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疫情中迎来“大考” 互联网公益开启全新模式

汕头日报 2020-06-11 01:01

新闻助农助力潮阳金灶桑葚打开销路

▲丁卫、李洁芝夫妇在拍摄互联网公益课

今年春节前后,新冠肺炎疫情暴发,以互联网为主要阵地的公益平台成为“抗疫队伍”中一支重要力量。无论是普通市民、企业,还是社会组织,借助互联网平台积极参与,创新公益实践,为“抗疫公益”插上翅膀的同时,也为后疫情时代的互联网公益提供新思路。

线下普及到线上 网络平台让公益更亲近

今年1月份,武汉封城的消息发布之后,盯着新闻里不断上升的确诊人数,林萍心里焦急万分。当她了解到某互联网平台上线赈灾募捐,立刻搜索打开app,在相关的页面中捐了200元。之后,林萍又陆陆续续通过不同的有公募资格的网络平台,筛选几个有关疫情的相关项目献出了爱心。

其实,这并不是林萍第一次参与公益。通过蚂蚁森林在阿拉善等地种下公益树,在99公益日里集过小花,也参加过“我送盲童一本书”等公益项目。林萍说,这些是动动手指就能完成的,只不过是少吃一次零食,少开一趟车省下的油费而已。在她看来,这是“每个人都能做的小事,不足挂齿”。

其实,像林萍这样的人还有很多,无论是日常生活还是疫情宅家期间,大家都利用互联网公益平台,捐步数、小捐款等方式,积极参与到公益行动中。以往主要通过线下将善款投到公益慈善组织的方式,如今已经逐步普及到线上,这种跨越时空距离的公益形式,让公益变得更直接、更亲近、更便捷。

开启全新模式

互联网公益形式更多样

在不少人印象中,互联网公益被等同于“捐款”。记者在此次疫情中发现,互联网公益的形式呈现更为多样化,开启了全新的公益实践模式。

每年2月份是潮阳区桑葚的成熟期。往年金灶镇的桑葚远销北京、上海、山东等地,今年受疫情影响,春节期间金灶桑葚对外销路明显受阻。获悉情况后,汕头日报编辑部主动作为,第一时间发起“新闻助农”公益活动,号召更多的企事业和热心人士伸出援手。汕头经济特区报社还组织青年采编人员走进田间地头,通过拍摄创作短视频等方式,为金灶桑葚“打call”。同时,报社下属的 “汕报便民”微信公众号与广东亿博云互动农业有限公司进行合作,共同为果农打通销路。

随着新冠肺炎疫情在全球蔓延,世界各国的学校陆续停课、公共服务暂停,对还在外求学的海外学子产生了不小的影响。汕头市委统战部(市侨务局)联合汕头大学医学院及汕头大学精神卫生中心,选派资深的心理专家为海外侨胞及留学生提供公益心理咨询专线服务。不少海外潮汕籍留学生主动寻求帮助,他们中有因突如其来的疫情打乱了原本的生活节奏,从而产生紧张、焦虑的情绪,有的还出现手发抖、头晕等躯体反应。他们除了拨打24小时免费服务热线电话,进行一对一咨询,有的还通过网络预约一对一的微信心理专业咨询服务。

在疫情期间,很多人宅在家中,不少公益组织和个人拍摄公益课程,为大众提供各种文化帮助和专业指导。汕头市“全国最美家庭”丁卫、李洁芝家庭就充分发挥自身优势,依托老年大学的师资,在网上开设法律、心理健康咨询、楹联、诗词、国画等公益课程,让市民群众以乐观心态面对疫情,做到“宅有所学、宅而不慌”。

“朋友圈”式民间参与

成抗疫中坚力量有益补充

互联网公益在疫情大考下交出“一份答卷”,在提供新思路的同时,也为公益“向善”呈现出一种新趋势。

在疫情防控初期,防疫物资紧缺、道路受阻等问题影响抗疫一线物资保障,而互联网平台利用信息化、科技化方式,灵活精准进行对接。在此次疫情防控中,记者发现有不少民间志愿者借助微信群、社区平台等完成信息对接、链接资源等工作,让普通人在家就能为抗疫事业贡献。同时,这种灵活性强、主动性高的“朋友圈”式民间参与,也呈现出跨区域、去中心化的发展趋势,成为政府、企业以及社会组织等抗疫中坚力量的有益补充。

长期从事公益活动的李洁芝告诉记者,此次疫情的发生给她一个很大的提醒,特别是网络授课的方式有其便捷、易于传播的优点,而且这些视频材料能够固定下来。这样能让更多愿意参与公益授课的老师将网络视频保存下来,留给更多愿意学习,但无法来到现场上课的学员使用。

新闻推荐

潮阳区海门镇在文明村镇创建中深入开展爱国卫生运动 人居环境改善 乡村文明提升

海门慈心义工开展清洁环境卫生志愿服务活动海门镇出动洒水车清洗镇主干道路面及人行步道“房前屋后、沟沟岔...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