潮人读书诗藏哲理 读《潮人读书诗话》

潮州日报 2019-11-24 09:40

□黄素龙

素有“海滨邹鲁”之称的潮汕地区,历来英才辈出,人文鼎盛。对于潮汕文人群体来说,读书是他们独特的嗜好,因而在他们的诗作中,有许多以读书为题材的读书诗。热心于潮汕地方历史文化研究的杨史辉先生,历时3年选录了从宋朝到清末潮汕文人的读书诗进行分析与解读,于2018年9月由汕头大学出版社出版了《潮人读书诗话》一书。细读此书,我们就能窥见古代潮汕文人以“读书诗”这种生动活泼的表达方式,阐发了有关读书的深刻哲理。

书籍是传承和弘扬文化的重要载体,是古代文人的精神食粮和力量源泉。从古至今,书籍都与文人相伴,他们把书籍当成了自己生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古代潮汕文人读书可谓勤奋,即使是在恶劣的自然条件下,他们仍然坚持苦学勤读,严格要求自己,磨炼自己的意志。《潮人读书诗话》中收录了明朝诗人黄渊(字积水,大埔人)的《雪夜书声》:“肠折谁家子,中宵作苦吟。衰灯三尺雪,破屋一腔心。漏冷更筹尽,钟残僧梦深。书灰剑断者,于此独萧森。”杨史辉先生对此诗进行了解读:寒冬时节的雪夜,读书人对一盏青灯,灯下苦读。已是深夜了,此时此刻正是严寒时节,很多人都在温暖的梦乡中了,而灯下苦读的人仍然在不懈地夜读。从诗中可以看出,这位读书人的读书环境和条件并不很好,但难得的是他苦学勤读和坚忍不拔的学习精神,读来令人感动和赞叹。

家庭作为一个人接受教育最早的地方,良好的氛围能为他的读书生活提供良好的条件。家庭生活的耳濡目染和长辈的人格、学识以及有意识的教导熏陶都会给他幼小的心灵留下不可磨灭的印象。在潮汕文人的读书诗中,有一些是专门为子孙后代创造读书条件,教诲子孙后代刻苦读书的名篇,如《潮人读书诗话》中就收录了王天性的《戒子》:“新辟茅斋招塾宾,欲教尔辈作儒珍。耳闻诵读心忘老,钱买诗书食任贫。自谓已非前日子,谁知还是旧年人。身居几案心鸿鹄,空使而翁属望频。”诗人王天性为了儿孙后辈能够成才,专门新建了一所书斋,聘请老师教育儿孙,同时教导儿孙要多读书,读书能使人心忘老,家中有点小钱可用于买书,生活上贫困一点也不怕,人虽身居几案但要心怀鸿鹄之志,胸怀大志,建功立业,不要辜负前辈的期望,表达了对后辈的鞭策和期望之情,语浅情深,寄语殷殷。

《学记》云:“凡学之道,严师为难。师严然后道尊,道尊然后民知敬学。”学习中最难得的就是尊敬老师,而只有尊敬老师,我们才能尊敬老师所传授之知识、道理等,道尊然后知道要努力学习,是故有师道尊严之存在。在古代潮汕诗坛上,不乏表达对辛苦培养自己的老师的敬佩、怀念或敬重之情的诗篇。在《潮人读书诗话》一书中,就专门介绍了明朝饶平人黄锦的《赠张师益轩诗》:“少小班门学斫时,挥斤一解便咤奇。而今构得凌烟就,老大逢人说匠师。”杨史辉先生在文中写道:这首诗是黄锦赠予业师张益轩的。黄锦官居礼部尚书,学问有成,但对老师仍念念不忘,充满敬意,一辈子都铭记师恩,感激恩师教育之情,于诗中表现得十分真切。诗不长,但语浅意深,读来亲切感人,尊师之情,溢于言表。

对于绝大多数古代读书人来说,“学而优则仕”是他们读书的终极目标。当然,也有许多有识之士读书的目的是为了报效国家,造福百姓,成就一番属于自己的事业。在古代潮汕文人群体中,就有这方面思想的体现。如《卢侗家训话读书》:“不因果报勤修德,岂为功名始读书。”在杨史辉先生看来,卢侗否定了读书为了功名的世俗之见,而是将读书的目的上升到一个新的境界、新的层次、新的高度,读书的目的还在于读书报国、服务社会、立德修身等。

总之,《潮人读书诗话》一书充分展现了从宋代到清末潮汕文人的读书诗,内容十分丰富,其中蕴含的哲理更是深刻。这无疑对激励人们勤奋读书,感悟读书哲理具有重要的启示作用。

新闻推荐

农民石坎上 种出8斤大番薯

如今正值番薯采收季,一般农家种植的番薯大多是几两一个,但大埔县高陂银滩村的田婶种的番薯体型饱满,硕大无朋,竟然重达8斤,简...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