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学礼 革命熔炉“炼”出来的诗人
李学礼烈士
■ 欧创皋
李学礼(李在田),澄海莲阳人。1920年出生,父亲是泰国华侨,祖父是曾留学过日本的开明士绅。李学礼从小得祖父精心栽培,古文造诣颇深,喜爱文学、社会科学和英语,能诗能文,多才多艺。1926年入学读书,第二年学校举行“五四”运动纪念会,7岁的他就登台演讲,博得群众夸奖,被誉为“神童”。读中学时就经常写诗参加社会活动,唤醒民众,揭露贪官污吏鱼肉人民,其中有一首诗:“昭彰恶迹已难忘,团队横行遍一方。暗运米粮资敌寇,尽收地税入私囊。”又有诗:“大地忽闻狮子吼,看他狼狈抱头走。我民今日抒正义,挥拳齐打落水狗。”
1939年经林之原(野寂)介绍,李学礼与妹妹李学声同到南侨中学文专部高甲班学习。他积极参加抗日救亡工作,立志献身革命事业。李学礼学习勤奋,特别爱看进步书籍,经常写诗写文章在校刊的和壁报上发表。1940年李学礼在南侨中学出版的铅印校刊《文化堡垒》上发表题为《望》的抗日诗作,借怀念故乡之情,唤起民众的抗日热情。诗中写道:“也许你在炮火洗荡了的战场,也许敌机正不断地在你头上飞翔,也许今日铁蹄踏过汕樟公路,比破坏了的昔日更要荒凉……无情的战斗啊,再不许我和故乡相见,残酷的敌人更使我异地流亡!我是不是依旧行吟歌哭?是不是只有感慨悲伤?看!烽烟已弥漫潮汕,抗战的旗帜正在飘扬!伟大,壮烈!是谁的血在飞溅?!是谁的吼声唤出了震天的音响!懦怯变成了坚强,是谁啊,从象牙之塔跑上了火线!别再犹豫吧!不许退缩——为了故乡!为了可爱的故乡,起来呵!看我们来一个搏斗的吼喊!”《文化堡垒》是南侨中学出版的一本宣传抗日救国刊物,展现了时代的风雨、抗战的烽烟和抗日救亡战士的战斗激情,仅出版一期就被国民党当局强迫停刊。
李学礼认真学习马列主义课程,力求理解透彻,军事训练课总是不怕苦、不怕累,刻苦练好战斗本领,力争做个能文能武的革命青年。由于李学礼表现突出,曾被党组织派到南侨中学水流埔分校任教,宣传抗日救亡工作和爱国思想。1940年8月南侨中学被迫解散,为避免损失,党组织决定师生暂时疏散回家隐蔽工作,李学礼暂时回到家乡澄海,并带了家在海南岛的学生党员骨干陈运民同学到家里,掩护他避过白色恐怖。
1943年,李学礼毅然离开家庭,和当时潮汕地下党负责人之一的李平一起到重庆,由杜国庠介绍找到郭沫若,在郭沫若身边工作,在《新华日报》发表过诗作。不久,郭老介绍他到延安找当时陕北公学校长兼党委书记成仿吾,到延安也与李平同行。李学礼心中充满了对革命的热忱和对延安的向往,在通往延安的路上,一路走一路问:边区到了吗?进入陕甘宁边区时,哨兵告诉他从这里起就是解放区的土地了。他激动地伏下身来吻着脚下的土地,说:“可爱的土地呀!全中国就只剩下这一片干净的土地了!”到延安后他被送到延安“鲁艺”深造,结业后被分配到华北联合大学教育学院任教。他的古诗文功底好,对古诗很有研究,又会创作,又会用古韵演唱,每当有文艺晚会时,他都要登台表演,是全校闻名人物。
1946年,李学礼坚决要求要到东江纵队去,成仿吾写了介绍信,还派两位通讯员送他到当时已转移至烟台的东江纵队。那时途中常有国民党军队盘查骚扰,李学礼不幸遇难牺牲,牺牲时年仅26岁。
新闻推荐
陈锐波(右)在工作中曾经有人说过:判断一个人的价值,不是看他取得了什么,而是看他贡献了什么。每个人都有不同的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