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战物资运输线 坪篮古道

潮州日报 2020-08-20 12:28

坪篮古道

□廖本民

跳动不息的“抗日血脉物资运输线”,潮安区文祠镇西社鸭背村——坪篮古路。大鱼池、贝灰瓦屋、古井、百年老树、祖厅里的旧址、光滑如镜的古道石块,散发出厚重的历史气息,仿佛低声轻语一段隐秘而又波澜壮阔的红色岁月。

1939年6月27日,日本侵略者的铁蹄踏进潮州城,潮州沦陷,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游击队和民兵转入山区开展敌后武装斗争。由于从潮州意溪码头至下游韩江水路被日军侵占,水上交通运输被切断,为配合江南新四军和粤东粤北抗日游击队开辟敌后各个农村根据地的需要,在上级的指示下,这里开辟了一条抗战物资运输线路——坪篮路中转站。

据原文祠镇文化站老站长廖振成介绍,这条在抗日战争时期运输急需物资的坪篮路,发挥着重要的作用。运输,其实是用人工来肩挑物资。从澄海的樟林、盐灶,饶平的渔村码头,经青岚山转入意溪镇的河内村、黄竹洋村、橄榄宫路再进入北部山区坪篮山坡路段“物资中转站”。然后,挑担进归湖镇山洋老市,再进入潭头村韩江码头,把食盐、布巾、食用油、汽油、枪机弹药、医药等用小机船装运到粤北的丰顺县、高陂、梅州市,江西、福建等各个北部山区根据地。小机船又从高陂装运大米、纸、木炭、陶瓷碗等生活用品运输下来。上岸之后,再用人工肩挑至坪篮路口榕树旁的集散地存放。这样来来往往肩挑着急需物品。为粤东及粤北地区抗日的胜利提供了物质基础。

在抗日战争年代,鸭背村全体村民约1500人,响应党的号召,投身于抗日救亡运动。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有的到前线接回伤员抬来坪篮山榕树下“临时医院”抢救;有的当挑夫到饶平坪溪、澄海樟林担盐;有的忙于带着从潮州城逃难而来的市民到村里安置。以致后来鸭背人到城里卖枇杷,当年逃难住在鸭背村的市民的后代,一听到是鸭背人就说:“免客气,是自己人。”请他们到家中吃饭,没有讨价还价就买下枇杷。据原大队干部廖来辉老人讲述,为保家卫国,在抗战时期,鸭背村培养了38位优秀儿女奔赴各个支前和敌后根据地,与游击队员并肩战斗抗击日寇,同全中国人民一道迎来了抗战的胜利!

那时,由于潮安北部是敌后山村根据地,从潮安县城搬迁过来的国民党县政府住在文祠镇石门村,中共潮安县委设在文祠镇的长背村祠堂内。意溪、归湖建立的山区根据地,成了游击队的抗日防线。而这片区域,只有二条线路可通往县城,一处是从婆姐岭古驿道进入意溪往潮州,但是这条线路行不通,在上埔路口被日寇封锁,而且日军经常进犯永安门山岭。另外一处是从坪篮古路往橄榄宫出口进入潮州。

当时,廖氏宗祠思敬小学“校董会”,在共产党组织的领导下,成立了文祠、凤凰、归湖、赤凤镇等山区游击队活动联络处,在橄榄宫村通往潮州城外线,指挥着游击队战士夜袭日军驻地,有力地打击了日冦的嚣张气焰。

日军为了切断游击队的物资运输线,经常派飞机来轰炸。当时,轰炸机在坪蓝路附近的鸭背大房田投下炸弹。如今,老屋墙上留下的弹片痕迹、枪眼,控诉着侵略者的罪行。

为支援抗战,鸭背村民在坪篮路边榕树下运输线中转站设立了歇息解渴凉亭,安排好小炒小食,有凉水、茶水、草果、炒果条、甜麺、油炸猪脚圈、咸水果、鸭母捻等等,坪蓝路地摊各式各样的小食,方便游击队运载物资途中歇息、填肚。

男儿欲报国恩重。抗战时期,鸭背村民支前报国,大树下、关山道,常常出现含泪挥手送夫上战场,母送女儿上前线当军医做护士的感人场面。有的村民挑着沉甸甸的物资,避过敌机扫射归来,激动地抱在一起忘情倾诉着。

鸭背村村民在抗日战争时期敌后坪篮古路交通运输线上,成为支前骨干的有生力量,为取得抗战的胜利做出贡献!

回想过去那段峥嵘岁月,我们要向英烈表示崇高的敬意,传承这条古道的红色基因。

新闻推荐

丰顺县税务局开展税收政策宣传助力影院复工

日前,国家税务总局丰顺县税务局组织税务青年干部到辖区内各大电影院开展税收政策宣传,将一系列支持电影行业的暖心税费优惠...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