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根竹子的求变之路 隆文镇依托资源禀赋,推动毛竹产业转型升级,打造生态产业链
竹农背上自制的竹篓进山伐竹。
穿过潺潺溪水,一片翠绿的竹林逐渐呈现在眼前。
竹农手起刀落,竹子应声倒地。
竹农扛起伐下的毛竹,踏上归程。
卢溪村生长的毛竹具有竹厚空小的特点。图为工人操作机器进行开片。
对竹篱笆成品进行火烤,可以修去切割处的竹丝,延长使用寿命。
卢溪村竹制品展馆内陈列着各式精美竹器。
万亩竹林环绕的卢溪村。
仁者乐山,智者乐水,客家人乐竹。千百年来,客家人以竹为邻,与竹相伴,衣食住行都离不开竹子,头上戴的是竹笠,坐的是竹椅,睡的是竹席,用的是竹篮、竹箩……
位于梅县区东北部的隆文镇,山水资源丰富,海拔落差大,光照、雨水充足,为毛竹生长提供了得天独厚的环境,全镇毛竹蓄积量达3万多亩,居全区之首。同时,这里生长的毛竹具有竹厚空小的特点,适宜加工成各式各样的竹制品。
有此资源禀赋,该镇如何以竹为媒,变绿水青山为金山银山,打造生态产业链,托起村民致富梦?
盘活资源
成立合作社推进产业化经营
沿着蜿蜒的水泥村道驶入梅县区隆文镇卢溪村,映入眼帘的是一片绿意盎然的景象,房前屋后、山岭上、田坎边、山窝里、溪水两侧,漫山遍野的翠竹,郁郁葱葱,苍翠欲滴。
卢溪村党支部书记李增森告诉笔者,该村毛竹蓄积量约1.5万多亩,许多村民世世代代以竹为生,竹编这门老手艺,也成就了篾匠这个古老的职业。但时过境迁,随着塑料、不锈钢制品的出现,竹椅、竹篮、竹箩这些自然古朴的竹制品逐步淡出人们的视野,卢溪村做竹编的手工艺人也越来越少,这门传统的手艺慢慢被遗忘,大片的竹林也渐渐荒废了。
对此,外出珠三角经商多年回到家乡的李增森看在眼里,急在心里。“回来后发现村里的竹林非常茂密,但却鲜有人来收我们的竹子。”李增森告诉笔者,毛竹超过一定的生长周期便会逐渐呈现枯萎状态,而竹林过于密集,将影响通风、透光,以及水分和养分的供给,新的竹笋将越来越少,最终导致成片竹林枯死。因此,适度砍伐很有必要。
正当李增森为毛竹销路问题发愁时,他发现眼下不少村庄在美丽乡村建设中都需要用到竹篱笆,而竹篱笆一般采用较老的毛竹作为原材料,正好适应当前卢溪村老竹过多的状况。于是,他便萌生了成立合作社推行产业化经营的想法。
经过深入调研和谋划,2019年1月,在隆文镇党委政府的支持下,卢溪村竹制品专业合作社注册成立,李增森任合作社负责人,并将废旧水泥厂改建为办公地点。合作社采用“支部+合作社+农户”模式经营,依托该村丰富的毛竹资源,集聚卢溪、苏溪两村的大批手工艺人,生产竹屋、竹席、竹篱笆、竹家具、竹饰品等各类竹制品。
自生产销售竹篱笆以来,合作社逐步走上了正轨,订单火爆、供不应求,2019年共售出竹篱笆3万多米,产值近200万元。
联农带农
以竹为媒带动村民增收致富
合作社生意火爆,受益的自然是竹农。卢溪村老竹农李发有、黄兰招夫妻便尝到了这产业发展的甜头。
大清早,夫妻俩便戴好帽子、手套,背上自制的竹篓进山伐竹。碎步踏着石子,穿过潺潺溪水,一片翠绿的竹林逐渐呈现在眼前。李发有熟练地从腰间的竹篓取出砍刀,一手握紧竹根,一手挥刀砍竹,手起刀落,竹子应声倒地。此时便轮到妻子黄兰招上阵,弯腰削去毛竹枝叶。不一会功夫,夫妻俩便扛起伐下的毛竹踏上了归程。
“靠山吃山、靠水吃水,我们种竹已经近30年了,家里共有200多亩竹林。但后来塑料制品取代了竹器,竹子不好卖了,日子也越过越紧。”李发有放下肩头的竹子,蹲在溪边洗了洗手。“去年村里成立了合作社,不仅解决了我们的销路问题,每吨价格还比以前高出100多元,一年下来能挣5万多元,忙完还可以去帮别人砍竹子。”说着,夫妻俩便将毛竹装车运往合作社。
踏入卢溪村竹制品专业合作社,切割声、机器轰鸣声不绝于耳,工人们正各司其职,操作着机器赶制竹篱笆。锯竹、开片、打节修边、装订、火烤等一系列工序后,一排排整齐结实的竹篱笆呈现在眼前。
今年31岁的朱志德是合作社的主力师傅之一。2018年,在珠三角打拼多年的他决定回到家乡隆文镇苏溪村照顾老人,在家以种柚为生。然而,种柚收入较为单薄,仅够维持一家人的基本开销,合作社的成立,让他在家门口实现了就业增收。
“在这里上班每个月能领5000-6000元,农忙时能管理柚树,离家近可以照顾家人,比在外打工好很多。”朱志德说。
除了吸引年轻人回乡就业,合作社还优先为该镇23名贫困户提供就业岗位,并承诺到2020年每年出资5万元用于帮扶卢溪、苏溪两村贫困户。
“不用风吹日晒,下雨天也有活干,这样的工厂越多越好。”李发君是卢溪村的一名贫困户,其父母、妻子相继患病,作为全家唯一劳动力的他,只能靠打打临工维持生计,收入极不稳定。“这里工作相对简单,也不会很辛苦,每天工资120元,一个月下来大概能增收3000多元。”李发君笑着说。
眼下,卢溪村竹制品专业合作社已成为梅县区最大的竹制品生产基地之一,还入选梅县区“一村一品、一镇一业”项目公示名单。“下一阶段,我们将前往江浙、贵州等地区学习借鉴先进经验,推动毛竹产业从传统粗放型向精细型转化,进一步延长产业链条、开拓市场,打响隆文竹制品品牌,带动更多村民增收致富。”李增森说。
文/黄韬炜张赞峰
图/何森垚
新闻推荐
珍珠公园。赖俊权摄梁伯聪的故居鹤和楼。赖俊权摄黄仲容的故居醉经居。赖俊权摄红杏坊剪影。林勇军摄有人说,散步是了解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