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市年俗年味浓 满城春意满城暖
客家小吃新鲜出炉,货架上满满当当。郭雅妮摄
各式春联、大红福字、生肖贴画、红灯笼等年货琳琅满目。郭雅妮摄
热气腾腾的油角出锅,里面包着碎花生、芝麻等。何森垚摄
炸芋圆金黄香脆,拌着恰到好处的姜香,是百吃不厌的美味小吃。何森垚摄
江北老街灯笼高挂,彰显历史街区客家特色。
郭雅妮摄
年未至,年味至。
百节年为首,过年是中国民间最隆重的传统节日,崇尚传统文化的世界客都梅州,在春节更是别有一番浓郁的氛围。
年关将至,游走梅州,音像店传来喜庆的贺年歌曲,沿街商铺里随处可见贺年礼品、糖果、中国结,渲染着新年的气氛;街道两旁伫立的大树上挂着一串串火红灯笼,给人一抬头的惊喜;江北老街熙熙攘攘,客家传统小吃琳琅满目,让人食指大动……
梅州处处透露出浓浓的客家年味,空气中氤氲着祥和,它们带着“来年生活红红火火、日子甜甜蜜蜜”的寓意,用无声的语言告诉大家:年,真的近了!
●南方日报记者汪思婷
逛年市
云端上迎春别样精彩
“旧年过了又新年,爆竹金花费几千。一对灯笼悬姓氏,家家都贴大门联。”梅县人、清代著名教育家孙波庵曾用竹枝词描绘过梅城居民过年的情景,近一个月来,梅州也如诗词所描绘一般,年味渐浓。
临近春节,有一种“红”,映染得梅州人喜气洋洋。那就是红红的春联、红红的灯笼。
记者走进梅州一家喜庆饰品店,店主王均标把墨水调匀后,大红宣纸哗啦甩开,有条不紊地沾墨、挥毫,或遒劲有力、或行云流水,一副副笔墨酣畅的春联就写好了。
“近段时间以来,每天平均要写100多副对联,经常要写到晚上12点以后。”王均标说,只见他的右手食指都磨出了血泡。春联是春节必备,年年贴春联,家家贴春联,辞旧迎新过春节。
近日,记者看到梅城各主要道路、街道、商铺门前,一长排的大红灯笼已挂起,节日气氛渐浓。
“为营造欢乐祥和的节日气氛,我们在梅江一二三四路、客天下、学海路等路段悬挂灯笼2.5万个,梅县区也在宪梓大道、府前大道等主要路段悬挂灯笼5万个。”梅江区住房和城乡建设局工程师丘栋说,今年还在江北老街挂了花伞,体现历史街区客家特色。
逛花市、办年货,素来是梅州人迎春接福的传统,民间更有“无花无过年”的说法。但受疫情影响,今年梅州取消了花市。
在径南镇广式花木专业合作社的种植基地里,一万多盆“鸿运当头”开得红红火火。该种植基地占地3000多平方米,种植了新红星、大红星、五角红星等品种。
“我每年都种植一批"鸿运当头",准备春节应年,种植周期大概是2至3年。”该合作社负责人罗国方说,“鸿运当头”寓意好,往年一天最多可卖1000多株,今年取消了花市,订单量受到了较大影响。
“云上花市”款款而来,花农不愁。
罗国方一边在政府有关部门的指导帮助下尝试网上展销,一边到梅州寻租门店,积极联系客户,通过“自售+批发+网购”的形式扩宽销售渠道。“目前有意向的老板很多,仅梅州就有十几家,悬着的心终于落下了。”罗国方笑着说。
在做好疫情防控工作的同时,为解决市民群众买花难、本地花农卖花难,梅州于2月2日启动了“2021年梅州市网上年货节暨线上迎春花市”活动,市民通过手机,就能足不出户购买年货和花卉。解锁逛年市的新方式,满足疫情期间的节日消费需求。
方式在变,年味不减。
“我们运用5G直播技术,邀请网红主播每天进行直播卖货,展现梅州各大商家的特色年货和花卉产品。市民通过手机一键下单,坐等年货送货上门。”梅州市零售商业行业协会副会长古文辉说,共有100多家商家入驻,带来了客家传统小吃、盐焗食品、农产品、花卉、陶瓷等100多种年货。
尝年味
在老街寻找熟悉味道
梅州人所惦记的客家年味,一定少不了舌尖上的味道。
清晨的江北老街,被油锅的“滋啦”声打破了静谧,旧墙灰瓦下的炸品店香味飘来,溢满了整条街道。
圆咕噜的炸煎圆、一口酥香的炸馓子、软糯甜蜜的甜粄……到处弥漫着香味。这些传统小吃是梅州人的过年必备,因为它们寓意着来年的生活红红火火、甜甜蜜蜜。
问及哪里买传统小吃,不少人都脱口而出地回答“油罗街”。
位于江北老街的油罗街,聚集了众多老字号的炸品店。每家店铺都有一大口油锅,师傅们熟练地加速进行“夹、捏、炸”动作,发粄、炸芋圆、南瓜圆、煎圆等客家小吃新鲜出炉,货架上满满当当。
距离过年还有大半个月,师傅们已经开始赶工,加班加点备足食材。
位于油罗街8号的龙记炸品已经开了30年,经营这家老店的侯柳红告诉记者,他们从清早7时就开店营业,师傅们一刻不停地制作,煎圆、炸芋圆刚出炉不久就卖光了。
“传统小吃都是每天现做现卖,过年了购买力度大,为了确保供应量,店里还增加了不少师傅进行支援。”侯柳红说,不少“老梅城”都会选择来这里买过年吃的各种小吃。
梅州人制作油炸小吃已有数百年历史。据了解,客家人由中原南迁,依山而居,山中气候相对湿冷,于是客家食品口味均较浓烈、油量多,利于御寒祛湿。因此,油炸食品耐保存,成为了梅州人钟爱的小吃及逢年过节必不可少的待客上品。
老街,是梅州人眷恋家乡年味的地方。
尽管现在超市、商场都有年货专柜,年货小吃应有尽有,但很多市民还是喜欢到老街买传统小吃。这里的每一样小吃都是熟悉的家乡年味,是众多游子的浓浓乡愁。
“有记忆以来,每年过年就会到老街备年货,吃个好兆头、好寓意。”市民张慧玲在琳琅满目的小吃货架上,挑了两袋炸芋圆、一袋煎圆、一袋馓子。
传统小吃寄托着美好的情感和愿望,比如油角又名角子,与饺子发音相同。除了对中原故土的怀念,也寓意着新一年的日子像油角那样油润、富足。而煎圆取其团团圆圆、圆圆满满之意,有“粟一烧”之称的馓子则象征着开枝散叶、人丁兴旺。
北风起,食腊味。对于梅州人而言,过年离不开腊味。
在乡村游走,只见一串串的腊肠、一块块的腊肉,挂在农家的楼顶上、屋檐下或院子里。油亮剔透,红红的像一串串喜庆的鞭炮。
早在一月初,梅州就有不少家庭开始忙碌于自制腊肠、腊肉。据当地村民介绍,冬至前后到立春前,是制作腊味的好时机。因为天气干燥,北风干爽,阳光充足,大概晒上10来天就能食用了。
自给自足的客家人都喜欢自制腊味,不仅仅因为味道可口,更重要的是对腊味情有独钟。“过年一定吃腊味,没有腊味,年的味道就没了。”常年在广州打工的梅州人陈兵说。
品年俗
围龙屋里看百年民俗
年俗里是年味。作为文化之乡,梅州崇尚传统,民俗活动内容丰富且形式多样,围龙屋里的春节更是别有一番风味。
十里不同风,百里不同俗,在梅州不同的区县庆祝春节的方式也各不相同。例如,兴宁的赏灯、星耀村的火把节;大埔侯北村的迎龙珠灯、茶阳的花环龙;丰顺埔寨的“烧火龙”;五华下坝镇的迎灯等,这些民俗活动让梅州的客家文化更具特色、更加深厚。
每年正月初三,大埔县大东镇联丰村的土楼花萼楼内锣鼓喧天,彩旗招展。圆圆的天井分两行摆上10余张八仙桌,桌面上摆放着家家户户敬奉观音的斋果等供品。各家各户的祈愿者面对观音神像叩首跪拜行大礼,以表虔诚之心,祈求风调雨顺、五谷丰登、四季平安、国富民强。
灯是客家地区正月期间最亮丽的民俗事象,对于兴宁人来说,有着更为重要的意义,因此也有“赏灯大过年”的说法。每年正月初九开始赏灯,因此年初八自然就成了迎灯、接灯、请灯的日子,每到这个时候,村里便热闹非凡。
烧火龙是丰顺埔寨最有特色的民俗活动,有中华一绝之称。烧火龙源于清乾隆年间,至今已有近300年的历史,是当地人在元宵节晚上举行的祈福活动,愿来年风调雨顺、百业兴旺。
火树银花过大年。当晚,一条火龙由三四十个赤膊青年手擎,加上鼓乐手、装扮成龙虾金鱼的人,整支队伍达200多人,每年有约10万人前来观看。据介绍,2012年是最盛大的一次舞火龙,一晚上就有6条火龙出动,十几万人在现场观看。当晚万人空巷,火爆的场面持续了1个小时以上。
春节将至,丰顺埔寨镇的文化站里,埔寨火龙传承人张自进正往火龙的身上一笔一画地涂着龙鳞的图案。“今年受疫情影响,要暂停烧火龙了,不过我们会在大宝山上特别演出。”张自进说。
张自进指的特别演出,是丰顺县大宝山温泉旅游度假区的火龙剧场。自去年以来,埔寨火龙有了新的演绎方式——大型6D视觉民俗山水实景演艺剧目《千年火龙》。
据介绍,《千年火龙》演艺剧目采用水幕全息投影、威亚系统、裸眼3D等最新技术,将真人表演与视频特效进行整体策划创意及对位编排,形成虚实结合的舞台表现效果,生动展现了丰顺的千年火龙文化、千年客潮文化。
梅州历来正月民俗活动多,在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时期,今年这些人员聚集的大型活动将会被叫停。对此,主办人、传承人、市民等都表示理解和支持。
“应防控要求,安全第一,下坝迎灯暂停。”当被问及今年不搞活动会不会有遗憾,对非遗传承有没有影响时,五华县下坝灯委会名誉会长周铁雄代表众多宗亲说出了心里话。
团聚会有时,平安才是福。今年又是一个特别的春节,在冬尽春来的日子里,梅州人的年味,不仅是舌尖的味道、家乡的民俗、故乡的水土,更是国泰民安。
■相关
客家年味小吃有哪些?
馓子
做法是面粉、鸡蛋、盐、葱花擀成面皮,然后把擀好的面皮,切成宽度为10厘米长度的面皮,再把这些面皮对折。接着就是做花,做成兰花状。最后一个个兰花样的面块,放入油锅炸熟捞起,待冷却后装入坛里避免受潮密封起来,待节日时食用。
炸芋圆
这是人们在春节的应节美食,用的是白荷芋(六月芋)。把芋丝加上糯米粉、生姜丝、盐配料后,搓成糊状。烧好油锅,待油锅热后就可炸芋圆了。芋圆金黄香脆,拌着恰到好处的姜香,是百吃不厌的美味小吃,如今已成为寻常百姓家的日常美食。
角仔
又叫油角,形状像荷包,亦即钱包,取其钱包饱胀的好兆头。油角分面粉角和糯米角,面粉角口感较脆,糯米角较韧,里面有花生、芝麻、糖,吃起来松脆爽口。
萝卜粄
萝卜粄是用萝卜丝和粘米粉做成的粄,是客家人年节特有的小吃之一。蒸好的萝卜粄不仅有萝卜的清香,更有各配料的醇香。一般会放一些碎肉、鱿鱼、香菇等,放凉后切成小块用煎锅稍微煎一下食用。
甜粄
甜粄具有厚、甜、韧的特色,口感柔韧。甜粄的吃法很多,除了切成小块蒸软来吃,还可以切成小块用油煎。煎成全黄色,外酥内韧,香甜可口,别有风味。也可加姜用水煮,更可直接冷吃。
发粄
与广府人称的松糕相似。米浆经过发酵,蒸熟后的发粄从碗面隆起来,像一座尖顶的小山峰,且出现裂缝,客家人称之为“笑”,喻为喜事降临。所以,发粄要“越笑越好”,红色的发粄被客家人作为喜庆的象征。
黄粄
制作方法是用草木灰水浸泡糯米和籼米数小时,然后把它加工成米浆。再将米浆倒在锅中用文火煮,不断搅拌使水分蒸发而不致烧糊,从而制成柔软又富有韧性的粄团,将粄团取出放在铜盆中,再把粄团蒸熟,然后将蒸好的粄团放在臼中舂上十几二十分钟,这样黄灿灿的黄粄便制成了。
客家过年民俗有哪些?
进入腊月廿四就是客家人的“入年挂”,意味着这个年开始了。首先要做的是大扫除,把家居整理得干净整洁。
大年三十,家家户户要祭拜神和祖先。各家厅堂要挂起祖宗画像,在大门口贴上鲜红春联,谷仓门上、禽畜栏前、家具床铺以及水缸边都要贴上红纸条,叫做“封岁”,也叫“上红”。
大人小孩都要洗澡,穿上新衣,干干净净过年。各家厅堂还要陈设供桌,布置香案,摆起鸡、鱼、肉、果品等,敬奉祖先。除夕晚上,吃团圆饭,菜肴丰盛。桌上要多放几副碗筷,以示请祖先回来一起过年。饭前,要先给祖先筛酒,将酒洒地然后开始吃饭。席间,老人小孩吃鸡腿,以示尊老敬幼。
正月初一凌晨,客家人开大门时要放鞭炮。现代人多以正月初一零时家家户户开门放鞭炮,炮声此起彼伏热闹极了。有的人在开门时,还会在门上贴上开门大吉、万事如意的红联,在欢腾的鞭炮声中,男女老幼互相拜年祝福。初一早餐,客家人习惯吃长寿面,接着小孩要给长辈拜年,长辈要给孩子糖果桔子,有的还会给红包,旧称“挂颈”。
在春节时,客家人还有许多禁忌。例如年初一不能扫地倒垃圾,以防把财气扫走。这一天不能到河中挑水,不能动针线,不能打孩子等。尤其是入“年界”后至春节期间,不能说死、病等不祥的话语。
新闻推荐
扫码可报料最高奖万元本报讯(记者梁志航通讯员梅江公宣)17日,梅江区西阳镇一村民因随意丢了个烟头,引发山火。目前,该村民因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