兴宁抗美援朝老兵李作民追忆往昔峥嵘岁月 遭遇敌方空袭死里逃生 开栏语
70年前,中国人民志愿军将士高举保卫和平、反抗侵略的正义旗帜,雄赳赳、气昂昂跨过鸭绿江,同朝鲜人民和军队一道,经过浴血奋战,赢得了抗美援朝战争的伟大胜利。为纪念中国人民志愿军抗美援朝出国作战70周年,弘扬伟大抗美援朝精神,本报即日起推出系列报道,通过对梅州部分志愿军老战士的访谈,重温他们的英雄故事,再现当年万众一心开展抗美援朝保家卫国运动的壮丽图景,学习他们保家卫国、英勇顽强的革命精神,向着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向着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继续奋勇前进。
●本报记者 梁志航
见习记者 侯珍妮
在兴宁市贵华东苑小区,记者刚走到抗美援朝老兵李作民家所在的5楼,抬头就看到了其家门口张挂的“光荣之家”四个大字。正观看着国内新闻的李作民看到记者前来,亲切地起身探前与记者握了握手。89岁高龄的李作民虽已满头白发,但看起来仍精神矍铄。
“每天早上我都要到楼下散步30至40分钟,下午,偶尔在保安亭跟人下象棋、聊聊天。身体状况还算可以。”李作民告诉记者,他与儿孙共同生活,幸福美满。
从军6年经历多场战役立功9次
1931年出生于兴宁市坭陂镇,有11个兄弟姐妹的李作民从小被卖给他人。由于家境贫穷,13岁的李作民就到广州做布工。1948年,他参加了国民党的“小鬼队”,后在淮海战役中起义,被编入中国人民解放军第9兵团后勤部第19医院,先后参加了淮海战役、渡江战役和解放上海等战斗。
1950年,朝鲜战争爆发。时年10月,李作民随部队坐火车北上,先到山东,再转到沈阳,最后被送到鸭绿江边。“一直到了沈阳才知道(抗美援朝)。我的胸章、相片、笔记本等不允许带过江,被收了去,留存在沈阳。”李作民说道,参与抗美援朝之前,他就已经立有7次三等功。抗美援朝期间,他勇敢救助伤员,因表现突出,分别立大功和二等功各一次。
遇敌军空袭防空洞倒塌险没命
在沈阳休整时,他被派发了棉衣、棉裤和皮鞋等保暖衣物。“后勤就有发,前线的(太仓促)没有发到。”李作民说道,当时其所在部队是从缉安(现集安)渡口过鸭绿江,但由于过江桥梁已被敌军炸毁,只能从由松木搭建的简易木桥通过。当年10月24日晚,部队趁着夜色成功过江。进入朝鲜以后,他被重新归编至中国人民志愿军后勤四分部。
刚到朝鲜,李作民就遇上了有名的长津湖战役。回忆当时的战争情景,李作民用了“危险”一词来形容。李作民说,当时的朝鲜战场,美军每天保持着300多架飞机盘旋在上空,被打掉多少架就补充多少架。当年天气恶劣,气温零下30多摄氏度,因无保暖衣物,前线运回的伤员很多都是冻伤的。在炮火无情、枪弹无眼的战场上,李作民英勇无畏,救下并运送回多名受伤战士。据李作民回忆,有次送伤兵回中国的时候,路上的桥被敌军炸毁了,有很多伤兵掉下了桥,他把他们背上来进行抢救,帮一些受伤流血的伤兵包扎。后经中国人民志愿军后勤政治部评定并批准立大功一次。
采访中,李作民还提到了自己经历的一次危险。1952年9月,敌方飞机突袭我方防空洞,防空洞倒塌,他死里逃生,当时手臂受伤了。
寄语年轻人:
要把抗美援朝精神传承下去
1953年7月,中美双方签署停战协定。1953年11月,李作民请假回家治疗手臂,后写报告申请转业,分配有田地和房子。转业以后到江西先后在矿业和副食品行业工作,1979年退休。
峥嵘岁月苦,难撼英雄志。李作民告诉记者,虽然战争让自己身体留下了一些伤痛,但是看着自己守护的祖国正渐渐变得繁荣昌盛,国防力量今非昔比,他感到无比自豪。“不要计较个人得失,不要怕苦怕累,要吃苦耐劳,要把抗美援朝精神传承下去。”在给年轻一代的寄语中,李作民如此说道。
新闻推荐
本报讯(记者陈潮华)经过3天90轮次紧张激烈的角逐,第二届“云景台杯”闽粤赣围棋精英邀请赛昨日圆满收官。江西寻乌队将冠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