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门五杰捍山河 四行之战留青史 梅州蕉岭抗日爱国英雄谢晋元故居成为爱国主义教育重要基地
纪念馆是弘扬谢晋元将军的爱国主义精神、抗日英雄事迹和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的重要基地。魏智海摄
位于谢晋元故居禾坪前的谢晋元将军雕塑。林剑湧摄
谢晋元故居一角。蕉岭县供图
一支四百多人的中国军队,为何被世人称为“八百壮士”?
1937年的上海苏州河北岸,“八百壮士”与四行仓库有哪些可歌可泣的英雄故事?
“中国不会亡,中国不会亡,你看那民族英雄谢团长。四方都是炮火,四面都是豺狼。宁愿死,不退让,宁愿死,不投降……”歌词中,“谢团长”为何人?在抗日战争中,他又是如何树立一面旗帜,表现出中国军人坚韧不屈的精神?
作为梅州蕉岭“抗日三英杰”之一,“谢团长”谢晋元出生于蕉岭县新铺镇尖坑村方塘子谢家祖居“儒林第”。时隔80多年后的今天,在谢晋元故里,他抗日爱国的英雄事迹,仍旧时常被人们讲起,以激励后人。
英雄已逝,精神长存。蕉岭县委、县政府拨专款于1998年、2005年、2009年按原貌对故居进行修缮。2002年,谢晋元故居被列为广东省文物保护单位。2010年,被列为广东省爱国主义教育基地,2013年,被国务院核定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成为了解谢晋元抗日英雄事迹、弘扬爱国主义精神的重要基地。
●南方日报记者黄培强通讯员廖静宜汪敬淼林剑湧祝银清
投笔从戎
从小将“精忠报国”作为座右铭
从晋元大道驱车进入蕉岭县新铺镇,千年古镇的红色印记逐渐显露,讲述着新铺儿女的革命故事。
1905年,谢晋元出生于祖居“儒林第”,是其曾祖父建于清代咸丰年间的一座传统客家建筑。由禾坪、横屋等组成,为三横合面杠式围屋布局,共计23间,占地面积1080平方米,建筑面积675平方米。故居正立面左侧大门上方题“荆树居”,右侧大门上方题“儒林第”。
“谢晋元曾祖父希望子孙后代能够多读书,成为有用之人,故取名为"儒林第"。此外"荆树"是告诫后人要团结和睦,互帮互助。”
在讲解员廖碧丹的讲述下,谢晋元儿时生活的场景逐一呈现。
人的健康成长,离不开环境的熏陶及正确的教育。在艰苦的条件下,谢晋元培养了刚毅、勇敢、忠诚、憨直的性格。
客家人素来崇文重教,谢晋元的父母也不例外。尽管家境贫寒,还是东拼西凑借钱供谢晋元上学。1912年村中创办了育民学校,用新思想教育民众,同时结合教学宣传孙中山先生的三民主义思想,进行“天下为公”的爱国爱民思想教育,谢晋元便从这时候开始接受新文化进步思想的启蒙熏陶。
此外,蕉岭近代以来民族英雄辈出,晚清抗日保台爱国志士、诗人、教育家丘逢甲,爱国华侨、光复台湾的先驱罗福星、黄花岗七十二烈士之一的林修明,也对谢晋元爱国主义精神的形成,影响深远。
“山河破碎实堪伤,休作庸夫恋故乡。投笔愿从班定远,千秋青史尚流芳。”廖碧丹指着谢晋元少年时代写下的自勉诗介绍说,少年时期的谢晋元生活在动荡的大环境之中,渴求报国效时、匡时济世的思想种子深深孕育于他的心中,从小就把岳飞的“精忠报国”四个字作为自己的座右铭。
经过努力,谢晋元以优异成绩相继考入梅县省立第五中学(今梅州中学)、广东大学(中山大学前身)预科。令人出乎意料的是,1925年12月,在广东大学预科班读书的谢晋元,毅然投笔从戎,转入黄埔军校第四期,矢志要为祖国安危与富强奋斗一生。
1926年,国民政府北伐。谢晋元从黄埔军校毕业后,参加北伐,被编入国民革命军第一师,与盘踞苏、皖、浙、闽、赣五省的军阀孙传芳部作战,先后参加了龙游之战、桐庐之战和龙潭决战。1934年9月谢晋元于庐山军官训练团第二期毕业,次年任第88师补充团中校营长。
谢晋元立志为国捐躯的精神对谢氏一家影响深远。在其后的岁月里,从“儒林第”走出来的谢晋通、谢晋荣、谢汉勋、谢汉忠均以谢晋元为榜样,相继考上黄埔军校并积极投身于抗日战争中,因此有谢氏祖屋“一门走出五个黄埔生”的美誉。
如今,不少前来参观谢晋元故居的游客,都会被故居前小广场上的谢晋元雕像所吸引,雕像下方刻着毛泽东的题词“八百壮士,民族革命典范”。目光炯炯、神色坚定的谢晋元雕像凝望着远方,正是谢晋元投笔从戎、为国奋斗的生动刻画。
临危受命
余一枪一弹与倭寇周旋到底
1937年8月13日,淞沪会战打响,中国军队伤亡惨重。淞沪会战后期,日军在杭州湾登陆北上,对中国军队形成包围态势,为避免不必要的牺牲,同时表明中国抵抗日本侵略的坚决态度来争取国际社会的同情与支持,1937年10月26日,第88师留守上海,掩护主力撤退。
“着第524团中校团副谢晋元率该团第一营(加强)杨瑞符部,于本晚先在北火车站附近占领掩护阵地,掩护师主力转进后迅速进入四行仓库,固守待命。韩团长宪元、谢团副晋元。元良,10月26日下午6时30分。”根据史料记载,时任第88师师长的孙元良考虑留守人员太多反而不便,遂决定派谢晋元率领杨瑞符的加强营四百多人留守坚固的四行仓库。
“一进去,谢团长就指挥我们连夜构筑工事,用麻袋把所有窗户堵死,只留一个通向租界的口子。”88师262旅524团1营4连的重机枪手王文川,在《八百壮士四行仓库铸军魂——谢晋元和他的战友们》一书中回忆说。四行仓库属于银行库房,所以建筑物修筑得非常坚固,墙壁也非常厚实。仓库内储存了黄豆、牛皮、丝茧、桐油等物资,墙厚楼高,易守难攻。
进驻仓库后,谢晋元将三个连分散到仓库内四面防守,指挥官兵用仓库内储存的物资与沙包,将一楼的门窗全部封死,2楼以上的门窗堵塞一半,以利于投弹、射击。同时将仓库周围房屋尽量拆毁用来扫清射界,还在外围埋设了炸药,并组织了敢死队作为预备队随时准备应急。
“那时我才21岁,当兵没多久就到上海守卫四行仓库。那时是524团一营一排一班的机枪手。战斗打响后,我在仓库的楼下,谢晋元团长在楼上指挥,日本人的枪弹就从身边穿过。整整4天4夜,在四行仓库的1楼、3楼和4楼之间上上下下,哪里需要增援,就端着机枪往哪里跑。敌人的子弹刷刷地从身边擦过,打穿了墙壁。没有人退缩,到了这个地步,怕也没用,只有拿命去拼。身边战友不断搬来一箱箱子弹,迅速地帮我上膛,枪管都打得发红了,烫手。”在战后回忆录中,四行孤军老兵郭兴发对于当时的情景记忆深刻。
一支400多人的中国军队,为何被世人称为“八百壮士”?
“当时谢晋元手下只有423人,但是为了自壮声势,迷惑日军,谢晋元对外称有八百人左右。”廖碧丹翻阅着史料说,“拿"八百壮士"作榜样,抗战到底”成为全国军民的共同呼声。“八百壮士”宁死不屈,英勇战斗的消息迅速传遍上海,传遍中国。
四行孤军以数百战士、弹丸之地,抗击日军上万人,从10月27日至31日,日军前后6次大规模进攻,几十次小规模袭击全部失败,日军伤亡200多人,四行孤军仅伤亡37人,向国际社会展现了中华民族不屈不挠的抗战精神,极大振奋了因淞沪会战受挫而下降的中国军民的士气。
毛泽东在1938年10月12日所作的《论新阶段》报告中,盛赞谢晋元与“八百壮士”是英勇抗战、为国捐躯的民族革命典型。
纪念英雄
家乡坐落着众多纪念性建筑
“八百壮士”在奋战四昼夜、杀伤大批敌人后,奉命撤出战斗,除去伤亡者,尚余377人。
“原拟穿越租界至沪西归队,但公共租界当局慑于侵华日军压力,恐日方以追击孤军为名进入租界,临时变卦,将孤军缴械后移至星加坡路胶州路口与胶州公园(今静安区工人体育场)一墙之隔的堆积垃圾的空地上。”廖碧丹介绍,在临时营地中,四面围装上通电铁丝网,营地由万国商团日夜戒备巡行。
失去自由,身处逆境,在极端的艰难困苦中,谢晋元仍励精图治,保持了中国军人的崇高人格和气节。为保持“孤军营”战士良好的斗志,树立中国军人的良好形象,谢晋元对全体官兵提出“生活要自治、纪律要自觉、学习要自动”的严格要求。
值得一提的是,由于租界工部局迫于日军的压力与威胁,强令四行守军不得升旗。谢晋元仍每天带领八百壮士,列队出操,举行“精神升旗”仪式。
1940年3月,汪精卫公开叛国,在南京成立伪国民政府。为了网罗人才,他多次派人以高官厚禄诱降谢晋元。日伪多次利诱收买谢晋元的阴谋均未得逞,汪伪政府又派汉奸丁默村、李士群,策划利用孤军营开放民众慰问参观的机会,派遣特务以“抗日”的“爱国”姿态,混入营中活动,打探消息,收买汉奸。
1941年4月24日,是英雄陨落的日子。
在《八百壮士四行仓库铸军魂——谢晋元和他的战友们》一书中,王文川老人回忆了谢晋元被刺杀的场景。“早上5点多,大家出早操,有四个人来晚了,谢团长上前问"为什么这么晚",这四个人却突然掏出匕首,一起朝谢团长刺去,没等我们醒过神来,谢团长就倒下了。”
因伤势过重,年仅37岁的谢晋元停止了呼吸。得知谢晋元遇刺身亡的消息,上海各界30万人前往孤军营吊唁。报纸、电台、通讯社纷纷发文,称赞谢晋元为中国军人的楷模、华人牺牲精神的代表。
谢晋元牺牲后,被追授为陆军少将。为纪念这位英雄,孤军营铸制了铜质的纪念章及营徽,发给官兵佩戴。
1945年日军投降,上海又成为中国的上海,人民没有忘记谢晋元。为了纪念这位“八一三”抗战英雄,上海将原模范中学改为晋元中学,以教育子孙后代。1947年上海将四行仓库旁边的原满洲路改名为晋元路,将胶州公园改名为晋元公园。
在他的家乡梅州蕉岭,蕉岭县委、县政府先后筹措资金兴建了晋元大道、晋元大桥、晋元中学、晋元纪念亭、谢晋元将军塑像等纪念性建筑。
“目前我们谢晋元纪念馆每年都会接待来自各地的游客,其中有不少上海的学生、群众来此缅怀谢晋元,馆内陈列着谢晋元生前与日军血战的实物、图片等。”谢晋元纪念馆相关负责人说。
数十年来,全国各地举行了许多纪念、宣传谢晋元将军爱国精神的展览活动,同时也发行了大量的纪念书籍或文章、电影歌曲等,以此缅怀谢晋元将军的不朽功绩。
■链接
谢氏五杰
谢晋元投笔从戎,对堂弟谢晋通产生很大的影响。谢晋通比谢晋元小一岁,1926年,同是广东大学毕业的谢晋通跟随兄长的步伐考入黄埔军校第六期工兵科,随后参加了北伐战争。在其后的10多年里,谢晋荣、谢汉勋、谢汉忠叔侄三人均以晋元、晋通为榜样,相继考上黄埔军校。“九·一八”事变后,他们都积极投身于抗日战争当中。
谢晋元
生于1905年,字中民。1926年10月毕业于黄埔军校第四期,历任国军排长、连长、营长、副团长、师参谋、旅参谋主任等职。著名抗日英雄,先后参加北伐战争,上海闸北抗日,淞沪会战中率“八百壮士”死守上海四行仓库的壮举,震惊中外,彪炳史册,1941年4月24日被汪精卫收买的叛徒刺杀身亡。5月8日,国民政府追赠其为陆军少将。毛泽东高度赞誉“八百壮士”为“民族典型”。
2014年9月1日,列入民政部公布的第一批300名著名抗日英烈和英雄群体名录。
谢晋通
生于1906年,字谷民。1915年入育民学校,1920年考入三圳公学,1922年考入蕉岭中学,1926年11月考入黄埔军校第五期工兵科。1927年1月,与第五期黄埔军校工兵大队学生开赴武汉参加北伐,投入到攻打武昌城的战斗中。北伐胜利后,任南京城总巡官,1938年因病回家,在家病逝。
谢晋荣
生于1923年1月10日,1932年入育民学校读书,1935年考入三圳公学,1937年考入蕉岭中学,1939年考入黄埔军校十六期步兵科,历任国民革命军陆军排长、连长、少校副官、参谋长等职,曾参加抗日战争、解放战争,1950年弃职回家务农,1971年3月6日辞世。
谢汉勋
生于1917年,1926年入育民学校读书,1930年考入三圳公学,1933年考入蕉岭中学,1937年考入黄埔军校十四期工兵科,后参加抗日战争,曾任武汉要塞工兵营营长、参谋长、团副,抗战胜利后回家务农,1973年在家病逝。
谢汉忠
生于1921年,1930年入育民学校读书,1935年考入三圳公学,1937年考入蕉岭中学,1940年考入黄埔军校十七期步兵科,毕业后曾参加抗日战争,后升为陆军上校。在台湾退役后,因病于2008年冬在台北病逝。
参考资料:
1.《八百壮士四行仓库铸军魂——谢晋元和他的战友们》孙健筠田艳萍著
2.《谢晋元抗日日记钞·谢继民解读》
3.大型纪录片《国家荣光》之《血捍山河谢晋元》
4.谢晋元纪念馆展览资料
新闻推荐
蕉岭县蓝坊中学丘华浜我国古代著名的思想家、教育家孔子的教育理念是“有教无类”,即人人都有受教育的权利。同时也告诫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