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色基因强党建 抓好党建促振兴 潮南区着力绘就红色示范与灵秀山水交相辉映的乡村振兴画卷

汕头日报 2019-07-02 00:54

潮南区确定了“红军医院”等20处革命遗迹(址)为“红色印记”,充分挖掘一批有教育意义的红色故事。

“我们这里有闽粤赣三省边区第一次党代会旧址、红场广场、红军阅兵台、石刻革命标语、炮楼、"红军医院"等革命遗迹,有很多具有教育意义的红色故事,我们将打造红色教育基地、革命文化展示基地、红色旅游基地来助推乡村振兴,让村民们过上好日子。”近日,记者驱车前往潮南区红场镇大溪坝村采访时,村党支部书记李壮明正在与村干部开座谈会。从会上记者获悉,这座偏远僻静的革命老区村,正积极谋划“红色”文章,在区委区政府的指导下,加紧打造“红色村”党建示范工程,推动昔日穷村阔步走上乡村振兴之路。这是潮南区推进乡村振兴的一个缩影,也是该区以“红色基因”为引擎探索“四有”基层党建路径的生动实践。

如何真正发挥基层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推动乡村振兴?这是新时代加强基层党建的重要课题。潮南区是广东省著名的革命老区之一,拥有宝贵的红色资源和精神财富。全区有革命老区村(自然村)177个,有40处革命遗迹(址)。今年以来,该区以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和省委开展“红色村”党建示范工程建设为契机,启动实施“红色基因传承”工程,着力传承红色基因,创新党建工作方式,探索出一条“有思想、有温度、有力量、有色彩”的基层党建新路径,为乡村振兴发展提供坚强组织保障。

“这里有许多故事和革命遗址,这些宝贵的红色资源有些村干部不知道,村民不清楚,也不懂得如何发展。”大溪坝村党支部书记李壮明告诉记者,“村子穷、没信心、没动力”曾经是不少党员干部内心最真实的想法。今年,潮南区围绕实施“红色基因传承”工程,采取各地摸查申报、职能部门评选等办法,确定了“红军医院”等20处革命遗迹(址)为“红色印记”,充分挖掘一批有教育意义的红色故事。在工作过程中,村干部通过走访老党员、整理革命斗争史料等方式,收集红色故事,让大家对于家乡有了更深的了解,也激发党员干部坚定理想信念,弘扬革命传统,增强使命担当,把光荣传统转化为强基层、打基础的精神动力。

记者在村干部的带领下,沿着泥泞崎岖的山路,来到位于大溪坝村东北面1公里处的“红军医院”革命遗迹。或许从未踏足的人们很难想象,所谓的“医院”其实就是一天然石洞。石洞由花岗岩巨石覆盖而成,从东北向西南倾斜,俗称“老虎洞”。然而在这面积200多平方米的石洞内,红军伤员曾进行过截肢等手术,余赛香等当地村民勇敢参加医疗队工作,众多红军将士在这里经过疗养康复重返战斗岗位。2000年,原中共广东省委书记、省政协主席吴南生前来视察了这处革命迹地,题“红军医院”四个大字,刻于大石上,为开展爱国主义、革命传统教育增添了光辉的一页。如今,来这里开展爱国主义教育活动,聆听“红色现场课”,传承红色基因,已成为潮南区党员干部加强党性修养的行动自觉。

“红色领航,绿色发展”。 地处大南山腹地的大溪坝村拥有令人羡慕的绿色资源,孕育出青梅、油茶树等传统种植业。在推进“红色村”党建示范工程建设过程中,潮南区按照“反哺革命老区和老区人民,助力民生兜底,逐步提高农村基层保障和改善民生水平”的要求,把扶持发展山地特色产业作为乡村振兴的重要抓手,以此壮大村级集体经济、增加农民群众收入。借助省委开展“红色村”党建示范工程的东风,潮南区聚焦人民生活需求和生态环境发展需要,规划修复“红场-雷岭-仙城-两英-成田-井都”为环线的红色迹地,建设“峡山-胪岗-成田-陇田-两英-仙城-陈店-司马浦”为环线的党建示范村,建成一批可听可看的基层党建示范线、示范点,推动“红色基因传承”示范点串珠成链,在潮南大地绘出一片红色示范与灵秀山水交相辉映的乡村振兴画卷。

本报记者 林蓁 通讯员 姚锦祥 摄影报道

新闻推荐

力推农民公寓建设 市人大常委会对相关建议办理情况进行检查督办

本报讯(记者黄泽春)市人大常委会主任会议决定,将市第十四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五次会议《关于出台农民公寓政策,推进美丽乡村...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