缅怀萧向荣将军 ●申再望

梅州日报 2020-09-06 08:55

编者按

今天,是开国中将萧向荣110周年诞辰。萧向荣将军(1910—1976)原名萧木元,梅县石扇人,中国共产党优秀党员、久经考验的共产主义战士、无产阶级革命家。1955年被授予中将军衔。作者申再望是萧向荣将军的亲密战友李井泉之子,去年10月,他在来梅参加红四军挺进东江进驻马图90周年纪念活动之际,与萧将军的侄孙萧焕跃,来到萧向荣将军的故居,追忆父辈们的革命峥嵘岁月,缅怀革命先辈……

十月南国,绿阴如盖。去年一个晴好的日子,我来到了广东梅县石扇镇一座古朴的院子,这里是开国中将萧向荣的故居。

客家风格的围龙屋院落甚大,背后有高墙护卫,曾住有多户人家,如今已人去屋空。

我随萧将军的侄孙萧焕跃走过几重院子,最后来到萧将军一家的住房。萧将军出身穷苦农家,居室窄小,简朴素净,墙上挂着他的照片,有他在北京接待外军代表团时,和毛主席、周总理、朱老总的合影,有他随共和国元帅彭德怀、贺龙、叶剑英等出访亚欧国家的合影。看到老一辈革命家的照片,我倍感亲切。因为我也出身革命家庭。

我此行来梅州,是出席红四军挺进东江进驻马图90周年纪念活动。萧向荣早年参加革命,战斗在东江革命根据地,曾先后任共青团东江特委书记、中共东江特委秘书长,参与迎接红四军的组织领导工作。我的父亲李井泉1927年8月参加南昌起义军,在广东三河坝战斗中被冲散后,先后在广东大埔县丰顺县、梅县等地开展革命斗争,1929年初担任共青团丰顺县委书记。在古大存、李坚真、萧向荣等同志领导下,李井泉克服语言不通、生活艰苦的重重困难,积极发动和组织群众,迎接朱德率领的红四军进驻马图村。红四军和东江革命根据地群众结下了鱼水深情,之后胜利转移,为广东红色革命历史写下了光彩篇章。

离开故居,我们来到萧向荣曾就读的母校,原崇德公学(小学)、现梅北中学。这是当地一所百年名校,校内大树参天,书声琅琅。校园内有萧向荣将军纪念室,展览内容十分翔实。特别值得观看的是展室内放映的一部电视片,其影像珍贵,制作精良,生动记录了萧向荣同志投身革命、浴血战火、献身中国人民解放事业和我军建设的光辉一生,令观者肃然起敬,心潮澎湃。

萧向荣自幼在这里刻苦攻读,品学兼优,打下了坚实的文化功底,从戎之后成为我军著名的文武双全的儒将。他的诗词已由解放军出版社汇集出版。

我移步展室,细观萧将军的军旅生涯介绍,发现他和李井泉的革命经历有许多不约而同之处。

1926年9月,中共梅县特别支部派古柏、萧向荣为联络员,到兴宁县工作,代表特别支部,往来于梅县、兴宁之间。1927年1月,萧向荣转为共产党员,被派往寻乌县巡视团支部工作。1930年11月,萧向荣受东江特委派遣前往寻乌县视察并寻机与红四军联系,途中在龙岩县被邓发留下,开始在闽西工作。

1930年4月,时任共青团东江特委秘书长的李井泉受东江特委委派,前往江西寻乌县给红四军送信,首先接待他的就是时任寻乌县委书记的古柏。因形势紧迫,李井泉被毛泽东留在前委工作,随红四军转战闽赣。此后四年多时间,李井泉与古柏结下了很深的战斗友谊。古柏于1935年3月在广东龙川坑与敌激战中壮烈牺牲。李井泉在1986年撰文《疾风知劲草——忆中央苏区时期的古柏同志》。

在百万工农齐奋起、倒海翻江卷巨澜的年代,萧向荣和李井泉在党的培养教育下均成为红军高级指战员,在中央苏区多次参加反围剿战斗。由于左倾错误路线的影响,中央红军在第五次反围剿战斗中失利,被迫实行战略转移,开始了二万五千里长征。

长征中,萧向荣最初在第一野战纵队第二梯队任军委直属队党总支书记,黎平会议后,任军委纵队第一梯队党总支书记。李井泉先在红军干部团,后调到中央直属纵队任没收委员会主任,遵义会议后任中央直属纵队政治处主任。他们同走长征路,浴血湘江,转战乌蒙,翻雪山,过草地,历尽千辛万苦。之后,萧向荣随毛泽东领导的红一方面军主力继续北上,李井泉则被派到红四方面军,在朱德和刘伯承的领导下,同张国焘的分裂行为展开了坚决斗争。

全面抗战初期,萧向荣根据中央决定,在延安创办了《八路军军政杂志》。这个刊物由毛泽东撰写《发刊词》并题词,刊物所发文章有分量有深度,宣传及时,指导性强,深受好评。最初编辑部只有几人,实际动手审稿编辑的仅有萧向荣和田野。为办好刊物,萧向荣身兼数职,废寝忘食,以旺盛的精力完成了超负荷的工作任务。

1938年秋,根据党中央毛主席决定,由李井泉率部队进入绥蒙开辟大青山抗日游击根据地,之后李井泉写了一份总结报告《一年来的大青山游击战争》,发表在《八路军军政杂志》第二卷第十期(1940年10月25日)。这是李井泉在抗战期间难得发表的一篇万字长文,是大青山游击战争史的一份宝贵记录。这篇文章的发表,离不开杂志主编萧向荣的积极组稿和精心编辑。

宝塔山高,延河水长。1941年,李井泉来到延安,在中央党校学习,住在军委总部王家坪。时任军委政治部宣传部部长的萧向荣也住在王家坪,战友相逢,往来密切。同年夏,李井泉和肖里结婚,肖里住枣园,在中央社会部工作,两人住地相离很远,每周只能见一次面,便通过书信交流,写在一个小本里,由警卫员李儿传递。

同年秋,肖里怀孕,因工作太忙,不想要孩子,李井泉感到犹豫、不安,便将此事告诉了萧向荣。10月2日,李井泉在给肖里的信中写道:“十二点的时候,萧部长来闲谈,问及你的情形,再三嘱咐不要打(注:打掉孩子),并且说到余慎(注:萧的妻子)现在还很难过,另外还说傅主任(注:傅钟)的爱人晓圃同志前天也生了小孩,只用了三个钟头就生下来了,第二天就能吃饭,不觉得有什么大的痛苦。他还说,怀了小孩五个月以后,最好少吃脂肪,多吃素菜,免得小孩在腹内长得太大,影响生产顺利,过多运动固然不好,稍许运动却有必要。他讲了不少细微问题,我听后觉得增加了很多常识,想来你也知道很多,写在这里给你做参考。”

论年龄,萧向荣比李井泉小1岁,可是劝起人起来,推心置腹,温暖贴心。后来肖里接受了大家的劝告,生下长子李黎风。

说来也巧,余慎和肖里都是1938年1月奔赴延安、投身抗战的年轻女性,余慎来自山东,肖里来自河南,都是师范学校学生。她们于同年4月参加抗大第四期学习,是抗大同学又是好友。两人毕业后都在延安工作,余慎在军委编译处,肖里先在中央社会部(情报部),后在军委二局。她们把自己的青春年华,献给了民族解放事业。

新中国成立后,萧向荣从广东调到北京,在中央军委工作,任军委办公厅主任长达14年。李井泉则在西南地区工作17年。

“文革”中,他们都受到林彪、四人帮的残酷迫害,被关押数年。我们保存了一张照片,是1973年夏天,李井泉、苏振华(时任海军第一政委)、萧向荣在北京会面后的合影(如上图)。照片背景是一座平房,是苏振华还是萧向荣的住处,我不清楚。那年夏天,李井泉参加了党的十大,重新当选为中央委员,而萧向荣的问题尚未彻底解决。昔日战友再度重逢,有说不完的话,李井泉很关心萧向荣的情况,表示将向有关领导反映,他安慰萧向荣要有信心,这个遗留问题一定会彻底解决。

1975年,萧向荣在叶帅等领导的关怀下出来工作,任国防科委副政委。他坚决抵制“批邓、反击右倾翻案风”,被四人帮及其爪牙疯狂打压。1976年3月,萧向荣被迫害致死。

1978年12月,总参党委作出《关于萧向荣同志平反昭雪的决定》,人民日报刊文,标题是《忠诚的无产阶级革命战士萧向荣》。1985年,国家批准萧向荣同志为革命烈士。

在广东的日子里,我看到许多红色遗址,听到许多革命先烈的故事,不时想到伟人的诗句:“战士指看南粤,更加郁郁葱葱。”

萧向荣将军就是挺立在祖国大地、郁郁葱葱的英雄树,他永远活在我们心里。

2020年6月16日

新闻推荐

抗战物资运输线 坪篮古道

坪篮古道□廖本民跳动不息的“抗日血脉物资运输线”,潮安区文祠镇西社鸭背村——坪篮古路。大鱼池、贝灰瓦屋...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