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埔县茶阳镇新村严彩 一门三忠烈 鲜血染老区

梅州日报 2019-11-11 10:57

严彩乡苏维埃政府办事处旧址“宗盛公祠 ”。(刘润涛摄)

●吴德强 彭日淳/整理

大埔县茶阳镇新村的严彩(旧时俗称严背畲),与福建永定凤城仅一山之隔。它四面环山,沟壑纵横,道路崎岖,蜿蜒曲折,崇山峻岭之间雾气弥漫,下雨天气则十几二十步外看不清东西,是个讲话可听见、走路大半天的村庄。

严彩这个小小的自然村,在土地革命和解放战争时期却有着不一般的光荣革命历史:1929年10月,中共大埔县委集中180名赤卫队员在严彩整训,建立红六军第十六师第四十六团第三营第十二连;1929年冬,各乡苏维埃政府代表会议在严彩召开,并成立了埔北区苏维埃政府;1931年2月,严彩划入埔五区,由中共闽粤赣边特委就近领导,并由永定县委兼管。1947年6月1日至25日,中共闽粤赣边工委扩大会议在严彩召开,选举产生了中共闽粤赣边区工委领导班子,魏金水担任书记,王维任组织部部长,朱曼平任宣传部部长,刘永生、范元辉任常委,刘永生兼任中国人民解放军闽粤赣边区总队长。区工委下设梅埔、闽西、闽南三个地委。

这里的老百姓至今还传颂着“一门三忠烈”的故事:

吴梅芳,1928年3月参加农会,曾任埔北区严彩乡苏维埃办事处主席。他穿草鞋、披蓑衣、睡木片、盖草皮,在深山老林里昼伏夜行、风餐露宿,从一个山头走到另一个山头,挨家挨户秘密宣传革命的道理。同村人邓乃举(家名邓举)走上革命的道路,就是吴梅芳和乡苏维埃文书吴大瑜一起引导的。当时,邓举家境贫苦,常到严彩捡竹尾做竹椅子,后来加入红军队伍,参加了中央苏区第三、四、五次反“围剿”战斗及二万五千里长征,驰骋南北,厮杀疆场,新中国成立后曾任安徽省军区参谋长。

1931年,吴梅芳在福建省永定县城关乡做群众思想工作,被国民党兵匪发现,他不顾个人安危,指挥群众安全撤离时不幸被国民党兵乱枪打伤,闽西特委得知消息后,专门派人把他抬到江西瑞金医院救治,终因路途遥远、伤情过重,吴梅芳最后还是光荣牺牲了,年仅49岁。

吴梅芳的大儿子吴景钱(曾用名吴景万),1928年参加严彩赤卫队,后任长治赤卫队联队长。1931年,吴景钱接到上级命令,带领30多名赤卫队员到福建省永定县桃坑村执行任务,在狗古岽战斗中壮烈牺牲,生命定格在27岁。其妻赖让英,因丈夫是共产党员,惨遭国民党杀害,当时还怀有几个月的身孕。

父兄的牺牲,让吴家次子吴景杨悲痛欲绝,但他没有选择放弃革命道路,而是始终坚守在战斗一线,并迅速成长为优秀的交通员。1935年,吴景杨和江铁桥等同志在长治仁厚村开会,集中商议攻打青溪石市事宜,由于走漏了风声,被国民党丁秀兰的部下团团围住,跳楼脚崴而被捕,后被押至大埔县城(茶阳)。敌人对他进行了严刑拷打,引诱逼供让他说出党的秘密,但吴景杨异常坚定、视死如归,被杀害时大义凛然痛斥国民党反动派,高呼“中国共产党万岁”“革命红旗永不倒”。那一年,他年仅 27岁。

吴梅芳家庭“一门三忠烈”长眠在严彩的巍巍青山之下,但他们的革命精神却与世长存,为当地人民所传颂。

资料来源:《中共大埔地方史》一卷、《大埔文史》、吴永茂(烈士吴梅芳之孙)口述等。

新闻推荐

大埔地名“歇后语”

昔日,大埔人喜欢用歇后语来显示地名,前一句是问语,后一句作答,答案颇有点脑筋急转弯的意味,有些是根据形象、意境猜出来的,有些...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