汕头华侨试验区紧抓省政策支撑重要机遇 聚侨心侨力探高质量发展新路

南方日报 2020-06-24 07:00

华侨试验区将加快公园绿地建设。受访者供图

华侨试验区将加快基础设施建设,其中就包括亚青会场馆建设。受访者供图

站在东海岸大道远眺——填海新造的土地上现代建筑林立,高科技和总部企业项目纷纷落户动工。这里,是汕头华侨经济文化合作试验区(下称“华侨试验区”),被称为“特区中的特区”。

2014年,国务院批复同意汕头经济特区设立华侨经济文化合作试验区。作为目前全国唯一一个以“侨”和“文化”为特色的国家级发展平台,汕头华侨试验区自成立之时起,就担负起聚侨心侨力、探开放新路的使命。五年多来,试验区以多项深化改革、扩大开放的新实践,努力构建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重要门户和面向全球华侨华人聚力发展的创新平台。

在经济特区建立40周年的关键时刻,华侨试验区又迎来新的发展机遇——广东制定出台《关于支持汕头华侨经济文化合作试验区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意见》,填补了华侨试验区缺乏省级政策支撑的空白。

紧抓这一难得机遇,华侨试验区将把加快发展作为首要任务,以基础设施建设为先导,以规划设计为引领,以招商引资为重点,以政策争取为关键,以新金融新经济为突破,用更多高招、实招、硬招,真正把华侨试验区打造成投资兴业的新高地、对外交流合作的新平台、高质量发展的示范区,为汕头加快建设省域副中心城市,打造活力特区、和美侨乡、粤东明珠作出更大贡献。

基础设施建设累计投入超185亿元

日前,省、市重点项目汕头华侨试验区东海岸新城综合管廊工程传来新进展——该项目首条管廊昆仑山路管廊全线贯通。这是华侨试验区加大投入建设基础设施、完善功能配套的缩影。

过去五年多里,试验区多方筹措资金,已累计投入超185亿元,完成围填海工程项目,建成市政道路桥梁约40公里,包括新津片区3座大桥及东海岸大道、阿里山路等;此外,还建成九年一贯制学校1所,幼儿园5个,以及公园绿地面积约80亩。贯穿新津、新溪、塔岗围三个片区的东海岸大道,也已于2017年10月实现全线贯通。

将基础建设作为先导,在建设新城市中心上迈出新步伐,是试验区未来的发展目标之一。据华侨试验区党工委副书记、管委会副主任陈斌介绍,试验区将继续加大投入,加快基础设施建设,近三年内将投入约150亿元。

第一个“加快”是市政道路建设,包括20条主次干道,总长约70公里。

第二个“加快”是学校和体育场馆建设,包括汕头大学东校区暨亚青会场馆建设,建成后将满足2万名学生就读,也将建成具备举办洲际比赛条件的一场两馆,此外还将加快一批中小学教育设施建设,并规划在东海岸片区建设一批运动场所。

第三个“加快”将聚焦公园绿地建设。陈斌介绍,这批公园绿地,包括津湾、东海岸公园和侨韵文化旅游商业带,总面积约2000亩。

全程化服务助力招商引资按下“快进键”

今年五六月,一批高端化产业项目相继在华侨试验区落户:搜狗人工智能公司已在试验区注册,让人工智能赋能试验区高质量发展;阿里巴巴“推城出新”全国首站在试验区启动,合力打造“玩美之城”,推动汕头制造产业数字化探索进程;启动网络直播基地建设,租赁1万平方米作为直播基地,拟引进近10家企业入驻。

产业项目的密集引进,得益于华侨试验区坚持一把手招商、靶向招商、精准招商的理念和做法。截至目前,试验区直管区存量登记注册企业643家,总注册资本452.76亿元;现有在谈招商引资项目8个,初步意向投资额达170亿元,涉及商务会展、文化旅游等行业。

“若干意见的出台,将为试验区招商引资打开崭新局面。”华侨试验区党工委副书记、管委会主任刘俊毅说,在广东出台支持政策的重大利好下,试验区将着眼新经济项目,围绕人工智能、供应链金融、电商直播等新兴业态集中发力,致力引进一批高端和投资规模大的产业项目,促进产业集聚发展。

如何让项目引得进、留得住、干得好?优质服务是第一位。刘俊毅表示,华侨试验区将以若干意见为引领,坚持“一切围绕企业,一切服务企业”的招商理念,为企业提供全程化服务,努力当好“店小二”,切实做到一个项目、一个工作小组、一个工作方案、一个时间节点,抓好跟踪落实。

“为引进现代金融和吸引侨资企业落户华侨试验区提供有力的政策支持,我们每年将投入产业扶持奖励资金3000万元。”刘俊毅说,试验区将突出“侨”字特色,出台产业扶持政策和特色人才政策,全力做好要素保障,营造一流营商环境。

加快建设“侨”字特色金融发展聚集区

创设国内首个“华侨板”,成立粤东首只政府产业引导母基金,“助企贷”融资政策累计帮助“华侨板”61家企业取得共2.388亿元的贷款……成立五年多来,华侨试验区着力推进特色金融服务实体经济,加快建设“侨”字特色金融发展聚集区。

其中,筹划开发建设“华侨试验区金融服务智库系统”、探索“互联网+大数据+金融服务”的模式,在全市率先打造供应链管理服务平台并成功引进2家粤港澳大湾区供应链服务企业等举措尤为亮眼。

刘俊毅分析,由于汕头地区以传统产业为主,存在大量基础加工、制造外包企业,现代服务业基础较薄弱。因此,华侨试验区正积极探索利用人工智能、5G等新型信息技术赋能传统产业,实现产业转型升级。而企业转型大多伴随着资金需求的扩大,试验区同样在企业股权、债权融资方面做了很多有益尝试,帮助企业解决好资金难题。

如何进一步发展金融产业,提升金融服务实体经济水平,试验区已有清晰思路。刘俊毅介绍,试验区将积极向上争取中外合资证券、银行、保险经纪、供应链金融等金融牌照,完善金融产业结构布局,形成华侨特色的金融机构组织体系。此外,探索在“华侨板”推出相关文化版权金融产品,打造文化版权+股权投资平台,并争取创新性跨境金融试点政策在华侨试验区落地,探索初步建立服务全球华侨华人的现代跨境金融体系。

打好“侨”牌联侨聚侨敢于“试验”探索创新

“侨”是华侨试验区的特色之一,做好“侨文章”正是试验区的“初心”。五年多来,试验区在联侨聚侨上取得新突破,获批成为全国最大的“侨梦苑”,一批侨资企业相继落户试验区。引才聚才也初见成效,设立了人才大厦,吸引一批高层次人才到试验区工作就业。

在华侨试验区党工委书记林定亮看来,试验区发展应抓住“华侨”和“试验”两个关键词。

林定亮说,打好“侨”牌,多形式开展通侨联侨惠侨工作。例如,推进中欧区域政策合作试点工作,主动参与和服务“一带一路”建设,打造华侨文化交流基地和对外传播基地;依托汕头大学东校区设立华侨教育培训机构,建设华侨博物馆。同时,充分发挥国家双创示范基地、侨梦苑、新侨创新创业基地等平台作用,打造人才汇聚高地和创新创业乐土。此外,还要研究出台针对华侨华人优惠政策,吸引更多海内外华侨华人、高层次人才回乡投资兴业,为实现海外华侨华人与祖国经济文化的深度融合发展贡献力量。

“试验”则体现在敢于试验,重在创新。林定亮说,华侨试验区将坚持新理念,把握新政策,充分发挥利好叠加效应,深化体制机制改革,接好用好管好省级、市级经济管理事权。要对照最高标准,查找短板弱项,率先研究提出一批扶持产业发展、招商引资、金融创新等方面的政策措施,同步推进争取国务院出台支持华侨试验区政策相关工作,力争国家给予更多试点任务和政策支持。

撰文:杨可

新闻推荐

汕头综保区突出制度创新,粤东首单跨境电商网购保税进口业务顺利通关 探索“前店后仓”+ “线下自提”新模式

跨境电商网购保税进口业务正式在粤东地区落地。袁国宏摄汕头海关工作人员对网购保税进口商品进行查验。袁国宏摄6月18日,...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