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州以最强力量、最严措施、最大决心,打好疫情防控和经济发展双线战役 梅州 慎终如始抓防控 凝心聚力谋发展

南方日报 2020-05-19 06:34

按下复工复产“加速键”的梅州正在把稳方向走出疫情阴霾,逐步重回正常轨道。何森垚摄

直播间里,南方+主播与梅州市广播电视台主播为“嘉应茶”“梅州柚”等直播带货。何森垚摄

立夏已过,绿意更浓。梅州大地,万物繁茂。

疫情发生以来,梅州应势而谋、化危为机,凝聚全市上下千钧之力,以最强力量、最严措施、最大决心打好疫情防控和复工复产双线战役,加快谋划并落实重大重点项目,助力城市经济复苏。

时不我待、只争朝夕。一个月内,阿里云、景田集团、广东省能源集团、万洋集团、太平洋建设集团、交通银行等众多知名企业、行业龙头纷纷与梅州签订合作协议。这是梅州立足北部生态发展区定位,围绕构建“5311”绿色产业体系,充分发挥生态优势,努力实现“绿色突围”的体现。

慎终如始,善作善成。当下,既要防止疫情反弹,又要推动复工复产,梅州始终保持昂扬的战斗精神,主动研判,及时调整战略,以变应变,坚持防控和发展两手抓、两不误,积极有序推动各项工作做细做实,抢时间、赶进度、提效率,全力以赴推动“三重”项目建设,以坚定的步伐坚决打好双线战役。

撰文:汪思婷

与疫魔较量

“三个最”打出一套“硬核”梅州战法

“这次回梅州的经历让我很感动,梅州是一个有责任有担当的城市。”回想起三个月前的隔离日子,朱先生竖起了大拇指。

从武汉市返梅探亲的朱先生一家三口,于1月18日就入住梅州金沙湾酒店,经过排查后,该酒店立即采取措施。随后接到歇业通知,酒店还是为他们一家人“营业”。

“来到梅州就是客,我们就应该给予他们热情的服务和笑容。”酒店相关负责人郑庆辉说,酒店安排了专职工作人员,包括前台、保安、厨师等人,照顾他们14天隔离期的饮食起居。

大事难事看担当。疫情之下,梅州以最快速度、最严措施、最强力量逐一攻破,打出了一套“硬核”战“疫”的梅州战法。

紧抓一个“快”字,梅州以“战时”状态和“战斗”姿态迅速作出反应。

1月23日晚,广东省启动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一级响应。梅州第二天上午立即落实,节庆活动全部暂停举办,景区、文化场馆、酒店等悉数关闭,第一时间开展大排查……紧接着,梅州八县(市、区)迅速成立防控新冠肺炎疫情指挥部,对防控工作作出严密部署。

闻听号令,顷刻响应。“梅州速度”体现在方方面面:1小时组建援鄂医疗队、30分钟完成物资筹备,从企业注册到口罩量产仅用13天,梅州率先在全省实行销售发热、咳嗽类药品时须实名登记制度,疫情逐步稳定之后迅速部署复工复产工作……

严字当头,一严到底。梅州各大医疗机构实施最严格的筛查监测和医院感染防控,市场监管局严查串通涨价、哄抬价格、价格欺诈等行为;住建局出台文件实施小区封闭式管理;公安局开展疫情防控统一清查活动,严厉打击聚众赌博、隐瞒湖北接触史、卖假口罩等违法行为……各级各部门联防联控,严防疫情扩散,稳定社会秩序。

“最严措施举措拳拳到肉,防控步步为营。”谈起梅州防控疫情的做法,市民吴志军给出了这样的评价,他说,在这场没有硝烟的战争中,他看到了梅州坚持全市一盘棋、全民一条心,干群上下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拧成一股绳,齐心协力汇聚起的强大合力。

强大合力,是由一股股“梅州力量”凝聚起来的。越是困难时刻,越能见证守望相助的真情,越能感受到凝聚同舟共济的力量:

51名援鄂医护人员主动请缨,白衣战士放弃休假,在最危险的地方坚守;24万多名党员冲锋在前,充分发挥了战斗堡垒作用和先锋模范作用;从疫情防控、患者救治,到物资保障、科研攻关,多个方面全力以赴……

战疫攻守之间,梅州市沉着应对,各行各业密切配合,广大党员干部积极响应,社会多方力量广泛参与,彰显出梅州战疫的担当和精神。

与发展同行

一季度固定资产投资增速全省第二

5月9日,景田(深圳)食品饮料集团将在梅州投资建设百岁山矿泉水生产基地,这一振奋人心的消息在梅州人的朋友圈刷屏。

此次景田(深圳)食品饮料集团有限公司与梅州的合作,既是景田(深圳)食品饮料集团情系苏区、关爱梅州、看好梅州青山绿水发展前景的结果,也是全面落实全省推动老区苏区振兴发展工作现场会精神,牢固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充分发挥梅州市良好的生态资源优势,努力探索生态产业化、产业生态化发展路径的具体实践。

“五华百岁山矿泉水项目的落地,是广东支持梅州苏区振兴发展的生动实践,将为梅州高质量发展注入强劲动力。”梅州市发展和改革局副局长吴特宏说,这是梅州统筹抓好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取得积极成效的体现,同时也是梅州立足北部生态发展区定位,围绕构建“5311”绿色产业体系,充分挖掘自身优势,大上项目、上大项目、上绿色项目所取得的重要成果。

据了解,从4月中旬至今,仅一个月的时间,中骏集团、广东省能源集团、伟光汇通、万洋集团、太平洋建设集团、交通银行、阿里云、景田集团等众多知名企业、行业龙头纷纷与梅州签订合作协议,合作范围涉及城市建设、能源、工业、文旅、金融、科技创新等领域。

面对疫情的冲击,要稳定经济,投资是关键,项目是抓手。梅州加强重大项目的谋划储备,加快推进项目前期工作,加速推进重大项目工程建设,实施针对项目落地建设的“拔钉子”行动,全力扫除项目落地障碍,为稳投资、稳增长夯实基础。

当前,梅龙高铁、瑞梅铁路和大潮、东环、华陆、丰华等高速公路及韩江高陂水利枢纽工程、梅州(五华)抽水蓄能电站、粤东天然气主干管网梅州段等一批重大项目全面提速,确保各项目标任务按时保质完成。

“梅州在疫情期间和复工复产期间,针对省里相关扶持政策,获得一批利率优惠、审批优先的贷款,有效缓解了梅州重点项目融资难的瓶颈问题。”吴特宏说。

统计数据显示,2020年梅州提前批专项债获批发行41.2亿元,2020年第一批专项债获审核通过项目27个,已下达专项债规模14.9亿元;11个项目纳入省发改委第一批应急专项贷款授信支持项目清单,获商业银行贷款授信40.79亿元;储备“新基建”项目20个,向省申报“补短板”项目119个,总投资180亿元,有力地拉动今年一季度全市固定资产投资同比增长0.5%,增速居全省第二位。

大项目纷纷落子,彰显了梅州近年来的营商环境改革成效。2018年底以来,梅州市委、市政府提出构建“5311”绿色产业体系,全市上下强化“产业兴市、项目为王、企业第一”的理念,依托优越的生态资源,一流的营商环境,不断吸引增量、增加存量,积蓄发展后劲。

与机遇拥抱

加速培育经济发展新动能

疫情挡不住发展的步伐。5月8日,阿里云创新中心(梅州)挂牌揭幕,梅州通过整合并发挥阿里云创新中心在云计算及阿里巴巴集团多方面的资源,共同推进互联网、5G等相关产业在梅州集聚发展,致力将项目打造成为广东省生态发展区的旗舰型示范项目。

借“智”搭台,借“云”发力。阿里云创新中心落户梅州,是梅州加速布局“新基建”、有效激活新动能的生动实践,梅州在打造“新基建”互联网产业集群又迈出了一大步。

面对疫情,梅州辩证对待“危”与“机”,看到形势变化带来的有利因素,学会危中求进,为谋发展探寻新的路径方向,实现持续进步与发展。布局“新基建”,就是其中一个表现。

“疫情大大推动了5G、人工智能、数据中心、云计算、工业互联网等新技术新应用,不仅在推进疫情防控和复工复产上发挥了巨大作用,而且改变了现有的商业业态,带动了远程办公、在线教育、生鲜电商、远程医疗等新业态不断发展。”梅州市工信局相关负责人认为,“新基建”不仅激活了企业的数字化改革需求,而且为各行业的数字化创新带来新机遇。

围绕“新基建”五大领域产业,梅州谋划建设了一批项目,推动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和先进智能制造产业快速发展。目前,全市谋划储备了34个新基建项目,计划总投资34.1亿元。其中,仅在5G应用方面,就有包括1629座5G基站建设、物联网、千兆家宽等6个项目。至2020年底,梅州市重点区域基本将实现5G网络覆盖和商用等目标,有序推进5G网络建设、培育5G企业、打造服务平台、加快5G应用建设。

明者因时而变,知者随事而制。梅州积极抢抓新基建重大发展机遇,加速培育梅州苏区经济发展新动能。一方面以嘉应新区为中心,以电信、移动、联通三大运营商为支撑,加快谋划建设大数据中心,同时积极争取省在数据中心总体布局规划中,将梅州纳入全省为数不多的数据中心集聚区之一,全力打造“客都智谷”。另一方面以发展5G产业为主导,以梅江区为核心区,汇聚全市资源,积极申报省市共建的省级5G产业园区,带动全产业链协同发展。

当前,梅州正加快推进“三云两园两中心”项目的建设,即阿里云、金山云、飞翔云,广梅共建大数据产业园、兴宁互联网产业园,梅州互联网创新中心、世界客属青年创新创业中心项目建设。

依托“三云两园两中心”项目,梅州将进一步围绕“5311”绿色产业体系,把生态优势转化为产业发展优势,谋划建设一批新型基础设施项目,推动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和先进智能制造产业快速发展的同时,推动梅州苏区经济发展。

■数读

●疫情发生后,梅州公安、卫健、交通等部门设置105个24小时联合检疫站(点);3批次51名白衣战士援助湖北;全市近9000个基层党组织、24万多名党员坚守一线,6232名机关事业单位党员干部下沉城乡社区。

●截至4月底,梅州市红十字会收到抗击疫情捐款共计825.950701万元,累计拨付捐款825.842701万元,累计已拨付捐赠物资105批次;市级慈善会和县级慈善会收到捐款捐物1565笔,共计4178.33万元。

●目前,全市符合复工复产条件的工业企业复工复产1573家,其中469家规上工业企业已全部复工复产;重点项目复工204项,基本实现全面复工;餐饮业复工17190家;住宿业复工539家;房地产业复工219家;以上各行业复工率均位居全省前列。

●2020年提前批专项债获批发行41.2亿元,2020年第一批专项债获审核通过项目27个,已下达专项债规模14.9亿元;11个项目纳入省发改委第一批应急专项贷款授信支持项目清单,获商业银行贷款授信40.79亿元;储备“新基建”项目20个,向省申报“补短板”项目119个。

●全市第一季度规上工业增加值实现51亿元,增速在全省排第5位;工业投资完成18.15亿元,增速位居全省第2位;技改投资完成4.87亿元,增速在全省排第7位。

■一线

战疫战贫决战决胜

“梅州的好山好水,带来了客家人的健康长寿,产出了独特的嘉应好茶,入口甘甜,值得推荐。”手机镜头前,梅州市委副书记、市长张爱军带领梅州市(县)领导干部,于5月17日首次以主播身份亮相直播间,帮助老区苏区农户拓销路、促增收。

战疫又战贫,两场硬仗一起打。面临着双重考验,梅州有信心也有决心:干群玩转直播,把滞销农产品变畅销“梅字号”;扶贫车间“开”到贫困户家门口;城市“菜篮子”不断装满,贫困户“钱袋子”也渐渐鼓起……

同步小康,一个不少。2020年是实现全面小康的决胜之年,梅州全市上下坚定信心、共克时艰,一手抓疫情防控,一手抓脱贫攻坚,坚决打赢疫情防控和脱贫攻坚这两场阻击战、攻坚战。

产销不停步直播带货变成新农活

5月17日晚,张爱军领衔,梅州市委常委、宣传部部长陈晓建,梅州市农业农村局局长黄增国,兴宁市长洪国华,蕉岭县长刘彩波,大埔县长熊锋松,丰顺县长廖茂忠等领导联袂在抖音、南方+直播带货,为优质、生态、富硒、长寿产品代言推介,帮助农户拓销路、促增收、真脱贫。

当前电商作为新兴业态,既能推销农副产品、帮助群众脱贫致富,又能推动乡村振兴,大有可为。近期国务院又批复同意梅州市设立跨境电子商务综合试验区。作为农业大市,梅州开展直播带货、发展网红经济,充满机遇、颇具优势。

目前,梅州正迅速掀起直播带货热潮。如梅江区和梅县区的枇杷、丰顺县的茶叶、蕉岭县的黑木耳、五华县的红薯、兴宁市的鸽子、梅江区的苦瓜等,都在网上“火”了一把。

当前,梅州正在积极探索,让直播带货成为梅州实现绿色发展的一条新路子,成为脱贫攻坚的一个好举措。在5月8日举行的梅州柚产业发展工作暨网红直播动员会上,梅州就此作了部署。

按照相关工作部署,梅州立足生态发展区定位,加快构建“5311”绿色产业体系。其中,深耕互联网产业和壮大特色现代农业是重要内容,梅州要把二者进行有机结合,通过网红直播培训,将碎片化、个人化的直播带货引向组织化、制度化、标准化、规范化、规模化、常态化,有效促进农产品的种植和销售,用“镜头”叩开脱贫“新大门”。

产业不打烊贫困户在家门口就业

还未复工前,不少贫困户无法外出务工,五华县在充分掌握务工人员信息的基础上,因地制宜给返岗时间仍未确定的贫困户提供公益岗位。

“本来是计划元宵节后到潮州务工,但是受疫情影响,那边没有开工,我也无法出门。正发愁的时候,村里给我安排了一份工作。”来自五华县棉洋镇竹坑村的贫困户张广运所指的工作,就是疫情期间每天对进村车辆及人员进行监测。

笔者走访时发现,无论是第一书记、村干部,还是帮扶企业,他们都没有忘记自己的“老本行”,既当好防疫“战斗员”,又做好扶贫“帮扶员”。

“不外出务工就没有更多的收入,出去了家里老人小孩又没人照顾。我现在一出家门就进厂门,赚钱顾家两不误。”日前,丰顺县潘田镇填江村村民杨翠翠进到村里新开工的“扶贫车间”上班,家门口的就业机会帮她化解了“两难矛盾”。

在梅州,不少企业在贫困村开办了“扶贫车间”,将岗位设到家门口,解决闲散劳动力就业问题,激发造血新动能。

“村里的家庭主妇等闲散劳动力,如果他们也能利用空闲时间赚钱补贴家用,可以增收不少。”驻填江村第一书记兼扶贫工作队队长罗宇峰说,村里开办车间,解决了村民务工和顾家之间的矛盾,盘活了农村劳动力的闲散时间,既不耽误农活,又增加村民收入,巩固脱贫成果。

新闻推荐

五华狮雄山秦汉城址植物考古: 解码梅州先民餐桌上的 “秘密”

●刘向明2011年,广东省文物考古研究所等单位对五华狮雄山秦汉城址进行了第五次考古发掘,并通过植物考古方法,总共鉴定出植物...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