畲溪村:靠奋斗走上幸福小康路
●特约记者朱维佳朱双玲
袁志鹏
寒冬时节,天还未亮。仁居镇畲溪村仍沉睡在一片寂静中,村民黄华海便开着面包车挨家挨户上门收集农产品。待车辆后备箱装满,他便驶离村庄,驶向圩镇、县城的农贸市场、超市,把货物送达之后再返回村里,将饲养的山羊放到山里觅食。
黄华海今年41岁,是畲溪村的脱贫典范。“我现在有两个职业,一是饲养员,一是货运司机。”黄华海说,早些年,他在深圳一家电梯公司打工,在一次装电梯的过程中,不小心从16米高楼上摔下,导致骨头错位。多年来,黄华海都在进行腿部治疗和康复,无法从事其他劳动,家中的主要收入靠低保金。
“他的双腿使不上太大的劲儿,且不能长时间行走,文化水平有限,发展畜牧养殖最为合适。”畲溪村第一书记何文锋回忆说。
2016年,在扶贫工作队的帮助下,黄华海饲养了200只鸡,在年底成功售出。随着身体状况好转,扶贫工作队又帮他贷款,买了一辆面包车,从事货运工作。“白天外出跑货运,晚上回家料理鸡和羊,日子忙碌而充实。”黄华海笑着说,2020年一家人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了1.5万元,远远超过了脱贫的标准。
幸福都是奋斗出来的。村民曾令逢也是畲溪村的脱贫户。年轻时的曾令逢初中毕业参军入伍还入了党,没曾想退伍后,遭遇父亲患病,家里欠下几万元外债,日子越过越难。“我有力气,要是能学个傍身的手艺,在家门口稳定就业就好了。”2016年前后,新农村建设在平远陆续铺开,曾令逢见周边不少人都干起了装修师傅的行当,于是跟何文锋提出学装修的想法。
拜师学艺勤,不畏土灰扬。半年后,曾令逢学成而归,何文锋上门了解他的近况。得知曾令逢装修工具多,没有车辆干活不方便,何文锋隔天便领着他到车行挑了辆三轮摩托,用扶贫资金买下来。看着新车开进家,曾令逢反复抚摸着,不禁眼眶一热,哽咽道:“党的政策好哇!”
时至今日,曾令逢夫妇已是技术娴熟的“老师傅”了,名传乡里乡外,一年能接上七八单活儿。除此之外,曾令逢也没“冷落”家里的3亩田、100多只鸡,这里每年还有不少收入。2020年,曾令逢一家4口年收入从4年前的1.5万元变为8万元。
行走畲溪村,给人最大的感受便是人无闲人、地无闲土。山坳中,沿着一条新修的水泥路通往上龙产业基地,视线逐渐开阔。眼前烧烤、露营场地宽敞宜人;20亩竹架为百香果搭起了家;1500棵红心芭乐在保护膜下安静“过冬”;500多只鸡圈养山窝,振翅扑腾……
基地里穿梭着村民们忙碌的身影。“2019年1月,我们引进当地农业龙头企业合作开发产业基地,致力于打造集党建文化展示、特色种养、农旅休闲等功能于一体的产业示范区及农副产品推介平台。”何文锋介绍,目前基地已完成特色种养和农旅休闲项目的布局,有效利用闲置土地近100亩,该基地每年能为当地创造稳定就业岗位5个、临时务工岗位30余个。
“近年来,该村根据村情实际,树立了产业发展和劳务输出相结合的脱贫致富思路,”何文锋说,乡亲们本就对美好生活充满向往,靠着扶贫政策的引导和支持,再加上不断激发的劳动热情,如今在幸福小康路上越走越稳。
新闻推荐
本报讯元旦前夕,记者从平远县公路事务管理中心获悉,省重点项目G358线平远县湍溪至八尺段改线工程中的差干圩镇至八尺五指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