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业园区里的毕业答辩 汕大“尝鲜”艺术教育走出去,推动创新成果转化

南方日报 2019-06-06 07:03

汕大长江艺术与设计学院创新性地把毕业答辩搬到产业园区举办。受访者供图

2019产品设计专业展览同时对外开幕。

毕业作品是高校毕业生展示自己大学四年学习成果的综合呈现。但对于汕头大学长江艺术与设计学院的学生来说,今年的毕业季却与以往不同——该院创新地将2019届产品设计专业的毕业答辩场地从校内搬到校外,首次面向社会开放,接受除本专业导师之外的社会各界企业家的评审。

校外答辩有何益处?对学生、老师、企业家而言有何收获?记者进行了一番采访。

●南方日报记者余丹

实习生曾嘉怡

四年学习成果用五分钟展示

简洁工业设计风的园区内,挂着汕大艺术学院校外毕业答辩的宣传海报,展览场地的大射灯照出了些不一样的庄重。空荡的观众席上,坐着几个前来布置展览的学生。

“布展中。”毕业答辩前夜,展览布置的间隙,汕大长江艺术设计中心副教授、长江工业设计中心主任李昊宇在朋友圈里记录下了这一刻。

毕业答辩场所设置在潮汕文化创意产业园区,也为学生们带来了为期22天的毕业作品展览机会。5月4日上午,当镁光灯聚集在汕头大学长江与设计学院2019届产品设计专业的学生身上时,偌大的展厅一下子成为了这20位年轻人的舞台,汕大首次校外毕业答辩即将开始。

一位学生,一份作品,四年学习,五分钟展示。产品设计专业的20位准毕业生们被要求在五分钟以内完成对作品的介绍,尽量“让作品说话”,增强作品自身的表现力,而不是完全依赖于设计师的解说。

“好的作品不需要太多解释。”李昊宇补充道,“观众自己能够领会作品带有的含义。”他认为,五分钟的解说时间并不仓促,恰恰相反,这足以体现学生们的综合设计能力。

本次毕业作品涵盖范围广,包括了家具、艺术玩具、播放设置、服装设计、交互产品设计等,毕业生们必须在规定的时间内进行答辩。台下坐着的不仅有6位本专业导师,还有4位企业家导师和产业园内多个单位的负责人等,大家在学生演讲后都分别给出了自己的意见。

“今年产品设计毕业展将学术和商业结合,既有来自老师专业的设计建议,也有来自企业家站在社会和商业的角度给出的建议,两者建议相辅相成,对于毕设学生十分有启发。”产品设计专业毕业生陈紫嫣对校外答辩形式十分认可。

企业家意见有助作品市场化

答辩当天,同时是该专业展览对外开幕,导师们和社会各界人士都来到现场参观展览,不少人士给出了自己的见解与建议。

“学生作品含有非常多不一样的东西。”企业家导师、广东省陶瓷艺术家、汕头大学长江艺术与设计学院校外教学实践基地总经理石礼煌指出,学生和老师都对这次校外答辩付出了不少心血,许多单位对此也非常热心,整个答辩的氛围非常活跃。今年也是石礼煌第二次正式参加汕大的毕业答辩,他指出:“企业家的参与能让学生们的毕业创作更"接地气",因为设计最终还是要回归社会的。”

“令人印象深刻的作品非常多,设计师们都很有自己的想法,有自己对文化的理解,非常自信,同时也很谦虚地接受评委们的意见。”企业家导师、汕头市家居行业协会执行会长李伟建评价道。

同时,李伟建对校外答辩给予了积极的评价。“这种模式不多见,是一个重要的创新”。在李伟建看来,企业家作为导师参加答辩,是基于产品设计的商业性质,“直接让创作型企业面对学生,利用企业对市场的了解给学生们建议”。

“校内老师可能更多会从专业上的角度去看待学生的作品,但校外的企业家则会从更多角度去评审这些作品,”企业家导师、400余项设计大奖得主林韶斌首次担任答辩导师,他认为企业家导师的参与意义重大,“作品的需求是否有市场?成本是多少?能否执行落地?能否量产?这些都是学生将来工作后需要去思考的问题。”如果学生们在校园内就培养起市场意识,那么将会对学生日后的发展提供很大的帮助。

另外,对于企业家导师来说,参与汕头大学的校外毕业答辩,有更多机会物色到心仪的设计师的同时,是对汕大艺术教育的关注。“了解一下学院学生毕业作品从设计命题到思路,到最终结果的呈现过程。”林韶斌说道,此次毕业答辩的学生总体水平都挺高,有自己的原创性,让人眼前一亮,他建议高校应多组织学生到企业走一走,看一看。

校外教学实践基地让艺术走出去

推动艺术教育“走出去”,汕大长江艺术与设计学院一直“在路上”。去年12月,汕大艺术学院与校外企业合作牵头成立了长江(藤器)工坊。此前,该院与校外企业合作建立校外教学实践基地,都已有初步合作成果。

李昊宇希望借助和企业家的合作,让学生们做更充分的准备,从不一样的角度体会设计。而企业家导师们带来的,除了对作品实实在在的建议,还有对市场的体会、对商机的挖掘。“商机和创新是对等的,有商机才会有机遇,才会有创新的产生。”他认为,企业家参与毕业答辩,有助于让学生们的作品“落地”,加快作品市场化,进一步提高学生们对商业的敏感度,这对学生的创作有很好的反馈作用。

对于汕大“尝鲜”校外答辩的模式,汕头大学党委书记、校长姜虹认为,这是汕大作为综合型大学勇于尝试的体现。“汕头大学作为广东省高水平大学建设高校,需要探索精神,要紧密融入大湾区建设,要为地方经济发展做出更多的贡献,这是大学应该有的责任与担当。”她强调,艺术设计教育是汕头大学不可或缺的部分,艺术设计教育有其特殊性,在学科建设和发展方面,学校充分尊重学科带头人的教学理念,并相信学科建设者的教学策略和方法。

企业向准毕业生伸出“橄榄枝”

在朝着“联合培养”目标前进的过程中,这场校外答辩也给汕大艺术学院的师生们带来了意外之喜。就在当天,几家企业就向几位准毕业生率先伸出了“橄榄枝”。

“我们的产品不仅仅只是停留在样品阶段,经过企业的开发后可以走进千家万户。”产品设计专业毕业生曾祥启表示,此次答辩对他们走出社会有很大的帮助,企业家提的建议将使他们的产品更具商品化。

“这说明了产业园作为一个社会教育和培训的平台,能够与社会各界实现对学生的联合培养,让艺术教育不局限于校园内”。李昊宇认为,“教学是寻找设计解决方案的反思性训练”,设计学科是一门应用学科,其教学也应该有效借助市场反哺教育。

产业园给毕业生提供了成果展示平台,打开设计黑匣子,向社会更加开放学生的创新过程,让公众明白在高校里进行的创意究竟是什么样子,以此释放大学创新力。同时实现创新成果转化,让大学的知识和人才溢出,真正成为产业发展、社会进步的活性剂。李昊宇希望,未来能进一步促进设计成果转化和扩散,构建一个具有强大创造力的创新生态系统,推动社会协同发展。

潮汕文化创意产业园区负责人岳小平表示,目前他们仍在继续探索,未来本科生在大四时或可在园区企业内实习,或者在园区的创新实验室进行产品创作;企业则可在园区定制培养所需人才,或者将看中的学生作品在园区做孵化。

新闻推荐

无声世界 灵魂舞者

感恩的心。你们是最棒的。?是师姐又是老师的庄文洁与学生的关系亲密无间。?带领一帮同样热爱舞蹈的聋哑...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