潮阳区东潮村扶贫又扶志,激发内生动力 乡村扮靓增颜值 产业造血富口袋
东潮村因地制宜,规划出128亩用地专门建设蔬菜专业合作社,培育致富带头人,推动贫困村快速发展特色产业,增加村集体收入。
贫困户郑坚利的妻子林映随在照顾家庭之余也到村里的作坊赚点钱贴补家用。
“谢谢你们!”在潮阳区西胪镇东潮村,见到前来走访的扶贫工作队和村委干部,村民郑伟华眼里噙满泪水,连声道谢。
郑伟华是贫困户张暹来的配偶,多年来,他们一家的经济主要依靠丈夫外出打工和她自己做些手工活支撑,然而仍难以为继。因此,在女儿去年成功考上本科后,一家人却不知该喜还是该忧。扶贫工作队与村委干部获悉后给予热心帮扶,让其女儿终于圆了大学梦。
像张暹来这样的贫困户,在东潮村原有48户185人。2016年,东潮村被列为新时期精准扶贫的省定贫困村,由原汕头市城乡规划局、中共汕头市委党校联合帮扶;2019年5月至今,调整为由汕头市应急管理局、中共汕头市委党校联合帮扶。
正是因为他们的帮扶,贫困户的生活有了新的希望,他们的脱贫原动力也被激活。2019年,东潮村人均可支配收入为15863.93元,比2016年以前增长164%,2019年底顺利完成省定贫困村出列和贫困户全部退出。
●文/图:南方日报记者张伟炜实习生吴泽斌通讯员蔡纯张伟航
村庄变美了
委托设计院为贫困村绘制规划蓝图
驱车从潮揭路西胪段拐入西径公路,继续行驶不到1公里路就到东潮村。只见村道宽阔整洁,溪水潺潺流动;蔬菜专业合作社里,大棚在盛夏阳光映照下折射出耀眼的光芒……
以前的东潮村并非如此。已在该村担任村党总支书、村委会主任19年的郑镇坤说,彼时的东潮村,农业灌溉设施落后、路网系统不健全、公共服务设施和市政设施不足、村子环境脏乱、村民生活水平较低。村集体经济年收入长期不足3万元,年人均可支配收入仅6600元。
为精准帮扶东潮村,2016年5月,原汕头市城乡规划局、中共汕头市委党校各派一名扶贫干部进驻东潮村,与村委干部同吃同住,一起研究脱贫致富的新路子。
令郑镇坤印象深刻的是,第一轮扶贫工作队队长杨乐平初到村里的第一件事就是找他商量制定关于东潮村的发展规划事宜。原来,杨乐平原来在原市城乡规划局工作多年,认为“村子若要发展,规划必须先行”,郑镇坤也努力配合杨乐平,有问必答。
“在杨队长的牵头下,帮扶单位委托汕头市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对东潮村开展示范村整治创建规划编制,很快制定出《东潮村社会主义新农村示范村整治创建规划(草案)》,我马上召集村民代表开会征求意见,获得一致通过。”郑镇坤说。
从那时起,“轰隆隆”的机械作业声此起彼伏,村道巷道硬底化、沟渠清淤疏浚等工程项目不停歇,全村村容村貌开始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
在帮扶单位及驻村工作队努力下,共计投入各类资金约2400万元,建设项目多达50个。如今道路宽阔了,村道巷道都铺上水泥路,还有完备的健身设施和开阔的大埕供村民健身休闲。
斗志重燃了
帮助贫困户克服思想障碍
在提升东潮村“颜值”的同时,驻村工作队始终不忘唤醒贫困户摆脱贫苦命运的意识,激发他们改变现状的斗志和勇气。
因病致贫、于2015年被列为贫困户的村民郑坚利就是其中一户典型。由于早期患有陈旧性肺结核等慢性病,他无法进行重体力劳动,且需要长期服药和休息。在多次到其家中走访、关怀后,中共汕头市委党校派驻东潮村第一书记兼扶贫工作队队长张志和发现,郑坚利后期身体好转后,出现了思想松散,不太愿意外出工作等情况,严重影响家庭收入和自身的发展。
深知“扶贫先扶志”的张志和,当然不愿意让郑坚利长期这样下去。他与队友多次对郑坚利进行思想帮扶,帮助其克服“等靠要”的思想障碍,逐一瓦解他心中的“百个不愿意”。
“经过我们的劝解,他的思想有了很大的转变,他认为应该外出务工赚钱养家,目前每月收入约1500元。”张志和表示。
2019年下半年,郑坚利的大女儿郑晓珊毕业,驻村工作队在入户走访时,了解到郑晓珊有外出寻找工作意向,郑坚利夫妇也主动反映请求帮助寻找工作。经多方努力,张志和帮助介绍郑晓珊到潮南峡山一家服装厂工作,每月收入4000多元。
此外,驻村工作队还积极联系上级民政部门为郑坚利在2019年申请到低保户资格。据了解,目前低保资格为该户每月人均保障343元,每月整户8人保障约2744元;同时,郑坚利2019年至今累计领取产业分红共计8432元,人均1054元;2019年至今领取教育补助金22500元。
在张志和看来,每家贫困户的脱贫情况各不相同,但能够有主动脱贫致富的内生力量和动力,才是最重要的。就像上文提及的郑伟华,在熬过了最贫苦的日子后,她坦言自己比以前乐观多了:“驻村工作队和村委干部的热心帮扶我们会铭记在心,未来的路怎么走始终还是要靠自己。”
村集体收入涨了
盘活闲置土地发展新型农业
自2019年5月驻村以来,张志和还思考着另一个问题:如何通过多个造血式扶贫项目,让有劳动力的贫困户能够依靠自己的双手和大脑告别穷苦日子?
对此,他们因地制宜,规划出128亩用地专门建设蔬菜专业合作社,培育致富带头人,推动贫困村快速发展特色产业,增加村集体经济收入。
村民郑映松是该蔬菜专业合作社的负责人。他告诉记者,原先这128亩用地是农田,由于常年干旱导致其成了荒地,他与其余合伙人便自筹资金约420万元投资建设蔬菜专业合作社,盘活了这一片闲置土地。
“今年2月份,合作社才开始投产试运营。合作社采用温室种养方式,主要种有茄子、春菜、芥蓝、空心菜、青瓜等蔬菜,销往学校、工厂食堂。”郑映松说,目前有38名村民在合作社工作,其中不乏有劳动力的贫困户。通过出租土地,村集体经济收入每年预计可增收8万多元的地租。
蔬菜专业合作社对面的另一片温室大棚则以种植西瓜为主。这是东潮村农田复垦的另一大项目。2016年,该村投入产业扶贫资金50.86万元,引进汕湘农业种养有限公司,以“公司+农户+村集体”的合作模式发展新型农业,三年来村集体地租收入共10.05万元。
村集体经济增收,村“两委”干部也喜上眉梢。郑镇坤向记者算了一笔账:2019年东潮村的集体经济年收入约11.8万元,比2016年以前增长293%。
“东潮村通过实施多个造血工程,贫困户和村集体经济都有了可持续的增收途径,有了稳定的收入,脱贫成效将得到进一步巩固。”张志和说。
今年是决战决胜脱贫攻坚之年。张志和表示,驻村工作队将持续加强扶贫与“扶志”“扶智”相结合,抓实抓细各项脱贫工作,全力以赴做好脱贫攻坚冲刺收尾工作。
新闻推荐
潮阳区启动2020年非遗文化结对帮扶活动。本报讯(记者刘文钊见习记者郑奕潘摄影报道)在文化和自然遗产日来临之际,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