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江区构建常态化长效机制打好创文持久战 精细化管理助推城市品质提升

梅州日报 2020-09-04 08:49

梅江大道改造后富有客家元素的绿化带。(吴腾江摄)华南大道进行铁皮瓦改造更换。(吴腾江摄)

创建全国文明城市是一项覆盖面广、涉及范围大、关联程度高的综合系统工程,也是持久工程,决不能抱着打“突击战”的心理,要构建常态化长效化机制。作为梅州市创文的主战场,梅江区按照市委、市政府的决策部署,以问题为导向,聚焦薄弱环节,着力抓政治、补短板、强弱项,推进创文工作常态化。创文工作开展以来,城市“颜值”得到刷新,道路交通安全有序,市民出行文明有礼……一幅以“文明”为底色的城市发展画卷在“诗画梅江”继续舒展。

●本报记者张爱飞

“网格化+街长制”助城市管理精细化

“梅城江北古洲路34号附近一排水管破损漏水,请相关部门协调处理”,“收到,已安排工作人员前往核查处理”。这是来自梅江区“网格化+街长制”相关微信工作群的一段对话。后经了解,市城市供排水中心工作人员在破损管道处做好警示后,当日下午便修复完毕。

记者了解到,“网格化+街长制”工作组整合了梅江区相关职能部门,包括交警部门、环卫部门、辖区城管中队、市供排水中心、市政维护中心等。网格员在日常巡查中发现问题后,第一时间将问题反映至工作群,相关职能部门工作人员看到后即核查跟进处理,确保问题得到及时解决。“网格化+街长制”形成了城市管理问题的发现、处置、反馈机制,以及部门联动、干群联动的工作格局。据了解,梅江区城市管理网格化以梅江区为一个管理网格,以各镇(街)为责任网格,以社区为单元网格,通过建立日常巡查机制、常态管理和服务机制、联合执法机制、月考核督查机制,在网格内按照定人定岗定责的方式,以靠前服务、全方位管理促使形成“网格管理,精细服务”,做到管理无死角、监管无盲区、责任无空白,全面提升梅江城区整洁、干净、优美、有序的形象。

志愿服务、公益宣传和环境整治常态化

大街小巷干净整洁,道路交通安全有序,文明标语随处可见……漫步在“诗画梅江”的大街小巷,阵阵文明新风扑面而来。创文工作开展以来,梅江区着力补短板、筑基础、促提升,通过落实“门前三包”责任制、推进垃圾分类、培育文明风气、整治违规占道经营、加强车辆秩序管理、清理拆除违规广告等措施,大力推动创文工作常态化。

在创文工作的持续推进下,梅江区志愿服务队伍得到迅速发展。据悉,截至今年8月,梅江区注册志愿者共50783名,志愿服务组织及团体250个,开展各类文明实践活动6000多场,累计志愿服务时长114万小时。梅江区通过开展多样的创文志愿者服务活动,积极营造“天天都是创文日,人人都是创文人”的良好社会氛围。记者了解到,不仅志愿服务实现常态化,公益宣传和环境整治也实现常态化。将宣传海报放置在显眼位置,及时更换破损、老旧的公益广告,在户外电子大屏滚动播放文明标语,营造文明氛围;积极对照标准,对环境卫生问题进行全面排查整改,进一步落实文明城市创建考核标准要求,结合精细化管理工作,组织好、动员好开展集中整治行动,从而推动创文工作常态化。

想群众之所想

让环境更舒适

环境变好了,居民也更有主人翁意识。在创建工作中,老旧小区的硬件设施和居住环境一直是“老大难”的问题。新中苑小区由于修建年代久远,存在路面坑洼、外墙破裂、管线交错等顽疾,化粪池堵塞导致的污水横流,更是让居民苦不堪言。小区改造后,昔日旧墙已穿上“新衣”,水电管网得到更新,路面也变成柏油路,从此住户有了出行方便,居住舒适的环境。

背街小巷铺设柏油路、打造主题文化墙、整治天空“蜘蛛网”……梅江区在整治提升人居环境过程中,聚焦地面、墙面、天面等“三面”工程,通过微改造、修旧如旧等方式,提升城市形象和品位。以梅江区历史文化街区保护修缮工程为例,工程启动以来,老街新貌每年都在“刷新”人们的印象,重新规划的公共停车线既方便了百姓,也让骑楼变得更加宽敞整洁。此外,根据群众反映强烈的出行问题,住建部门将梅江大道周边人行道改造为花岗岩石板路面,包括主路面人行道挖补,更换花岗岩路缘石、井圈井盖,标志标线及其他附属设施等。“给我印象深刻的是菜市场变得整洁有序,老旧小区、破损道路等城市基础设施大有改观。”嘉应学院大四学生谢志杰坦言。

新闻推荐

在班主任工作中 善于运用积极心理学

积极心理学倡导的积极教育是对传统教育的反思,班主任在管理工作过程中要善于用积极教育的方法转化学生行为,培养性格自信、...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