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驱动引领企业高质量发展 汕头供电局加快建设创新型企业,为地方经济发展提供澎湃动力

汕头日报 2018-12-28 07:59

创新日益成为企业发展的核心动力

绿色能源基地增强企业核心竞争力

无人机清理线路飘挂物

新款塔材应用“对抗”恶劣自然环境

供电局员工对创新成果进行调试

自然条件复杂的输变电工程考验着供电人的创新能力

创新机制激发员工参与科技创新热情

技术创新为供电局注入强劲动力

“实现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伟大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我们必须具有强大的科技实力和创新能力。”在中国科学院第十九次院士大会、中国工程院第十四次院士大会上,习近平总书记明确提出了推进科技创新的具体要求,为我们建设世界科技强国指明了方向。

我国经济发展进入了新时代,经济已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电网的技术特征、功能定位和经营模式都发生深刻变化向综合能源服务企业转型。南方电网广东汕头供电局紧抓机遇,不断增强科技实力和创新能力,积极抢占能源电力领域科技竞争和未来发展制高点,加快建设核心技术能力突出、集成创新能力强的创新型企业,为地方经济发展提供了澎湃动力。

创新提升企业 核心竞争力

电力行业智能化发展离不开科技创新的强力支撑,科技创新,正成为支撑电力行业科学发展的重要引擎。在汕头这片活跃着创新元素的土地上,汕头供电局紧扣创新主题,将创新作为企业和员工前进的源动力,推动企业核心竞争力的整体提升和高质量发展。

用电量的增长是经济发展的晴雨表,经济要腾飞,就需要供电部门提前做好规划,当好先行官。当前,汕头提出要抓住粤港澳大湾区建设重大历史机遇,立足“一核一带一区”发展新格局,着力打造贸易强市,培育外贸竞争、产业竞争新优势。以此为前提,可以预见未来汕头市用电量需求将进一步增长,为此,汕头供电局正全力推进电网建设,为汕头新一轮的社会经济发展做出贡献。

新时代担当新使命,新征程书写新辉煌。汕头供电局将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坚持“人民电业为人民”的企业宗旨,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鼓励员工以坚持求真务实和勇当科技创新排头兵的精神,加快实施“十三五”创新驱动行动计划,不断提高自主研发能力,发挥科技创新的价值创造能力,将科技创新与电网智能化创新发展深度融合,为公司率先建成“两精两优、国际一流”电网企业提供坚强的技术支撑。

技术创新践行 “绿色发展”理念

创新,是一个企业生存和发展的灵魂。一家企业自主创新能力越强、掌握的核心关键技术越多,未来的发展后劲和空间就越大。

在电网建设进展中,汕头供电局以推进全面创新为重要抓手,持续将创新基因融入建设全过程,不断提升科技创新软实力,推动电力工业高质量发展。

南方电网公司年度重点工程海门电厂3、4号机组送出输变电工程项目就是一个技术创新贯穿其中的典型例子。根据规划,该工程将跨越海湾渔港、峡谷水库及沿海高铁等复杂环境,超三分之二线路沿海岸线架设,而其中两个输电塔塔位基础处于练江出水口海中。

铁塔上山是寻常事,下海却是新鲜事,尤其输电线路途经的海门湾渔港是广澳湾海洋保护区,也是中华白海豚等珍稀海洋生物的栖息地,要最大限度减弱工程施工对海洋自然环境影响,有效保护海洋生态,实现海中立塔,这为工程建设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新要求点亮新思路,新方案解决新问题,为践行“绿色发展”理念,汕头供电局结合工程特点在工程建设过程中开展了一系列设计创新和优化,全力推进项目建成投产。

第一项创新就是此次工程跨海塔位的建设方案。据汕头供电局基建工作人员介绍,工程采用高桩承台防撞透水结构设计,利用水泥沙包和回填砂对输电塔临时围堰,竣工后可将临时围堰及时拆除。这套方案的提出不仅能够缩短施工工期,而且成功克服了海底水流漩涡、渔船往返航行的难题,同时对当地的海域不会造成破坏,避免了海上运输污染,减少用海面积,满足海洋环境与渔业资源保护要求,使工程建设与周围环境和合共生。

第二项创新是输电塔塔材采用了Q460高强钢管。原来,海门电厂3、4号机组送出输变电工程地处沿海地段一类风区,汕头供电局考虑到铁塔与塔基需耐得住海风海水侵蚀及台风极端天气的考验,在南方电网工程建设上首次采用了Q460高强钢管。据了解,该工程95%杆塔采用了Q460高强钢管塔。启用这种新型材料建成的输电塔,与采用常规钢材设计的铁塔相比较,具有抗腐蚀抗拉力性能强,与输电塔应用场景匹配度高,同时还能节约塔材和基础造价,大大提升工程的经济效益与安全性,深度契合节约增效的绿色发展理念。

“科技引擎”推动电网发展

汕头供电局坚持把创新作为引领企业发展的第一动力,始终把科技进步作为企业和电网发展的首要推动力量,不断调整方向、自我革新,如今,“科技引擎”已成为激发企业发展的澎湃动能。像柔性直流技术的突破既占领了世界柔性输电技术的制高点,也让汕头供电局站在了世界科技前沿,头顶“世界首例”的炫目光环。

汕头供电局变电管理所柔直集控中心是应南方电网公司承担的国家863项目——南澳多端柔性直流输电示范工程而成立的,工程包括3个柔性直流换流站及配套的输电线路,是世界首个多端柔性直流输电系统。在生产中,汕头供电局通过创新技术攻克了多端柔性直流输电控制保护这一世界难题,为可再生能源的跨区消纳提供了解决之道。

这一荣誉并没有让汕头供电局止步于此,从编制世界上第一套多端柔性直流输电系统换流站现场运行规程,到自主研发国内首个直流验电笔成果,再到国家能源局首批《中国制造2025》重大标志性项目、世界首台机械式高压直流断路器在南澳多端柔性直流输电示范工程投运,汕头供电局继续依托世界前沿技术平台,瞄准世界一流水平,深入挖掘团队创新潜力,以百尺竿头更进一步的决心和人无我有人有我优的信念,不断强化创新意识,增强自主科研能力,又实现了多个科研项目在理论技术上的突破和领先——

2017年12月,直流验电笔项目成功验收。该项目破解以往的直流验电方式无法直接检测设备是否带电的难题,改变了以往验电人员需着全套静电防护服登上设备,通过观察放电现象来判断的高强度高风险工作方式。直流验电笔项目创造了两项实用新型专利和一项发明专利,发表便携式直流高压验电器设计等3篇论文,突破了国内外尚无直流验电器的局面,极大提升了验电效率与作业安全系数。

2017年12月20日,世界首台机械式高压直流断路器在南方电网±160kV南澳多端柔性直流输电系统中成功挂网运行。它是我国首台完全自主研制的用于柔性直流输电系统中的机械式高压直流断路器装备,其成功投运是我国在直流输电领域持续创新的又一重要里程碑。项目采用“产、学、研、用”的科技创新模式,针对多端柔性直流输电系统的直流侧故障快速清除难题,在国际上首次研制出160kV机械式高压直流断路器装备,其整体技术达到国际领先水平,对我国抢占高端电工装备制造业的制高点具有重要意义。

无暇享受创新成果带来的兴奋和喜悦,汕头供电局又一头扎进新的创新项目之中。作为国家重点研发计划“智能电网技术与装备”的重点专项项目,超导直流限流器的关键技术研究中的重要组成部分超导直流限流器样机挂网配套工程落户汕头,新一轮挑战的出现带来的是再一次取得世界领先荣誉的机会。

“实用”原则激活职工创新活力

近年来,汕头供电局坚持以创新驱动核心竞争力提升,以创新驱动人才成长,以实用为原则激活基层创新活力,持续深入推进职工创新工作,让基层员工关注创新、支持创新、参与创新,把他们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引导到企业创新发展上,成为激发科技创新内生动力的重要举措,取得了丰硕的成果。

汕头供电局加大创新激励力度,鼓励员工以解决实际问题为目标进行创新,只要是有助于缩短停电周期,提升送电效率,降低系统风险,提高供电可靠性,给用户带来更优质用电体验的创新项目,汕头供电局一律给予全方位支持,对优秀的职工自主创新项目进行奖励,并开展专利申请培训工作,激发了员工参与科技及职工技术创新的热情。

许多奋战在一线的汕头供电部门的运维人员,通过开发运用创新新技术,将新技术融入生产过程中,减少人力物力成本、降低生产风险,为电网的安全稳定运行保驾护航。比如运维人员自主创新的“带电设备检查装置”就被应用于查看配电线路的台变及杆上的瓷瓶细小的缺陷,当遇到由于带电安全距离不足,人员无法靠近检査设备的时候,可以通过杆上的摄像头近距离拍摄带电设备,迅速查找到故障点,完成故障消除工作,减少对客户用电的影响。

此外,基层一线员工创新的许多优秀项目不但在生产工作中“用起来”,还能昂首阔步地“走出去”。据了解,仅2018年这一年,汕头供电局就有“台架组合式互感器吊装装置”、“分裂导线间隔棒快速拆装工具”等多项职工创新项目在全省范围内获得推广应用,形成了百花齐放,万众创新的生动局面。

建智能电网打造绿色能源基地

智能电网将是现代能源体系的核心,是支撑智慧能源发展的基石。

从清洁友好的发电、安全高效的输变电、灵活可靠的配电、多样互动的用电、广泛部署的通信基础设施、开放共享的电网数据管理平台等领域,汕头供电局投资2.4亿元建设的南澳智能电网示范区囊括了多方面的创新尝试,是该局围绕能源产业链部署创新链,聚焦产业发展需求,集成公司系统各类创新资源,切实增强企业的核心竞争力的重要举措。

据介绍,南澳智能电网示范区项目以打造大规模海岛绿色能源基地为目标,规划内容包括全面推进南澳配网自动化、计量自动化及配网通信建设,提升配网供电可靠性,打造国际一流配电网运营管理示范区;结合海岛旅游业发展契机,加快充电设施建设,大力推广电能替代,探索实践具有“安全、可靠、绿色、高效”特征的零排放、海岛型智能电网模式。

其中在南澳岛部署的高级量测体系,采用基于扩频技术的远距离、低功耗广域无线传输技术LoRa通信改造现有集抄模式,通过低成本、低功耗、远距离、高容量、抗干扰和穿透能力强的LoRa无线通信的应用,解决广域网络数据采集最后一公里的通讯问题,改造完成后可以提高电表数据采集效率,为电力调度提供更为准确的数据分析结果,有助于供电部门更好进行电力设施运维,为用户提供更优质稳定的电能供应。同时,该体系改造完成后还可向用户提供更丰富的互动用电信息,例如电价、本月实时已用电量、全月用电量预估、需求侧信息交互等等。

目前,南澳LoRa项目已经基本建成,正处于设备调试阶段,并对信号覆盖盲区逬行查漏补缺。

本版撰文/摄影本报记者林子海林鹏

策划谢延芬 陈旭通讯员肖嘉 杨馥因 潘军 林挺 苏晓艺 蔡陈立

新闻推荐

老城,春暖花开

■陈坤萍文张成林摄戏台上的帷幕徐徐拉开,一老生铿锵洪亮的唱腔,瞬间让整个戏台鸦雀无声。舞台上,一盏射灯的反射光...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