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4岁老人32年坚持为村民播广播 一个人的义务广播站

梅州日报 2020-06-30 08:45

重新装备的10组喇叭高处安置,广播范围轻松覆盖全村。钟裕祥老人自学了喇叭维修技术,平时有什么小问题都是自己搞定。

人物简介

钟裕祥,今年84岁,共产党员,五华县转水镇黄龙村人。1958年,他从部队转业后被分配到广东省水电二局工作,多年来转战南北,参加过省内外多项重大水利工程建设。1975年至1983年间,受国家派遣,参加援助非洲刚果布昂扎水电站、索马里弗诺力水利工程建设。1988年退休回乡后,看到村里信息闭塞,他便自掏腰包办了一个义务广播站,32年来不停歇为村民播报信息、播报平安。

●口述:钟裕祥

采写摄影:赖锋周瑜成

1988年 村里第一次响起了广播

1988年,我退休回到老家五华县转水镇黄龙村后,开始担任生产队长。那时,村里的信息相当闭塞,村民的娱乐方式极其缺乏,大家除了种地,便无其他娱乐活动。看到大伙的生活都比较枯燥乏味,我心里便萌生了在村里开办业余广播站的念头。

说干就干,第二天我就骑着自行车来到几十公里远的兴宁市。几经周转,终于买回1个放大器和2个高音喇叭,再加上1台从国外工作时带回来的收音机,广播站的设备就这样凑齐了。再经过几天的安装捣鼓,一天早晨,村里第一次响起了广播,转播的内容是中央人民广播电台的新闻节目。我至今还清晰地记得当时全村人听上广播后沸腾喜悦的情景。我想,这也是我做这件事的最大动力所在。

32年来,我用退休金和子女给的生活费,购置了一大批广播器材,不断更新设备,丰富广播节目,扩大广播覆盖范围,让村民能够听到更优质的广播。在这段时间里,广播站先后更换了话筒、高音喇叭四五十个,早期还购置了VCD和光盘,播放文艺节目给村民听。2013年,我家盖了新房,义务广播站也因此被我迁到了新房楼顶。重新装备的10组高音喇叭,让广播范围能轻松覆盖全村。

这些年,我也自学了一些喇叭维修技术,很多东西坏了,都是自己修好的。除此之外,我还囤了不少器材配件,因为这些东西越来越稀缺了,怕以后没得卖,影响到广播站的正常运行。

播文艺

更为村民的平安保驾护航

今年年初,新冠肺炎疫情突如其来。面对疫情,许多村民只知道危险来临,需要加强防护,但是如何防护、怎样才能有效防护,村民们还是比较缺乏这方面的知识。了解情况后,我积极协助村里播放疫情防控宣传音频,将一些防控举措和相关疫情防护知识告知家家户户,宣传引导他们提升防护意识,自觉做到不串门、不请客、不聚会,共同为做好疫情防控工作发力。

其实,在汛期、旱期以及其他恶劣天气等特殊时期,义务广播站还充当了“安全播报员”“安全警示员”等角色,及时播报信息动态提醒村民注意灾害防范。记得有一次,村附近的河堤出现了险情,我通过广播及时将这一情况告诉了乡亲们。听闻消息后,全村立即动员,及时排除了险情。

平时,我则根据村民的生活习惯制定了广播时间,分别在早上6点30分和晚上7点30分进行播报。而早间的那次播报,也成了村里学生起床的固定“闹铃”,多年来一直未变。内容方面,平时主要播放中央、省、市、县电台的新闻节目和天气预报,同时自播或转播一些政府当前中心工作、军事、公益活动、灾害防范,以及农作物病虫防治等。

32年来,我几乎天天待在家里,没有特别紧要的事情一般不外出。村里的广播一天也不能停,这是我和大家多年来形成的默契和“约定”,没有广播大家会不习惯。

出“声”更要出力

争做热心人

我很热爱广播事业,同时更加热爱我的家乡,村中的基础设施建设和各项事业发展我都持续关注。多年来,在党和政府的关心关怀下,在村民、乡贤的支持下,我们大力兴修道路、水利设施等,村中的美好发展蓝图正一步步变为现实。可谓是变化看在眼里,开心在我心里。

此前,我看到村民出入田埂路时,经常有人跌倒,于是便萌生了修路的想法,当时我主动拉着斗车、抡起铲子填土、平整路面。当牵涉到土地问题时,一些村民就说我多管闲事。面对质疑,我没有退缩,秉持为民服务宗旨,心平气和耐心地跟村民摆事实讲道理,说服他们让地修路。在多方努力下,曾经难行的道路变得宽敞平坦,广受村民好评。同时,我还凭着在省水电二局修建水利的工作经验,协助矮车村二级电站的设计、选址,带头修复黄龙村榕树片灌溉设施,保障了村民农业生产用水。

我一直鞭策自己,虽然自己年岁渐增,能力和体力不断衰减,但共产党员的初心和使命不能变,退伍不能褪色,要一如既往,继续坚守好广播事业,继续争做村中热心人。

新闻推荐

荐股为名 诈骗为实 五华籍男子江苏作案,潜逃来茂被抓获

茂名晚报讯记者柯泽彪通讯员杨振文日前,市公安局茂南分局站前派出所在辖区开展每日一设卡行动中,快速反应,一举抓获涉嫌在江...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