蕉岭版“愚公”14年如一日义务修路护路 一把锄头为民开山道
●口述:罗伟 采写摄影:廖键
为群众开山凿路
我从小在南山山脚下长大,对家门口的这座大山有着深厚的感情。山上树木葱翠、空气清新、鸟语花香,是个登高休闲的好地方。每每登上山顶,还能望见整个圩镇,风景非常美丽。
南山有路,但以前的路是砍柴人一步一步走出来的,其实就是一条羊肠小道,经常被杂草覆盖,被美景吸引前来登山的人不少。来这里爬山,蜘蛛网、杂草挡道,路又小又不好走,特别是一到下雨天,泥泞湿滑,登山者下来裤脚和鞋袜都是湿的,严重的甚至扭伤了脚,摔伤了腰。很多人看到这种情况望而却步,有的则继续艰难前行,慢慢地前来登山锻炼的人越来越少。我就在想,这么好的自然资源不能浪费了,如果把这条路开发出来,有了登山道就一定能吸引越来越多群众登山锻炼,让这里越来越热闹,成为大家休闲健身的好地方。
2006年的一个傍晚,我买来了锄头、铁镐、镰刀等工具,开始了我的“工程”,从山顶到山脚,一锄头接一锄头,一个台阶接一个台阶地开凿起来。只要没有特殊情况,每天早晨、傍晚各两个小时我都过来开路,结束了就把工具找个地方藏起来,免得带来带去麻烦。
其实说起来容易,做起来却难,山上的蚊子特别多,只要一出汗,手上、脚上、脖子上不是给蚊子叮就是被蚂蚁咬,有时还会挖出土蜂窝,被蜇得满头起包。我每天都要带上清凉油或者驱风油,先擦遍全身才能开始干活。就这样早晚一身汗,用坏了不知道多少个锄头,涂了不知多少瓶药油,三个月下来总长近两公里宽一米多的登山便道才初见雏形。
开路容易护路难
就这样过了四五年,因为修筑长深高速公路的原因,原来下山的路被切断,登山者只能顺着近65°的高速路护坡阶梯而下,还要横穿高速公路才能下山回家。曾经有人从护坡上不慎摔下来,伤势还不轻。我担心高速公路车来车往的,而且护坡那么陡不安全,为了爬个山而冒生命危险那就得不偿失了。于是又谋划在山腰另辟一条新路下山。我就又拿起了锄头,因为有第一次的经验,这次近一公里的路只花了不到一个月的工夫,就使原来的便道拐了个弯,避开了陡峭的护坡和高速公路,许多群众都对我大加赞扬。
2013年,受“5·19”广福特大洪灾的影响,整条登山路的阶梯大部分被暴雨冲刷掉,路面变得湿滑,有些地方甚至出现了塌方。灾情过后,我就立刻拿起工具,用了一个多月的时间对整条登山便道进行全面维护,重新开辟阶梯,疏通排水沟,清除杂草等。
为了保护登山群众的安全和登山便道的畅通,我必须不断进行维护和修缮,一年至少要两次。后来我的妻子也被我的行为所感动,也拿来工具加入护路行列中来,更让我高兴的是附近的“叔婆伯姆”和老师们也时常帮忙割草、养路护路,让我和我妻子备感欣慰和自豪。
有人觉得我很傻,有人觉得我很了不起,我在山上修路护路的时候有不少人问我,你每天上来除草,一条路下来给你多少钱,每天工资多少?我都微笑着说:“自愿做的,每日出出汗,对身体也好。”然而,也有人不理解。印象最深刻的是有一次一位老阿婆用黄泥把登山便道给堵上了,说是因为我修好了这条路方便了偷树的小偷,最近被偷的树木越来越多了,后来还是村干部不断上门做思想工作才解决了这件事情。
登山路越变越靓
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下,这条原来只有几尺宽的登山小路变成现在一米多宽的休闲道路,由原来杂草丛生、险峻的山路变成了现在的登山大道。南山原本号称广福“镇山楼”,也因此重现生机,每天来登山休闲的群众络绎不绝,每到清晨或傍晚,都能听到“伯姆”“伯婆”的嘹亮山歌,“学生哥”“学生妹”的欢声笑语和登山爱好者此起彼伏的脚步声,非常热闹。
2014年,在广福工商联的倡导下,广大社会热心人士的慷慨解囊热心捐款,筹集了十多万元将上山及下坡台阶铺上了水泥,安装了石凳,建起小亭。并命名为“百岁福山登山路”,登山便道越变越靓,来的人也越来越多了。
回头算算我们已经坚持了整整十多年,在这14年里我没有收取任何单位和个人的一分钱,开路护路的工具都是自行购买的。我觉得乐善好施是不需要回报的,帮助他人就是帮助自己。你的付出方便了他人,锻炼了自己,而自己的心情也变得愉快起来了,就是最好的回报。小事细节彰显文明,我们都要从自身做起,积极参与和支持社会公益活动,今后我还会一如既往修好路护好路,为群众维护一条健康、平安、快乐的幸福路。
新闻推荐
党建领航改革新路径 乡村振兴成燎原之势 蕉岭县创优乡村治理经验,发挥“五社协同全要素联动”改革示范效应促乡村振兴
蕉岭县以广福镇为示范,推动“五社协同全要素联动”改革,实现乡村美丽蝶变。图为“学宿山居”。汪敬淼摄清晨,洁净的广育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