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区域领先”到“全省争先”,汕大附一院三十载砥砺前行再出发:奋力“登峰”建设高水平医院
2018年,汕头附一院成功抢救一名罕见半骨盆离断伤患者,一年多后该患者可从事轻型体力劳动。
副院长王斌主持开展冠状动旋磨手术。
医护人员救治新生儿。
1989年,汕大附一院新院建立。
2002年,成功抢救国内首例妊娠、自然分娩五胞胎,获得社会和专家好评。
1989年,在上级政府和社会各界的大力支持下,汕头大学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下称“汕大附一院”)新院在长平路57号拔地而起,开启了“附一人”筑梦前行的历程。
从三级甲等医院,到“全国百佳医院”“全国百姓放心示范医院”“全国改革创新医院”“全国医药卫生系统先进集体”“全国救灾防病先进集体”“全国青年文明号”“全国改善医疗服务示范医院”“广东省抗击非典先进单位”“广东省优质护理服务示范医院”,“中国地级城市医院·竞争力100强”8年连续晋升,2018年跃居全国第6,成为广东省高水平医院“登峰计划”重点建设单位,三十载岁月如歌,跨越式发展的每一个阶梯,都写满“附一人”拼搏奋斗的足迹。
薪火相传。站在“登峰计划”的新起点上,“附一人”再启程、再出发,为建设国内一流高水平医院的目标砥砺前行。
●文/图:南方日报记者宋芾
通讯员陈晓军林慧
积跬步以病人为中心持续提升服务质量
1989年,汕大附一院新院区(一期大楼)在长平路57号拔地而起,当时病床数318张。随着二期大楼(1994年)、三期大楼(2009年)和科教楼(2011年)先后投入使用,现病床数已达1816张;目前拥有500万元以上设备增至14台,包括国内首台500排宝石CT、西门子3.0T磁共振、GE64排CT、INNOVA3100IQ数字平板血管造影机及高清3D腹腔镜等,总价值超过9亿元;设置了59个临床科室、11个医技科室、14个教研室和6个实验室等。
建院以来,汕大附一院秉持“为人民服务”的办院宗旨,坚持以病人为中心,医疗服务质量持续提高。以“医院服务规范年”“医院管理年”“关爱工程”等专项活动为抓手,不断推进医院管理和业务规范化。医院年总诊疗人次从建院初期的16万增加到目前的120万,多项技术达到国内或省内先进水平,比如实施国内首例自然妊娠、自然分娩五胞胎,成功抢救罕见半骨盆离断伤患者,实施华南地区首例DAVID术及广东最高龄(82岁)主动脉夹层手术等。
聚人才涌现一批专科带头人
建院初期,汕大附一院职工数量少,仅13人获高级职称,1人获硕士学位。而如今,这两项数据分别增长到553人和643人。同时,该院还拥有博士及博士后122人,硕士生导师和博士生导师共115人,本科以上学历的护理人员占比达86.8%,居全省医疗机构第一;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2人、广东省医学领军人才1人、广东省杰出青年医学人才7人、广东省“扬帆计划”人才8人;广东省名中医1人;汕头市优秀拔尖人才4人;近三年,医院共有71名专家被列入《岭南名医录》。
汕大附一院先后涌现了一批在专科领域上有建树、学术有成就的学科带头人,如心血管内科李玉光教授率先在粤东地区开展冠状动脉球囊成形术、支架术、射频消融术、瓣膜球囊成形术、人工心脏起搏术等多项高新技术;风湿内科曾庆馀教授提出的强直性脊柱炎早期诊断标准被风湿病学界称为“汕头标准”并广泛推广应用,急慢性风湿病诊治经验达到国际先进水平;神经外科郑丰任教授在显微神经外科与抢救重型颅脑损伤等方面有着丰富的理论与临床经验;妇产科李志凌教授主持开展粤东地区多个“首例”辅助生殖受孕婴儿,治疗成功率居国内先进水平。
同时,医院为年轻医生提供了优质学习交流平台,已有44名职工从加拿大曼尼托巴大学、美国斯坦福大学等知名高校学成归来,还有一批赴外进修学习中。如今,青年有为的医生正接过接力棒,成为汕大附一院未来前进的中坚力量。
强学科打造多个“国字号”品牌
自1996年心血管内科、风湿内科成为“广东省五个一科教兴医工程”重点学科以来,汕大附一院各学科不断发展壮大。在学科带头人谭学瑞教授带领下,“十一五”期间,该院创下两个“唯一”:心血管内科成为广州市以外唯一的省医学重点专科,医学分子影像实验室成为广州市以外唯一的省重点实验室。此后,他还带领临床医学建设一级学科硕士点、博士点、省级优势重点学科,临床医学ESI进入全球前1%。其间,汕大附一院也获批成立了临床医学、药学两个一级学科博士后流动站。如今,该院已拥有20个省级二级和三级重点学科、临床重点专科和重点实验室,全院省级临床学科重点单元覆盖率100%。在艾力彼发布的中国地级城市医院专科全国排名中,汕大附一院16个专科全部进入前30强。此外还有2个专科跻身中国医院科技量值百强排行榜。
这些年,汕大附一院打造了多个“国字号”学科品牌,包括国家冠脉介入诊疗培训基地、国家级胸痛中心、中国房颤中心建设单位、全国罕见病诊疗协作网成员医院等,在区域内填补多项技术空白,包括率先在粤东地区开展复杂冠脉介入治疗,冠状动脉旋磨手术、非亲缘关系骨髓移植、极重型再生障碍贫血患者骨髓移植等高难度手术以及3D完全腹腔镜下胰十二指肠切除术等微创精准手术。
汕大附一院急危重症的救治规模和水平居粤东之首,重症病床数128张(占全院7.05%),高于广东省三级医院重症监护病房建设要求比例。新生儿科每年收治患病新生儿近2000例,危重新生儿抢救成功率在95%以上,对新生儿脑损伤、极低出生体重早产儿管理、多胞胎存活等具有较高的抢救诊治水平。在重大传染病流行期间以及多次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中,出色地完成了潮汕地区危重症患者的救治任务。2003年,汕大附一院在抗击“非典”战役中取得了“医务人员零感染、住院病人零感染、汕头市民零扩散”的优异成绩,受到国务院和省政府的表彰。2009年成功救治1例甲型H1N1流感患者,2016年又创造了救治3例重症H7N9患者康复的佳绩。
重科研科研实力区域领先
三十年来,汕大附一院的科研实力始终处于区域领先:1992年曾庆馀教授主持的项目《海鱼油是否为类风湿关节炎患病保护因素研究》获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使医院在国家级科研课题上实现了零的突破;1994年刘元生教授课题组获得医院第一个省部级科学技术奖;2000年徐岚教授撰写的《Comparativestudy〈sperm-separationtechniques〉》成为医院第一篇被SCI收录文章;2008年李宇教授完成的项目《人工毛乳头替代结构及其制作方法》是医院第一次获国家发明专利授权。
截至目前,该院共获各类课题1426项,其中国家级科研课题76项,获得资助经费达4281.93万元;省部级技术奖共21项,市厅级技术奖共110项;发表SCI文章611篇,总影响因子1611.79;获得508项国家专利授权。
促医教探路国际间远程学术交流
1999年至2002年,汕大附一院承办了第一届至第六届“全国远程医疗教育研讨会”,开启了国际间远程学术交流新模式,掌握前沿医学科学发展,提高了医疗教育水平。
此后,“东西方联盟小儿感染性疾病研讨会”“东南心脏论坛”“心律失常诊治新理念巡讲中国行”等各类国内外重大学术交流活动,先后在汕大附一院举行,极大促进了该院的学科发展。
作为教学医院,汕大附一院自2012年便承担起“学士—硕士—博士—博士后”完整体系的医学人才培养任务。2014起,医院先后成为全国首批国家级住院医生规范化培训基地、国家级全科医师临床(粤东)培训基地、国家普通外科专科医师规范化培训基地,拥有6家协同医院、26个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专业基地,近年来学员理论考核“首次通过率”均达到全国优秀水平,并获得“全国优秀带教老师”“首届广东省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技能竞赛团体二等奖”等多项荣誉称号。
践慈善注入公益基因“全为生命”
1998年,李嘉诚基金会在汕大附一院捐资设立了我国大陆地区第一家宁养院,开启了对晚期癌症患者实施免费疗护、临终关怀的公益事业,为医院植入了“公益基因”。
20年来,宁养团队服务总次数逾11.4万人次,出诊服务次数逾1.98万人次。2010年,中国心律学会和中国心电学会联合启动了“中国遗传性心律失常救助工程”,该院作为该工程的南方中心,设立了“广东省鸿光心脏医疗救助基金会”,为贫困遗传性心律失常患者提供救助。2015年,医院与汕头市妇联、广东锦峰地产投资有限公司联合开展汕头市贫困妇女“两癌”救助·锦峰公益行动;同年,汕大附一院与中国宋庆龄基金会·锐珂慈善基金联合开展“奔跑的明天”贫困残疾儿童医疗救助项目。
丰富的公益经验和精湛的医疗技术,让汕大附一院有能力参与更多国家和社会的救助项目,在政府主导的医疗公益项目和自发的公益行动中发挥了积极作用。比如,成为国家先天性结构畸形救助项目、广东省小儿先天性心脏病和小儿白血病定点医院定点医疗机构,与汕头市残联联合开展“人工耳蜗植入、白内障手术、脑瘫患儿康复治疗”等公益项目;自发首创了“医、护、药”延续医学服务以及“全为生命”社会急救技能培训等。
开先河构建紧密型医联体“汕大模式”
2006年,汕大附一院托管了潮南民生医院,开创国内大型公立医院托管民营医院的先河,开启了医联体建设之旅。此后,该院不断破除壁垒,因地制宜,建立起“跨行政隶属关系、跨资产权属关系,涵盖一级到三级医疗机构的紧密型医联体”,包括医疗集团、医共体、跨省际专科联盟、远程医疗协作网等多种形式,被广东省领导概括为“汕大模式”医联体。
汕大附一院本部作为牵头医院,在医疗、管理、设备等方面给予成员单位多形式全方位的支持,各医联体成员单位的就医人数、学科建设和职工收入实现大幅提升。其中,潮南民生医院从零开始,跃升为三级乙等综合性医院,医疗业务总量稳居汕头市第4位。龙湖医院和濠江医院一改托管前设备陈旧、部分学科萎缩的状态,诊疗人次翻番,先后通过汕头市二甲综合医院评审。2015年医院与武汉亚洲心脏病医院合作共建的“跨省际专科联盟”—联合心脏外科中心,完成各类心脏手术突破千例,危急重症心脏大血管手术和复杂先心病手术占30%,多项手术填补区域空白,让老百姓在家门口就能享受到国内一流的心脏病外科诊疗服务。
经过13年的发展,“汕大模式”医联体已包含有10个成员单位及9家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在促进优质医疗资源下沉、推进分级诊疗建设、提升基层服务能力以及完善医疗服务体系等方面显示出巨大优势,形成了“早、实、特、优、强”的鲜明特点,为全国医联体建设提供了样本,得到各级政府和社会的高度认同和赞誉。
■延伸
“登峰”一年开展
80余项新技术新项目
随着综合实力的不断增强,汕大附一院逐渐成为广东省医疗健康领域中的重要力量。2018年6月6日,汕大附一院入选广东省高水平医院建设“登峰计划”首批重点建设单位,全力推进“发展前沿医疗技术、建设高水平临床科研平台、集聚拔尖医学人才、打造一流医学学科、建立现代医院管理制度、发挥示范引领作用”六大建设任务。
在“登峰计划”一年内,汕大附一院便开展了新技术新项目80余项,包括在粤东率先实施的经导管主动脉瓣膜置换术、半相合骨髓移植等多项先进技术。成为危险性上消化道出血救治区域中心、全国罕见病协作网成员医院、省级危重孕产妇救治中心、危重儿童和新生儿救治中心。
为建设高水平临床科研平台,促进科研成果转化,该院建立院士专家工作站,引进中国工程院周宏灏、于金明、杨胜利三位院士以及专家团队,领衔粤东地区建立药物I期临床试验研究室和精准医学研究所,开展药物I期临床试验研究和药物基因组学研究;开展精准放射治疗关键技术研究和临床应用;开展医学大数据研究与临床转化应用,探索远程智慧医疗服务创新模式等。同时启动临床医学研究中心、护理学研究院的建设。
在加大高层次人才引进力度方面,该院聘请14名国内外知名专家“候鸟式”工作,引进美国应用干细胞公司专家6名。与南加州大学、英国伯明翰城市大学及其所属机构开展合作,选派12名职工攻读澳大利亚埃迪斯科文大学与汕头大学医学院联合培养博士生,并出台相关政策,成立广东省博士工作站,引进22名博士和博士后。高层次人才的加入,“登峰计划”的实施,推动汕大附一院再次迈进跨越式发展阶段。
“新时代是奋斗者的时代,站在"登峰计划"的新起点上,"附一人"将一如既往以坚如磐石的信心、只争朝夕的拼劲、锲而不舍的毅力创造新的荣光,为建设国内一流高水平医院的目标砥砺前行。”汕大附一院负责人表示。
新闻推荐
近年来,潮南区加快构建现代化综合交通运输体系。陈瑜摄潮南区结合自身实际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城乡面貌大有改变。位于大南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