汕头首家“喜憨儿洗车中心”设立辅助性就业项目,探索搭建心智障碍群体就业平台新模式 给他们一份有尊严的工作

汕头日报 2018-10-13 07:48

“喜憨儿”洗车有模有样

目前,在全国范围内,0-6岁的孤独症、脑瘫、唐氏综合征等心智障碍儿童能够得到国家提供的相应补贴与扶持,可以在相关机构进行康复训练。到了学龄阶段,部分康复程度较好的孩子还能进入普通学校或特殊教育学校接受教育。可进入16岁之后,大龄心智障碍人士却很难继续学习,更别谈参加工作。

家中有个心智障碍的孩子,父母最担心的莫过于孩子将来如何生存。很多家长甚至悲观地说,当自己“百年之后”,孩子又该何去何从。近年来,社会各界为心智障碍群体给予一定的支持,可是在就业方面,仍然是不可逾越的“一道坎”。为此,有些家长自发组织起来,尝试为大龄心智障碍群体搭建就业平台,期望能够为他们构建一个“看得见的未来”。

家长们筹资开店

“喜憨儿”洗车有模有样

在泰山中路周厝塭社区附近,有一处近百平方米的店面,招牌上写着“喜憨儿洗车中心”。这里与其他的汽车美容中心并无两样,也包括洗车、打蜡、蒸汽等内容,唯一不同的是,店中的工作人员绝大部分是心智障碍人士及其家长。

拿起高压水枪,有板有眼地喷洗车身,细致地涂抹泡沫水,再用水冲洗干净车身,不一会儿,五名身着蓝色T恤工作服的“洗车工”在洗车师傅的指导下,给一辆轿车完整地“洗了个澡”。看着这群“洗车工”脸上挂着喜悦的笑容,在场的人也都会心地笑了。

参与创办这家店的吕先生原先经营一家摩托车维修店,他的儿子焕明(化名)是名心智障碍人士。今年刚好年满18周岁的焕明属于中度孤独症患者,性格较为温和,平时经常与父亲在维修店里度过,能够协助父亲清理卫生、搬抬工具等。焕明曾接受过由市公益基金会资助、市龙湖区善青社工中心执行的“自闭症青年能力提升项目”的康复训练课程,各方面能力都有所提升。

焕明在康复训练的过程中,吕先生认识不少有着同样经历的家长,他们也对这群心智障碍的孩子有着同样的担忧——孩子长大后该怎么办?如何找到适合心智障碍人士、社会能够接受、市场有需求的职业,解决心智障碍人士就业问题,政府相关部门、社会组织以及机构都在积极探索着。经过长期考察,汕头几名心智障碍人士的家长自发组织起来,自筹资金建立全国第15家、汕头首家“喜憨儿洗车中心”。深圳喜憨儿洗车中心无偿向汕头店提供技术支持和运营模式。吕先生表示,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给心智障碍人士提供工作的机会,让他们真正实现自力更生。

培训后通过面试

心智障碍人士也可以工作

近年来,政府相关部门以及社会组织、机构都在积极探索支持心智障碍群体就业。长期以来,汕头市公益基金会对心智障碍群体成长给予大力支持,除了为一批未能就读于普通学校的自闭症儿童提供免费教育的机会外,还出资支持自闭症青年能力提升培训,探寻以更全面的方式帮助心智障碍青年健康成长,使他们能够自食其力。

29岁的张霖(化名)自从去年10月份开始在市区一星级酒店工作,做一名洗碗工。工作已有1年时间,张霖在与社工交流时,表示他很喜欢这份工作,同事对他也非常友好。据了解,张霖的父亲早逝,大姐在国外工作,二姐已经出嫁,家中仅剩下张霖与母亲共同居住。因幼时高烧而导致智力落后,张霖的数学能力较差,不懂得看时钟。好在其自理能力和动手能力较好,能够做饭、搭公车,甚至到超市购买东西和居家清洁等。为给张霖提供更好的生活环境,其母亲虽到退休年龄,仍在工厂工作。

与母亲相依为命,张霖一直想要找一份正式的工作,赚钱养妈妈,不让妈妈那么辛苦。张霖在市龙湖区善青社工中心进行技能培训到正式工作,社工都给予他严格且细致的指导,教会他如何制作简历、模拟面试,面试如何应答等等。协助其找到工作后,社工还指导张霖如何按照酒店相关规定,在餐厅做好清洁工作。经过一个月的试用期后,张霖被正式录用,并签订正式合同,酒店还为其购买五险一金。

渴望得到社会接纳

辅助性就业期待推广复制

据相关数据显示,62%的心智障碍家庭有强烈的愿望让家中的心智障碍人士出去工作,但只有2%的心智障碍人士目前正在就业,而曾经在普通企事业单位就业的人群比例也只有8.87%。就业需求与现实差距较大,其中的原因有很多方面。比如,企业会担心需要为心智障碍人士承担巨大的责任风险,担心心智障碍人士影响工作效率,担心应急处理、沟通、歧视等现实问题。

“孩子们最渴望看到,是一个接纳自己的地方,和外界的笑容。”深圳市喜憨儿洗车中心负责人曹军也是一名“喜憨儿”的家长,专程从深圳赶着早班车来到汕头,见证“汕头喜憨儿洗车中心”的正式营业,也为汕头心智障碍的家长们带来一份“心的支持”。在他看来,这群孩子也可以做自己力所能及的事情。就像洗车,只要能够为客户提供服务,把自己的能力展示出来,就能实现这群孩子的价值。

在谈到洗车中心的未来,许多“喜憨儿”的家长希望政府或相关部门给予支持,以社工或特教老师介入,让孩子们在洗车工作之余,还能学到更多的东西。曹军告诉记者,心智障碍人士的精细运动能力不行,但肢体健全,可以从事如洗车这样的大运动。而且,他们在这项工作中特别专注,能够按照特定程序去完成任务。他希望这种辅助性就业项目能够在更多地方复制推广,为心智障碍群体提供更多可实现的就业岗位,让他们及其家庭也能收获属于他们“奋斗出来的幸福”。

本报记者 李德鹏 摄影报道

【记者手记】

看着家长们拿着手机拍摄,记录这群天真无邪的“喜憨儿”细致地洗车,就如同其他家长日常“晒娃炫技发朋友圈”一般,场面温馨而感人。尽管现在还无法真正地通过镜头,完整地展现他们对孩子未来可期的欣慰,但家长们的变化确实让人心里暖暖的。

从认识生活在自己世界的“星儿”,到现在已经6年过去了。从刚开始还未开始接受采访就不住地流泪,到如今始终保持笑容谈着孩子的成长变化,这群心智障碍群体的家长们已经变得越来越强大。记者这次看到心智障碍人士的家长主动“抱团出击”,不再是抱着“等靠要”的心理,积极地为孩子们搭建就业平台,他们的行动是值得赞赏的。当然,我们更希望政府及相关部门能够针对这种辅助性就业项目出台相关政策,给予精准帮扶,让这群“喜憨儿”除了洗车之外,还能学到更多的东西,真正地让他们有尊严地生活下去。

(李德鹏)

新闻推荐

三甲医院优质资源惠及残疾人 汕头首家残疾人义诊服务站已诊治患者130多人

残疾人义诊服务站为残疾人服务。本报讯(记者周敏摄影报道)在广东省残疾人举重队汕头训练基地训练的小李近日来到汕...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