治水兴水利长远 人水和谐润寿乡 蕉岭县推进全域自然村集中供水工程,促进水资源生态效益、经济效益、社会效益有机统一
蕉岭县立足生态优势,以水为脉,河流、岸线、景观、道路与城市设施融为一体。汪敬淼摄
工作人员正在查看供水实时数据。汪敬淼摄
水利科普馆里,各大水利工程模型为参观者带来水利知识。汪敬淼摄
不断完善的供水系统给村民提供了安全、卫生、干净的自来水。
汪敬淼摄
集科教、宣传、文化、休闲、亲子娱乐等功能于一体的蕉岭县水利景观公园。
汪敬淼摄
高温天气,正是用水高峰期。与往常不一样,家住蕉岭县三圳镇的赖大叔不再因为用水问题发愁。“之前遇到用水高峰期,总会出现水压不够、水量小等问题。现在好了!”话语间,赖大叔拧开了水龙头,洁净的自来水“哗哗”流出。
告别“饮水难”,喝上“安全水”,是蕉岭县大力做好水文章的缩影。围绕“建得成、管得好、用得起、长受益”的水利发展目标,近年来,蕉岭县扎实推进全域自然村集中供水工程,基本形成以大带小、以城带乡的农村供水格局。与此同时,全面推行河长制,提升该县河库的管理保护能力,满足老百姓对美好生活的追求。
治水保安,兴水为民。蕉岭县立足生态优势,以水为脉,让河流、岸线、景观、道路与城市设施自然衔接、融为一体,打造风景宜人的“寿乡画廊”,用好用活水资源,推动“世界寿乡·富美蕉岭”建设。
●南方日报记者黄培强实习生叶海冰
通讯员祝银清林剑湧汪敬淼廖静宜
用水有保障
打通供水管网“最后一米”
中午时分,三圳镇半山涂小组自然村村民徐德金正在厨房里耐心地洗着青菜,哗啦啦的自来水从水龙头里流出。随时可用水,在三圳镇半山涂供水项目建设之前,这是他不敢想的事情。
“以前为了保障用水,我们村民协商统一时间供水,也就是我们必须得在供水时间里储水。”徐德金说,由于半山涂小组自然村地势较高,依靠镇上的自来水供给显得不切实际。
如何打通群众用水“最后一米”,蕉岭县将农村集中供水工程规划建设工作作为重点民生实事和乡村振兴重点工作来抓。
一方面通过科学测算,打破镇与镇、村与村的地域界限,加大水资源统筹力度,择优选取水量充足、水质良好的水源作为取水点;另一方面通过大力推动供水管网互联互通,打通供水管网“最后一米”,坚决杜绝供水水源不足、水质不达标、管网“毛细血管”不通等问题。
2019年,三圳镇半山涂供水项目纳入了全域自然村集中供水工程建设项目,水源由白田坑山塘引水,设计供水规模为日产52.6m3,新建1台净水设备、1座50m3清水池、输供水管网等,建成后由村级自行管理,现水价0.5元/m3,直接受益人口为380人。
“目前供水已正常运行,给村民提供了安全、卫生、干净的自来水。”徐德金笑着说,看到村里用水情况的改变,在外工作的村民回家次数都多了。
专门设立农村饮水安全办公室负责农村饮水工作,探索实行城乡供水一体化统筹管理;共投入资金2.46亿元,建成日供水总规模达3.5万立方米的农村供水工程,覆盖8个镇97个行政村、453个自然村,受益总人口达16.5万人;全县19个省定贫困村、103个自然村已实现集中供水全覆盖,完成率达100%……
为了实现农村安全保障供水、运行管护和水质监测等实现标准化、规范化,蕉岭县坚持抓细抓实,有规划建设新的供水点,有计划推动原有供水点进行改造升级。
三圳镇的赖大叔不再为用水发愁,便得益于三圳镇自来水厂的扩容改造。
蕉岭村村通饮水工程负责人陈小红介绍说,扩容改造工作之前,三圳镇自来水厂供水水源由集雨面积4.5平方公里、总库容为140.2万立方米的礤背水口、隔子水库供水。受水源不足、设施落后老化,管网老化等影响,“饮水难”“用水难”一直困扰三圳镇、产业园区发展。
“通过现有水源工程改造、水厂改造、25千里管网改造等工程措施,将有效解决三圳镇内九岭、芳心、招福、福北、河西、顺岭等农村共1.5万人饮用水难的问题。”陈小红表示,打通供水管网“最后一米”是乡村振兴建设内容之一,能够让老百姓得到更大实惠。
在立足完成村村通自来水工程建设基础上,蕉岭县按照以大水厂带动小水厂、以城镇供水带动乡村供水的城乡供水一体化发展思路,全面启动全域自然村集中供水工程的建设任务,分两年完成总投资5536万元的项目建设任务。
“力争到2022年底,全县农村自来水普及率达到99%,城乡供水一体化和规模化人口达85%,农村供水工程水费收缴率达98%,农村供水水质达标率达95%。”蕉岭县水务局相关负责人说。
管水有良方
逐步实现“水网+互联网”高效化管理
“视频中的是我们犁壁滩水库和黄竹坪水库,是蕉岭县重要的水源地。当前的数据就是从这两个水源地实时传输过来的。”在蕉岭县生态环境局水质监测办公室里,技术人员指着汇总表介绍说。
不出门便可实时获得水源地水质的监测数据,是蕉岭县结合打好打赢污染防治攻坚战工作,聚焦广大人民群众关注的饮用水源安全问题的生动实践。“这一举措大力提升了全县水质监测水平,提高水污染预警预报能力,保障蕉岭集中饮用水源水质的安全。”蕉岭县生态环境局党组书记、局长赖天德说。
做好“水”工作,制度建设和管理实施缺一不可。如何保证全县供水工程建好、管好、用好?蕉岭县逐步推动“水网+互联网”的融合。
“你现在看到的数据都是实时更新的,我们的工作人员在后台直接可以获取相关数据,全面掌握供水情况、供水质量。”三圳镇供水服务所技术人员邓崇建表示,通过智能硬件、远传水表、水质监测器、流量监测器等设备的信息采集,在系统平台上可以对水表用量、水压、水质浑浊度、酸碱度、余氯浓度、信号强度和管道流量具体情况进行监管。此外,动态监测下的数据还能同步于手机APP,用户可以自助手机缴费查询,管理人员可以手机定位故障设备。
“借助数据自动分析,形成对村民用户和服务人员的信息化管理,提高水费收缴率、降低成本。”邓崇建介绍,“水网+互联网”的管理模式可以促进节能降耗,优化水利资源,提高管理水平。
当前,蕉岭县水务部门正不断强化日常监管工作,与财政、卫健、生态环境、物价、审计等部门保持密切联系和沟通,做到一手抓好工程建设,一手监督落实各项制度,保障农村供水各项工作高效运作,而供水管理单位则以保障供水为出发点,确保农村居民可持续地获得安全饮用水,完成“互联网+人饮”的农村供水管理模式,不断提升供水服务水平。
在管理模式上,蕉岭县因地制宜,全县农村供水工程由蕉岭县东宝自来水有限公司统一管理。根据工程的规模不同,采取多种管理模式,成立相应机构(供水服务服、站、点等)进行管理,相继出台《蕉岭县城乡供水一体化管理工作实施方案》《蕉岭县农村饮水工程供水价格管理办法(试行)》《蕉岭县农村饮水工程维修基金管理使用办法(试行)》等管理文件。
目前,全县已实施完成了蕉城镇、长潭镇、三圳镇(蕉华)的城乡供水一体化管理工作交接管理工作,逐步健全和完善镇村供水的规范化运营管理。蕉岭县水务局相关工作人员表示,预计到2021年底,将全面完成全县其余乡镇的城乡供水一体化管理的交接、管理、运营工作。
保障饮用水,强化生活污水治理。蕉岭作为全省15个生活污水处理设施建设示范县之一,结合县情实际,将分散建设的镇村生活污水处理设施捆绑打包为“蕉岭县生活污水处理设施全县捆绑PPP项目”,作为重点民生工作推进。
其中,镇级生活污水处理采用“A2/O”处理工艺,处理后出水水质达到《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染物排放标准》一级A标准;村级生活污水处理采用“生物接触氧化+人工湿地”工艺,处理后出水水质达到《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染物排放标准》一级B标准。
“项目具体建设为"5+200",其中"5"指的是建设蓝坊镇、广福镇、文福镇、南磜镇、三圳镇共5个镇级生活污水处理设施,"200"指的是在全县建设200套村级生活污水处理设施。”运营维护管理员汤亚尼告诉记者,目前各级处理设备正在对接县里的数据平台,将实现无人值守与实时监测。
兴水有载体
“寿乡画廊”连城乡惠民生
空闲之余,蕉岭县三圳镇九岭村党支部书记徐文坚总要到村子附近的河道走走。“作为村级河长,日常我都要在村里巡河,检查沿河环境,维护河道整洁干净,看看有没有安全隐患,水会不会有污染,垃圾会不会没清理。”
在徐文坚看来,河长制是治水兴水的重要举措。治水兴水不仅是看得到摸得着,更是能够形成联动效应。“村里的河道干净了,村民意识提高了,现在村里发展乡村旅游,可谓是红红火火。”
全面推行河长制以来,蕉岭县同步进行中小河流治理工作,统筹兼顾水安全水生态水景观,与当地实际生态环境充分融合协调,护坡护岸工程优先选择格宾网、植草砖、抛石等结构进行生态护岸。
“综合考虑村居、田园、生态等要求,突出关键节点的规划设计,适度增加绿化、绿道、亲水步道、小公园等景观,让规划设计更贴近乡村特色,达到了完善基础设施与改善人居环境相互促进、协调发展的目的。”蕉岭县水务局工作人员徐海文告诉记者,全县已完成中小河流治理任务共18宗,治理河道长度171.054公里,目前正在加快推进中小河流治理(二期)筹备工作。
治水兴水是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具体体现,也是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一项重要政治任务。
近年来,在省、市水利部门的大力支持下,蕉岭县紧紧抓住国家加快水利改革、加大水利建设投入的重大机遇,不断满足人民群众美好生活的水利需求,先后被选定为全国小型水利工程管理体制改革试点县、全国农田水利产权制度改革和创新运行管护机制试点县、全国河湖管护体制机制创新试点县。
在确保水安全的前提下,蕉岭着手规划建设蕉岭特色碧道。碧道工程计划总投资1.71亿元,依托石窟河沿线的山水脉络和秀美风光,围绕水系、田园、村庄三大要素,将长潭白马水乡、“卡拉比—丘成桐空间”雕塑广场、龙安滨水公园、广东(蕉岭)乡建馆、乡村慢行系统、九岭十里荷塘等串珠成链,总长20公里,规划面积近200平方公里,覆盖石窟河冲积平原20多个行政村,已成为培育发展乡村休闲产业,打造一张汇聚美丽乡村、生态产业、农村改革、乡村治理和寿乡人文的精致名片。
为做活水文章,发挥精品游线示范引领作用,蕉岭县依托寿乡画廊“碧道”建设,近日新建成开放的水利景观公园和水利科普馆寓教于乐,让生态景观和特色文化交相辉映,进一步擦亮“世界寿乡”品牌。
入夜时分,城市的万家灯火错落洒在石窟河面。“卡拉比—丘成桐空间”雕塑广场上已经有不少群众静待蕉岭县石窟河全息3D激光水秀的上演。“晚上出来河边散散步,还能看表演,感觉很好。”王先生拿着手机记录下石窟河全息3D激光水秀,准备与朋友分享。
值得一提的是,蕉岭县在实现供水融合发展,构建“水安全、水生态、优质水”协调发展的基础上,正着力推动“一瓶水”产业发展,打造“食、医、研、养、游”一体化大健康产业格局。
一线实践
废弃砂场变身公园
蕉岭建成梅州
首个水利景观公园
下午时分,位于蕉岭县三圳镇福北村的水利景观公园迎来一批批前来休闲锻炼的群众,感受寿乡的慢生活。
水利景观公园,建筑面向石窟河河段,占地约9000平方米,其中水利科普馆约300平方米,邻近三圳镇官人村、三里村等自然村。该公园结合石窟河周边自然生态景观,建有石窟河走向图水利长幅浮雕、水利科普馆、水循环系统、滨水步道、沙滩球场、休闲活动广场等设施。
“在过去,这里是废弃的福北砂场,谁会想到如今会变成公园。”家住附近的曾女士笑着说,自从水利景观公园开放以来,她的孙子每天都要到公园走一圈。
保留砂场管理房主体建筑,将其改造成一座集科普和展示于一体的水利展馆,将挟砂台改造为风车、灯塔等水文化景观,配套沙滩排球场等儿童游乐区、水循环系统模拟展示区、公厕及停车场等服务区。
通过中小河流治理项目对其进行微改造,让废弃的福北砂场成为家门口的休闲公园,是蕉岭县用好用活水资源,打造水景观的一个缩影。
作为梅州目前唯一一个以水利科学结合水利景观的多元化公园,水利景观公园集科教、宣传、文化、休闲、亲子娱乐等功能于一体。
走进水利科普馆,首先映入眼帘的是清代著名水利专家冯道立的名言“天下莫难于治水,亦莫易于治水”,掀开了浩荡的水利历史的一角。
“新中国成立后,蕉岭在全省第一个全面实施县城防洪堤除险加固、大规模实施城乡水利防灾减灾工程;在全省第一个成立县级水务局和组建村级水利管理协会;在全省第一个实行河道采砂招投标和水资源开发权有偿转让……”沿着展馆布局往里走,水利工程沙盘、清明上河图、古代水利技术展示、蕉岭水利荣誉及中小河流治理成效等内容接踵而至,为参观者带来一场水利知识盛宴。
水利科普馆分世界水利史、中国水利史、蕉岭水利史三个部分,全面介绍人类治水的历史,重点介绍蕉岭人民治理水患的历史、各大水利工程、水利荣誉等内容,展现了蕉岭人民锐意改革创新的勇气和毅力。通过静物展品、文字图片、模型复刻等多种布展方式,原本厚重枯燥的水利知识可以更鲜活、生动地得以呈现,也可以吸引更多市民和游客落脚、学习和参观,并在游玩中接受水利知识科普教育。
不仅如此,该公园对岸建有一条长约1公里长的生态混泥土景观带,是梅州市率先使用生态混凝土打造而成,能适应植物生长,可进行植被作业,具有保持原有防护作用、修复与保护自然环境、改善人类生态条件的三大功能。
新闻推荐
近日,在2020第五届宝安产业发展博览会上,文曼科技作为宝安企业的一分子,抢抓科技产业变革机遇,强化自主创新,携5GAI中医健康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