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技术“长”在菌包里 市微生物研究所科技特派员下乡指导灵芝种植鼓起村民腰包
●本报记者林婉萍
进入夏至节气,正是灵芝孢子粉收获的时节,兴宁市水口镇大坑村的张元英知道,给他们带来“致富菌”的专家一定会来。
张元英老伴大病几场,让原本并不富裕的家庭雪上加霜,为自主脱贫,她年初申请了“农村科技特派员选派对接”专项资金项目灵芝栽培示范户,采用有机种植方式种起了赤灵芝。而她口中的“专家”,就是承担该项目的梅州市农林科学院微生物研究所18位农村科技特派员。
这些农村科技特派员充分发挥优势,以“研究所+龙头企业+基地+农户(贫困户)”的模式,对接服务24个省定贫困村的产业扶持,积极做好“菌”字文章,以菌类经济激活农村发展一盘棋,铺设农民脱贫致富路。
农技员下乡指导种植
当看到省市级农村科技特派员、市农林科学院微生物研究所负责人林新和龙头企业代表、梅州市华康生物有限公司总经理梁文庆走近,张元英停下了翻晒孢子粉,熟络地跟他们打招呼。
顾不上喝一口水,林新等人顶着高温,查看院子里已收获的灵芝和孢子粉的品质和产量。随后,来到张元英家二楼查看剩余灵芝孢子粉的长势。“张姐,你这灵芝长势不错,有机种植质量、产量都不成问题。但接下来天气会越来越热,要注意保持湿度,可适当增加洒水时间。”看着灵芝孢子粉喜人的长势,林新等科技特派员欣喜不已,不忘对症问题“开方”。
去年,市农林科学院微生物研究所通过调研、筛选24个省定贫困村进行项目落实,18名省、市农村科技特派员通过主动下乡服务、开展培训讲座等方式,分区分片对种植户进行实操指导。目前已带动全市发展赤灵芝、紫灵芝产业企业(合作社)35家、贫困户110户。
“这些种植户有的过去有栽培灵芝的经验,但绝大部分是第一次种植,我们把先进的技术下沉基层,改变传统种植方式,推广科学培植。”林新说,农村科技特派员结合联系龙头企业提供菌种,带动灵芝加工企业进行产品加工,再协同帮扶单位进行统购,免去了灵芝种植户的后顾之忧。
收益可观 村民尝到甜头
精细化管理,技术化种植,质优高产获增收。走访过程中,大多数种植户的收成让人惊喜,预估户均增收上万元。110户贫困户纷纷“摘帽”脱贫,生活有了盼头。
“现在我收了1000多棒,有45斤孢子粉和近200斤灵芝,平均一朵灵芝的孢子粉有14克,比预想还多一倍。”作为大坑村的灵芝种植示范户,张元英第一年种植就获得了零损耗、零污染的好收成。目前收成的1000多棒灵芝和孢子粉可获得近3万元收益,等全部收完预计收益更可观。
同样传来丰收喜讯的,还有大坑村贫困户张海兵和兴宁市水口镇荷树村贫困户刘秋容。“科技特派员经常到家里进行指导,临时遇到问题也会打电话咨询,现在我种的4000棒灵芝,听"专家"说每朵菇的孢子粉弹出量远远超过预估的7克产量,可以卖个好价钱了。”看着白色帐篷里层层叠叠的灵芝,张海兵乐得合不拢嘴。
刘秋容是荷树村的低保户,今年刚做完胃癌手术,丈夫又患肝硬化,常年无工作,但孩子读书、两人的医药费、日常生活都需要大笔费用。她于是主动申请种植灵芝。“当时想着赚点钱,没想到收成还不错,总共4000棒预估能收到60多斤孢子粉,单孢子粉能收益近4万元。”刘秋容说,目前家庭收入增加了,身体也逐渐恢复,相信日子会慢慢好起来。
“我们以前种香菇,但效益比灵芝低很多。今年我村试点种了4000棒,有机种植质量、产量双高,不愁卖。”荷树村村干部黄令环说,荷树村将准备申请增加二期、三期灵芝种植。
据林新介绍,该所下一步将建立科技特派员工作站、建强科技特派员团队、继续扩大全市贫困村的对接服务、强化灵芝产业策划,结合梅州市精细农业、精美农村、精勤农民的农业发展方向,打造灵芝智慧化产业。“我们希望能真正让技术"长"在菌包里,让农民腰包鼓起来,让灵芝成为农民"致富菌"。”林新说。
新闻推荐
兴宁一读者:我的名字在生活中有一些困扰,现在想变更姓名,请问变更姓名需符合什么条件?兴宁市公安局:根据有关户籍政策规定,公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