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美援朝老兵回忆峥嵘岁月 珍惜和平 勿忘历史
70年前,鸭绿江边战火纷飞,“三八线”上硝烟弥漫。为了保家卫国、维护和平,中国人民志愿军雄赳赳气昂昂跨过鸭绿江,在极为艰难的条件下,不断取得辉煌胜利。如今70年过去了,来自兴宁市永和镇的志愿军战士潘伟群已变成了耄耋老人。
潘伟群18岁时参加东江兴梅游击分队,1950年秋转入兴宁军分区六团。1951年参加中国人民志愿军19兵团64军192师574团三营机炮连,担任瞄准手,参加过朝鲜著名的317高地马良山战斗,并曾荣立三等功。
潘伟群虽年事已高,却满面红光,精气神十足。回忆起当年抗美援朝时的战斗情景,他仍如数家珍。
1950年6月25日,朝鲜战争爆发。10月8日,中国应朝鲜政府的请求,作出“抗美援朝、保家卫国”的战略决策,并迅速组成中国人民志愿军入朝参战。1951年秋,北方天气骤冷。跟随部队北上的潘伟群在山海关、丹东两地简单休整后,便渡江前往朝鲜。刚到朝鲜,潘伟群就经历了一次阻击战。
“第一天去朝鲜,第二天到了阵地就打仗。那时候打颠坡里阻击战,还有一个小战役,我们团就参加了那个战役,我们和兄弟单位一起作为炮兵在前面支援。” 潘伟群说道。
入朝后,潘伟群历经战火淬炼,先后参加了317高地马良山战斗、高望山战斗、三八线西线216.8高地的防御战。提及往事,战争的残酷如在眼前。据他回忆,当时敌人不断轰炸志愿军阵地,战士们吃、喝、拉、撒、睡都在坑道里。吃的都是炒米炒面,没有水就用雪和着吃。当时敌人轰炸了所有的交通要道,志愿军战士们白天几乎都不能出去活动。
潘伟群说,当年,美军全是机械化的飞机、坦克、大炮,志愿军只有“小米加步枪,炒面加白雪”,条件悬殊很大。但就是在这样异常艰苦的环境里,志愿军坚持与美军作战,并逐渐取得了战争形势的好转。
1952年底,美军占领的阵地都被志愿军和朝鲜人民军收复,战争进入尾声。1953年,潘伟群所在的机炮连奉命攻打美军的高望山阵地。在他看来,高望山战役是场一炮定乾坤的战斗。夺取高望山就意味着战争的结束,高望山战役成为最重要的最后一战。“我们206连和炮连支援,打了一回敌人。最后我们打了喀秋莎,喀秋莎一分钟16发,打得整个山头和敌军的碉堡都被摧垮。之后,我们的指战员上山头看到整个山的石头都变成了粉末。当时,我们整团整营攻势很猛,再加上我们有他们没有的喀秋莎炮。他们打不赢就停下来在板门店谈判。”潘伟群回忆道。
1953年春,部队打了胜仗后在平壤召开了表彰大会。经历过战火肆虐的朝鲜平壤,几乎是一片废墟。当时,部队把表彰大会开在了树林里。上级还派出中央慰问团到朝鲜慰问志愿军。
1953年10月24日停战后,潘伟群跟随部队撤出阵地凯旋。在1952年期间,潘伟群在朝鲜老日洞任文化教员立个人三等功,从朝鲜回国后在安东五龙背营建指挥排集体立三等功。
如今,潘伟群步入耄耋之年,过着怡然自得的晚年生活,但还经常观看新闻,关心国家大事。他说:“我们中国现在那么好的生活,是无数的革命先烈用鲜血换来的,十分不容易。所以,特别是年轻人一定要牢记使命,要继续奋斗,紧跟党走。列宁有一句话,不能忘记,忘记过去就是意味着背叛。所以,我们应该要牢记历史,牢记帝国主义侵略我们的血淋淋的历史教训。前事不忘,后事之师。”
(荣兴)
新闻推荐
兴宁抗美援朝老兵李作民追忆往昔峥嵘岁月 遭遇敌方空袭死里逃生 开栏语
▲抗美援朝老兵李作民近照。▲抗美援朝期间,李作民勇救伤员立大功一次。(均为梁志航摄)70年前,中国人民志愿军将士高举保卫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