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术与公益结合 把色彩变成爱心 汕头举办“安和爱心救生竿”色彩公益创作活动

南方日报 2019-01-17 06:45

汕头举办“安和爱心救生竿”色彩公益创作活动,图为活动参与者合影。

彩色的海浪图案,让过路人更容易注意到“爱心救生竿“。

一根根韩江边的救生竿,看似不起眼,却是溺水者关键时刻的救命工具。在韩江边,就有这么一群人在用鲜艳的色彩,让它们变得更加“起眼”——1月12日上午,“安和爱心救生竿”色彩公益创作完成暨捐赠仪式在韩江梅溪桥闸下附近堤围举行。

缘何让爱心救生竿“穿”上鲜艳的色彩?原来,这是为了引起公众对救生设施的保护意识,保护爱心救生竿,让发生意外的人能够及时得到救援。

文/叶彤

图/受访者供图

公益组织自主研发“爱心救生竿”

“安和爱心救生竿”是汕头市安和义务救援队自主研发的救生工具,采用竹竿和抛绳制作的。过去5年来,安和义务救援队曾在全市各大江、河、水库等地安装多处警示标示和爱心救生竿,对预防溺水起到积极作用。但是令人痛心的是,这批救生工具经常新装不久便遭到破坏,要么不知所踪,要么绳子断开。

在活动现场,笔者看到,这根救生竿长5米,绳长25米,拿在手上轻巧灵活。为了达到警示目的,竿身中间刷上了红白相间的油漆,写上了“救生竿”等字样。

这些爱心救生竿是经过安和义务救援队多次实践、改进和实操之后的新版救生竿。此前安和救援队曾在汕头金砂货运码头使用爱心救生竿救起过3个溺水儿童。

用鲜艳色彩提醒人们“不要拿走”

如何让爱心救生竿更醒目?来自安和义务救援队的林焕忠说:“我们曾多次开会讨论如何跟华润置地汕头分公司的"一染万象"城市色彩公益项目结合起来,考虑到救生竿屡遭破坏的情况,又刚好有汕大这些专业的学生来画画,三方一拍即合。”

据了解,“一染万象”城市色彩公益活动,是由汕头华润置地公司提出来的。该公司活动策划人员沈俊佳介绍,城市色彩公益活动最先的想法来源于2017年与汕头大学艺术学院合作举办的公共艺术节。通过活动,他们了解到该学院学生面临的问题,实践机会很少,经费高,很多学生的想法就只能停留在了图纸层面。因此,他们便对“公共艺术与公益能否结合起来”进行了探讨。

此次“安和爱心救生竿”色彩公益创作活动便是这样的一次“结合”。“不仅让学生有实践机会,还让更多路过韩江的市民注意到这些救生竿的色彩,提醒大家在水域旁边要注意安全,且不要随意拿走救生竿。”沈俊佳说。

此次活动中,华润置地汕头公司还向安和义务救援队捐赠爱心款6万元,用于安和爱心救生竿色彩公益创作等项目。

发挥专业所长服务公益项目

在韩江江边的四幅色彩公益创作作品,是由汕头大学公共艺术专业的两位大三学生共同完成的。这四幅作品,从最开始准备到作品完成,用了不到一个月的时间。

陶瑞旭正是其中一名画者,他表示,自己很幸运能够参与到这次公益活动中来。为了完成这幅作品,他们与安和义务救援队的人员一起坐船,将整个沿岸可以创作的位置考察了一遍,最终确定了目前的位置。

“在墙上画画,难度与技巧其实是不好把握的,加上当时正值汕头天气比较冷的时候,手容易冻僵,而且一旦下雨就得停工,影响我们的绘画进程。”陶瑞旭说。

不仅如此,他们还遇到了不少困难。在墙面上作画,可以控制与看到的范围都很小,犹如一只趴在墙上的壁虎,需要边画边看,随时调整。此外,在墙上作画使用的是不易掉色且防水的丙烯颜料,要控制好颜料的量。如果用得多了,颜料就会顺着墙面往下流,这样特别影响一幅画的质量,处理起来也比较麻烦。

针对爱心救生竿容易丢失的情况,学生们对墙画进行了精心设计,将彩色的海浪、红色的大猩猩这些有鲜艳颜色的图案与救生竿的安装点结合在一起,目的在于让大家注意到爱心救生竿,提醒公众不要随便拿走。

“鳄鱼是一种很危险的动物,会给人一种警惕感,画出立体感的话,也更容易被注意到,头朝向的方向也是救生竿的位置。加上对话框"您拿走的可能是一条生命"的字眼,让人能够意识到救生竿的重要性。”陶瑞旭说。

谈及参与此次活动的感受,陶瑞旭表示,这样的活动很有意义,能够充分发挥专业所长。在创作的过程中除了跟指导老师沟通外,还需要和安和义务救援队沟通。“希望以后能再有机会多参与这种活动,为社会做一些力所能及的贡献。”陶瑞旭说。

■关注

汕大公共艺术专业探索以艺术服务大众

开设“爱心救生竿”相关公益选修课

公共艺术专业是国内新兴的艺术类专业方向,学生通过艺术造型能力的训练,掌握现代城市的公共景观、公共建筑、公共园林等空间造型规律和工程设计及施工能力。

汕头大学公共艺术专业老师马涛表示,这次能够带领学生以公共艺术的形式参与色彩公益活动,从专业角度来说,公共艺术在强调艺术性的同时也要立足于其“公共性”。“作为一个还在探索中的新兴专业,公共艺术如何介入社会、如何服务于大众是一个值得探索的重要课题。”马涛说。

“此次活动的参与,让学生有了直接体验和锻炼的机会,是一次很好的社会实践;另外从对学生的培养角度来说,了解什么是公益并且参与公益活动,是一个当代大学生在成长过程中实现自我价值的重要渠道。”马涛说,“如何做一个具有社会价值的人?如何成为一个具有责任担当的优秀人才?这样的活动体验相信会给与学生深刻的体验。”

为了能够持续探索公共艺术和公益活动的结合方式,并将此作为一个长期的培养手段带入大学的课程教学中,马涛老师联合了几位汕大艺术学院教师开设了一门公益选修课程《社区公共设施艺术化—韩江流域爱心救生竿再设计》。

“从下个学期开始,我们会持续开展教学计划并且开放给全体汕头大学的学生进行选课,未来会在课程设计中发挥各个专业的特点和技术优势,把"安和爱心救生竿"这一社会公益不断进行完善和推广,争取可以覆盖到更大的地域,更好地发挥其社会价值,同时也希望有更多的团体和公众参与到这一活动中来。”马涛说。

新闻推荐

打破小学数学传统复习模式 运用思维导图整合零散知识点

思维导图又称心智图,是英国学者东尼·博赞在19世纪70年代初期创造的一种思维模式。思维导图通常将主题置于中间位置,从...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