驻村工作队引领丰顺县小椹村探索村集体产业发展新路子 党建聚合力 产业焕光彩
●本报记者林玉莹
“现在温度28.8℃,湿度80%,上料、添水、控温、通风,一按电钮就可以了。”在丰顺县丰良镇小椹村自动化养鸡场,记者看到工作人员在操作盘上操控按钮,自动喂料机、自动恒温器等一整套标准化数控全自动养鸡设备随之运作。这个面积3000平方米的养殖基地内饲养了逾6.6万只竹丝鸡,却仅配备了6名工作人员。
2019年以来,广州市花都区卫生健康局携手梅西水库管理局驻村工作队,带领小椹村探索出一条党建引领产业发展新路子,通过“党建引领、企业运营、产业带动、贫困户参与、群众共享”的模式,带动贫困户脱贫致富和自动化养鸡产业长效发展,实现村集体经济“破零”增长。
路子选得准
步伐走得稳
小椹村地处丘陵地带,素有“八山一水一分田”之说。“村里有453户1800人,常住人口却只有500多人,主要是老弱妇孺,缺乏青壮劳动力、无集体产业支撑是制约小椹村发展的瓶颈。”驻村第一书记兼工作队队长徐德勇说。
2016年,花都区卫生健康局扶贫工作队进驻小椹村,经过三四个月的走访研判,驻村工作队和村“两委”干部确定了该村“轻劳力、聚环保、规模化、持续性”的产业发展思路。“经过多方走访,我们决定与温氏公司合作,开展"公司+基地+合作社"的自动化养鸡场扶贫产业项目,在帮扶单位的支持下共投入扶贫资金330万元,建设两栋总面积3000平方米的鸡舍大棚,采购了两套自动化肉鸡养殖设备。”徐德勇说,基地由温氏公司提供鸡苗、饲料、药品和养殖技术指导,贫困户负责养鸡场生产管理,养出的肉鸡由温氏公司全部回购。
选对产业抓准路,铺就脱贫致富路。2018年3月,养鸡场建成投入生产,小椹村44户建档立卡贫困户共131人均参与该产业项目分红。2019年12月底,该村退出了省定贫困村的行列。
产业发展快
全靠组织带
“养鸡场前期是由帮扶工作队组织生产,由于经验不足、人员素质较低等原因,扶贫产业未能充分发挥应有效能,村里多次召开民主会议听取村民意见。”梅西水库管理局派驻小椹村党建指导员张运昌说。
记者翻阅小椹村党支部民主会议记录本,上面写满了支部党员对村集体产业发展的建言。“建议养鸡场由有生产管理能力人承包,租赁年限3年至5年。”“建议扶贫期间,鸡场租金收益70%用于贫团户分红,10%为资金积累,20%用于村收益。”
产业发展快,全靠组织带。在镇村两级党组织领导和驻村工作队支持下,自动化养鸡场扶贫产业项目在实践中摸索,终于找到适合小椹村发展的道路。“去年,村里决定把基地生产交给市场,通过公开招投标引进了专业养殖户经营,把服务留给村民和驻村工作队,提供就业岗位,协助做好生产等各环节,这种模式可以避开生产、市场的风险,让小椹村成功跨过新冠肺炎疫情这道坎,扶贫结束后,项目也能继续运作。”张运昌说。
目前,养鸡场每年收取租金25万元,租金收益70%用于贫团户分红,为每名贫困人口每年增收1300多元。扶贫结束后,租金收入将全部作为村集体经济收入,主要用于该村扶危济困、助学奖学和发展公共事业,让集体经济发展带来的成果惠及于民。
新闻推荐
①罗灏在妻子的帮助下每天坚持做专业系统的康复训练。③来自同一个县城,从同一所高中毕业,在同一个城市读大学,同样是彼此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