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尺事件”励后人 乡村振兴有牌面
1930年6月3日,平远县革命委员会主席陈学生、模范赤卫队参谋易儒锋和河八区委书记张辅高以及十多名赤卫队员在八尺镇村老圩文祠八尺区农会开会时,遭到当地反动武装有预谋的袭击,陈学生等九人壮烈牺牲,史称“八尺事件”。
铭刻血色记忆
“八尺事件”留哀思
1930年5月31日,红四军撤离平远后,县革命委员会召开干部会议,分析红四军北撤后的形势,研究对策。会议认为,县内的反动势力老奸巨滑,在红军驻县的日子里,为避免与红军打仗,闻风逃窜,深藏山薮,实力未伤,红四军撤离后他们必会猖狂反扑。为了保存实力,中共平远县委、县革命委员会决定放弃平远县城仁居,率领县区乡干部、赤卫队撤回丹溪根据地,与敌人展开持久的、艰难困苦的斗争。
6月3日,县委书记李巴林、县革委会主席陈学生等县党政领导分两组出发第二、三区,组织赤卫队向大柘推进,当时的口号是:集中一切力量,保卫赤区,向外发展,完成全县暴动,分田分地。李巴林、陈炳南一组到第三区,在区委书记曾庆禄等的配合下,发动了群众,到大柘暴动的赤卫队都已组织起来了。
然而,由陈学生、易儒峰所率一组在八尺召开区委扩大会议时,遭到韩逸炉、韩文韶、韩岳生等地方反动武装有预谋的包围袭击。陈学生上台讲话才几分种,就听到枪声,会场开始骚乱。发现敌情后,陈学生等即组织突围,但人力和武装甚少(仅10人),寡不敌众。在突围中,八尺区农会主席肖碧堂,区粮食主任肖梓珊,区农会委员易元发、韩应崇等7人牺牲。敌人对陈学生穷追不放,陈学生负伤后仍坚持突围,到八尺肥田邓木坑时,再次中弹,壮烈牺牲。
第二区区委书记张辅高腿部中弹,不幸被捕。被捕后受尽严刑拷打,但他坚贞不屈,始终没有泄露党的秘密。次日,张辅高在八尺被国民党反动派杀害。张辅高牺牲前写下《就义歌》:“辅高辞世龄不高,而立年华打土豪。革命事业虽未竟,吾辈努力他年歌。”
此次事件共有9人在八尺牺牲,史称“八尺事件”。如今,英雄逝去,留给我们的是无限追思,也激励我们奋勇前行。
用活红色资源
乡村振兴有牌面
雨后的八尺镇角坑村,处处可见黛瓦白墙、小桥流水,不远处绿油油的稻田也见证着日新月异的乡村新面貌。角坑村的红色文化展厅,挂着一幅幅附有历史资料图片的红色文化宣传展板,每逢周末和节假日,都有不少游客前来参观。
“我家老屋和新房外立面都改了,现在村子卫生条件好了,公路也铺了柏油,十分好走了。”角坑村村民肖泰清说起现在的生活停不下来。“以前听家里老人讲,过去红军从我们村经过,留下了不少足迹。”说到红色历史,他显得很激动,希望可以把红军精神传承下去,勉励后代。
而在八尺镇排下村,该村突出在“拆、改、建、管”上下功夫,大力推进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昔日“脏乱差”村蝶变成美丽宜居村。
同时,该村还对红军经过的川风坳古驿道进行修缮,“川风坳古道旁有个磨石寨,那里保存有战壕、防线等,这些都是1929年红军进入平远时留下的。”八尺镇排下村党支部书记肖剑锋指着远处的古驿道说。
据悉,八尺古驿道作为盐上米下的商贸路线,在土地革命时期也是红色政权的传播路线,有着丰富的红色历史文化资源,包括角坑马栏铺红四军干部宣讲旧址、排下红军墙标、金溪交通站遗址、“八尺事件”旧址等红色印迹。
八尺镇党委宣传委员张文让说:“八尺通过活化利用红色资源,大力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积极推进国道206、358沿线人居环境整治和农房风貌提升,全力建设生态宜居美丽乡村。”全镇近一年来共实施客家特色外立面改造398户,累计完成改造1209户,实现了“灰瓦白墙”统一着装。全镇无害化卫生厕所普及率达99.7%,完成了生活垃圾 “一镇一站”和“一村一点”建设,生活垃圾有效处理率和村庄保洁覆盖率达100%。
(袁志鹏廖春华)
新闻推荐
本报讯(记者傅思林)昨日,以“呵护健康、关爱成长”为主题的爱心捐赠活动在平远县泗水学校举行,共计捐赠价值约2万元的爱心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