创作题材的源发地。眼前就是海门湾,然而海门大闸已经不复存在,站岗的阿伯说:“海门大闸已经在2019年拆除了,2019年初海门湾大桥重建工程开始启动,投资5.97亿,将在2022年11月竣工。”海门龟海拦海闸坝,经历了48年岁月的洗礼,已经完成了她的历史使命。

本来是想拍一些龟海拦海闸坝的实景图,但事与愿违,很是落寞。幸好有摄影师吴绍良老师提供的龟海拦海闸坝老照片,除此之外,贝雕画或许是龟海拦海闸坝唯一的艺术呈现。

为了解龟海拦海闸坝的历史,我努力搜寻着相关的文字记载,最终如获至宝地找到《来自龟海的报告》一书。书中讲述了广东省潮阳县和驻潮阳的解放军,仅仅用了9个月(1969年12月——1970年9月)的时间,便完成了龟海拦海闸坝工程的建设。该书的10篇报告文学中,有一篇《铁骑三千》,讲到每辆自行车的后架都装置了一块载石头的厚板,那厚板足有1米长,50厘米宽,上面有的垫上麻袋,有的垫上了木麻黄的细枝叶,好叫载运的石头不滑动。东山石场通往拦海工地的车道上,成了车的海洋,3000多辆单车的运输队伍中,穿插着公鸡车、平板车、水推车和手扶拖拉机,来回奔忙。一辆辆载着石头的单车,好像一排排飞燕。八个月战斗的日日夜夜,3000铁骑终于搬走了一座石山,给拦海工地运来了300多万块料石。在坝上,军民们担起了一块一块石头,垒成了一座长达1500多米,平均高度13米,顶宽11米的大闸坝。一位老农无限感慨地说:“桥闸是单车载出来的,大坝是肩头担出来的。”

海门龟海拦海闸坝是一个壮举,是潮汕历史中的一件大事,更是一部英雄的史诗。《海门大闸》贝雕画的出现,正如末代贝雕人林汉桂先生所评价的:“解封了一段渐行渐远的精彩故事,记录着时代政治风云、历史变迁、工艺腾飞……”(卢湘莹)

新闻推荐

舞动健康,快乐人生 蔡老师与她的金砂公园舞蹈队

“广场舞是既能愉悦心情,又能锻炼身体的有益活动。作为带队老师,我的想法就是要让退休的姐妹们不虚度光阴,让赋闲在家的...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