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警察,是我们共同的名字!” 彬园警史馆举办“基石”专题影像展
为重温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年来汕头公安事业所走过的峥嵘岁月,展示一代又一代汕头人民警察栉风沐雨、无私奉献的感人事迹, 11月7日至13日,汕头市公安局联合汕头市社科联在彬园警史馆举办“基石”专题影像展览,以近千张珍贵照片讲述一个个激情燃烧的故事,充分发挥了彬园警史馆“用警史启迪未来”的教育功能和省级社科联示范基地的作用。
我在这里
“看,这是我!”“我的照片在哪儿?小同志帮我找找……”11月7日,市彬园警史馆里人来人往,大家都聚集在一块长度近十米的展览板前,当中有不少老叔叔、老阿姨,他们互相搀扶着、寻找着自己年轻时候的照片。原来,这些老叔叔老阿姨都是公安系统退休的老同志,这场“基石”专题影像展展示了近千张1949年至1985年汕头公安民警的个人存档相片,以及征集来他们的工作、学习、锻炼、生活旧影照,通过“序言、激情燃烧、峥嵘岁月、砥砺同行、温馨时刻、结语”等篇章,勾勒出新中国征途上公安民警的奉献与付出所迸发的蓬勃力量,也揭示了他们汇集、构筑成我们祖国坚实基石的主题。这是一场有温度的影像展,看的人和寻找照片的人,都心潮澎湃、热泪盈眶。
橱窗中的宣传照
影像展中,有一张“彩色照片”特别引人注目,照片中的年轻民警,身着白色警服,一脸正气,朝气蓬勃,形象特别好。原来,这是上世纪70年代初期,民警陈高平的一张黑白彩染照,还被摆放在外马路的“青春摄影室”橱窗中很长一段时间,作为警服宣传照片。用如今流行的语言来说,这张“网红照”应该是新中国成立以后,汕头警察的第一张宣传照。
陈高平,1971年加入汕头警队。当年,在“砸烂公检法”的背景下,汕头大多数老公安被下放到了“五七”干校接受劳动改造。为缓解警力不足,汕头市革委会保卫组按照市革委会的部署要求,在本市街道、学校、企业等基层单位招录年轻新民警。包括陈高平在内的首批共48名年轻人,经过政审、体检、培训合格后,光荣地成为新民警。有15人被分配到市区公安交警大队,陈高平就是其中一员。入伍时,他们仍着65式警服,与当时解放军的制服大致相同,只是标志上有所区别。
1972年,为区别军、警服装,国家改革公安警服。照片中的陈高平所穿戴的,就是72式交警制服,白上衣藏蓝下装,白色大盖帽。“当时信息传递没现在这么快,老百姓对警服的改变不甚了解。一位从农村复员兵招来当交警的同事告诉我,他第一次穿着新警服回家乡时,当地人都好奇地看着他,还有不少小孩子跑去围观。大家以为他是哪里的大干部,商店购物排队时,纷纷都让他先买。”陈高平笑着说了当时的一件事。
于是,领导批准了挑选2名民警着新警服照个相,摆橱窗,以此宣传,让更多人知道。陈高平和另一位同事应邀到相馆拍宣传照。由于陈高平的相片冲洗出来后效果非常好,被青春摄影室摆放在橱窗里既作宣传,又供大家观赏,直到更新橱窗才收起。陈高平要回了这张彩照作留念,至今保存近半个世纪。
借来的表彰会议室
朱镜湖,1963年参加公安工作,1984年任澄海县公安局政治教导员。他展出的照片,乍一看就是平常的会议照,并无甚特别。照片中,朱镜湖正在澄海县公安局1985年度总结表彰大会上宣读表彰一批先进单位和先进个人的通报。
“当时,澄海公安机关的办公条件非常简陋,办公用房是在原龙潭寺的地址改建起来的,根本没有可供召开大会的会议厅,只好向其他单位借用。这次表彰大会借用的,是当时澄海县商业局会议厅。”据朱镜湖介绍。而他接下来讲述的一个细节,就令人咋舌了。他告诉记者,环境简陋到什么程度?当时不仅办公用房,干警的宿舍门窗,用的都是平整坟山埠后的棺材板。交通也不方便。当时澄城辖区包括鮀浦、蓬洲。破案调查、下乡调研等,要踩单车从澄城出发,去到与莲塘、揭阳交界的鮀浦,中间过三次渡,全程至少要两个小时。
原来,这张普普通通的照片背后,讲述的却是在条件简陋、物质匮乏的年代,广大公安民警克己奉公,无私奉献,一次次出色完成党和人民交给的任务,使公安事业一步步不断发展。“警史馆举办"基石"专题影像展览很有意义,对汕头市公安机关开展"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学习教育将是生动的一课。” 朱镜湖激动地说。
抗洪胜利合影
1959年6月12日,澄海东里被茫茫洪水淹没。苏北派出所与驻地边防派出所人民警察一马当先,废寝忘食投入抗洪战斗。他们用小船一家一户搜寻,把危楼9户共44名老小居民均接上船,迁往安全地带。与洪水战斗了三天三夜,洪水终于退了,民警们不顾全身湿透和泥泞,又投入镇容清理工作。6月19日,派出所谢班长说,今天星期天,留在所内的5位同志,一起到超然照相馆合个影留念吧,庆祝抗洪胜利记录革命友情。于是就有了展出的这张照片,其中,身着白色警服的,就是陈孝彻。
1953年土改结束后,陈孝彻进入到澄海县公安局秘书股工作,后来他调到城管派出所,接着是东里公安局、樟东派出所。“由于樟林一带地形复杂,地处闽粤赣交界,人口聚集,日夜有市场,于是樟东派出所专管樟林、东里两个地方。”陈孝彻说。
在采访现场,陈孝彻告诉记者,解放前旧社会旧中国的国民党警察,不仅烧杀抢掠,欺负老百姓,杀害共产党后,居然还要跟家属讨要“花红”。老百姓苦不堪言,只能背地里称其“散撸警察”、“黑脚警察”。解放后,新中国的人民警察,才是人民自己的好警察,警风好,实实在在地、经常性地为人民做好事。记得他在东里派出所工作时,1956年,开展爱民月活动,派出所特地开设失物招领栏。群众拾得的东西交到派出所,都在这里可以招领。一年里540件衣物、钱财等,均保管完好等候失主。有迷童领到派出所,民警都会细心照顾。“遇到突发事件,民警们也冲在前,就像照片中1959年的抗洪事件……” 陈孝彻的讲述,朴实却感人至深。
本次展览展示的这些珍贵的历史影像,充分见证了建立新中国至改革开放初期,汕头公安民警忠诚为民、无私奉献的职业操守。在他们身上,我们看到了人民警察忠于党、忠于国家、忠于人民、忠于法律的政治本色。他们为维护国家的长治久安、保障人民安居乐业、服务经济社会发展而尽心尽责。他们的名字在警徽中闪光,光荣的梦想在国旗上飞扬,他们是共和国当之无愧的卫士和基石!
本报记者 陈珊娜 文/摄
新闻推荐
本报讯(记者蔡晓丹)记者从市公共交通管理所了解到,为加强汕潮两市市民往来,市公共交通总公司从今天起将第7路线末班车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