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筹建好客家文化生态保护实验区
■ 林德培
据《梅州日报》报道,日前,梅州市召开客家文化(梅州)生态保护实验区建设工作推进会,总结近年来客家文化(梅州)生态保护实验区建设工作情况,研究部署下一步工作任务,要求切实把客家文化生态保护实验区建设工作做实做细,确保顺利完成国家和省的验收。
“世界客都”梅州是国家历史文化名城,是客家文化的主要发源地之一和客家文化向外传播的核心区,拥有丰富的客家文化遗产,至今仍保留着完整的客家社会形态、地道的客家方言、古老的客家民居、淳朴的客家风情、精湛的客家技艺及丰富的人文景观。然而,长期以来,受资金、人才、场地等方面条件制约,许多文化遗产出现青黄不接、面临断层的尴尬局面,部分文化遗产甚至面临消亡的情况。
2010年,国家级客家文化(梅州)生态保护实验区获批设立,梅州的客家文化保护走上了更加规范的轨道。10年来,这项工作实现由以项目、局部、个体为主,向整体、全面、全民为主的方式转变,成效显著。
进入获批的设立的第二个10年,如何更有效地推进客家文化保护,让保护成果惠及更多群众,还有大量的工作要做。关键一点,是要将文化遗产、环境、人等因素作为一个整体进行考量,一体推进客家文化生态保护区建设,与乡村振兴战略、传统工艺振兴计划、文化与旅游融合、历史文化名城和传统村落保护等四方面工作形成合力,进行关联性保护。
各地要统筹推进文化遗产保护和社会经济发展,培育传统工艺知名品牌,促进传统工艺振兴,活态传承非遗项目。要严格按照《客家文化(梅州)生态保护区总体规划(2013-2025)》,推进完善各项实施方案,组建相关专家委员会,加快解决机构编制和人员经费问题,培养一批高层次的文化遗产保护专业人才,完善各级保护机构,夯实文化生态保护的力量;要在授徒传艺、交流展演、进修研习等方面为非遗项目传承人提供支持和服务。
客家文化生态保护区涵盖全市8个县(市、区),而梅州全境又均属原中央苏区范围,我们要充分发挥客家文化与红色文化的叠加效应,积极引导客家文化传承和红色文化旅游有机融合。要打造一批集观光、体验、学习于一体的特色景区,让本地居民和外来游客“见人见物见生活”,不断增强客家文化的生命力和影响力。
新闻推荐
梅州市举行叶剑英同志逝世34周年纪念活动 追忆红色历史缅怀革命先辈
本报讯(记者黄钰然)今年10月22日是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政治家、军事家叶剑英同志逝世34周年纪念日。昨日,梅州市在叶剑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