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掘百载商埠中医药精华

汕头日报 2018-11-14 08:03

□陈 冰

中医药学是中华文明的瑰宝。要深入发掘中医药宝库中的精华,推进产学研一体化,推进中医药产业化、现代化,让中医学走向世界。……要加强政策扶持,丰富合作内涵,拓展合作空间,发展新兴产业。

——摘自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广东重要讲话

每一株生长在潮汕乡野的普通青草,都可能具备着某种不为人知的药用价值,只要仔细挖掘,或能创造巨大的利益,并且造福于大众。这听起来好像不可思议,却是真实存在!

汕头中医药历史源远流长、文化底蕴深厚。汕头的中医药业在民国时期达到了鼎盛,并成立了中医药同业公会、中医药讲习所等,同时期制药业也随之发展。其中首屈一指的就是胡文虎永安堂制药厂。华侨胡文虎在汕头首创中成药制造,生产虎标四大良药,产品远销海内外。

如何更好推进中医药的传承与创新,打造潮汕中医药品牌?如何壮大中医药产业,服务传统中医药走向国际舞台的战略?

发展中医药产业,最关键是科研与生产、教育与生产的有机结合,达到融合发展,推陈出新。时至今日,汕头发展现代中药产业的基础和条件都十分优越,已初步形成现代中药研制创新链,目前已拥有一批实力居于全国同行业前列的公司——如广东太安堂药业股份有限公司、广东泰恩康医药股份有限公司、广东万年青制药有限公司等,他们建立现代中药“产学研”紧密结合的技术创新网络,通过联系各大院校专家,调动各种有利因素,推动中药产业竞争力,创造出可观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发展中医药产业,必须尊重传统,深挖精髓。汕大医学院博士生导师陈一村和团队筛查多种潮汕地区的药材,发现在藏药中被广泛使用的余甘子和潮汕地区的“油甘”是同一种属,但余甘子药用价值的研究却不多。于是,他们几经努力,陆续推出了余甘子含片、枇杷膏和牙膏等产品,其中发明专利“余甘子多糖的制备和应用”获得授权,2018年获得第十届汕头市专利金奖。

扩大中医药影响力,要善于表达,善讲故事。今年1月,一座全新的中医药文化地标——中华麒麟阁在潮汕落成,依托五百多年历史,太安堂讲述了一个中医药核心技术和文化底蕴的故事,在潮汕地区打造了智能健康产业高地。唯有在内容、手段、方法、渠道上大力创新,找准中医药健康养生文化与时代的对接点,引起受众的共鸣,讲好健康故事,让古老的中医药在保持本意和精华的基础上,融合现代健康理念,才能真正适应现代生活需要,实现文化价值和实用价值的相统一。

新闻推荐

汕头市民广场音乐厅初具雏形

本报讯(记者魏盼生)澄海区深入学习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广东重要讲话精神,按照市委全会的工作部署,加快推进民生公共...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