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首长救命的三位兴宁籍长征战士
●张长兴
2015年,为纪念中国工农红军长征胜利80周年(1936-2016),我曾撰写兴宁籍长征战士伍晋南、张如心、邓逸凡、 张金、廖树林的事迹。在写作过程中,我深为他们的感人事迹折服。尤其是共产党人为了崇高理想,官兵一致,生死与共的高贵品质,让人刻骨铭心。其中,张如心、张金、廖树林都有被首长救命的经历。
周恩来安排担架
将张如心抬上长征路
张如心, 1908年出生,兴宁叶塘下中村人。他于1925年赴苏联留学,1929年回国。1931年八九月间历尽艰险到达瑞金。是年,他编著《哲学概论》一书出版,介绍了马克思主义哲学基本原理。1933年冬,他调到红军总政治部宣传部,任红军马克思主义研究总会主任兼红军大学政治教员,不久兼总政治部破坏部科长。他还担任了中国工农红军总政治部主办的《红军报》主编。
1934年9月,中央红军离开江西苏区长征时,张如心正患疟疾,发高烧,昏迷不醒,生命危在旦夕。周恩来闻讯后,当机立断,立即安排担架,命令红军战士抬着他走上万里长征路。次年10月胜利到达延安。周恩来的确是他的救命恩人啊!
1941年3月,张如心在第16期《共产党》杂志上发表《论布尔什维克的教育家》一文中,提出“毛泽东同志的思想”的表述。1945年党的“七大”在延安召开,会上通过的党章正式把“毛泽东思想”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后来,张如心曾任东北大学校长、首批中国科学院哲学社会科学部学部委员等职。
董振堂让张金
抓着马尾爬上雪山
张金是兴宁永和人,1929年参加革命,1931年入团,1934年转为共产党员。1933年1月,组织上把他从会昌六祖寺粤赣军区医院调到瑞金中央红军卫生学校学习。1934年10月,他们还没有学完全部课程,就开始两万五千里长征。
过了金沙江、大渡河以后,遇到的大雪山是最高的夹金山。它海拔4900米,比雪线还高出1300米。在山上空气稀薄,终年积雪,寒冷难忍。行军队伍又饿又渴。渴了以冰雪解渴,饿了就以炒面充饥。离山顶四五百米时,张金出现了高原反应,气短、头晕、呼吸困难、面色苍白,步步难走,但步步要走,拼死挣扎向前,还是迈不开步子,情况越来越糟,从最前面掉到军团部后面。
幸运的是他碰到了军团长董振堂。董振堂下了马,要张金拉着他的马尾巴前进。依靠马尾的借力,依靠了董振堂在身边的激励,步步拼,慢慢捱,终于到达了山顶!
2013年3月8日,张金去世,享年98岁。
萧劲光特批药品
把廖树林从停尸间救回
廖树林(1910-1983 ),家名焕古,兴宁市坭陂镇东联村人。因家穷被卖给梅县人做养子。1933年参加红军。曾参加广州起义。红军长征时任红一方面军排长、作战参谋等职。
长征胜利到达延安后,他投入抗日战争。一次战斗中,他被鬼子的机枪射穿左臂,他笑谈不过是小事一桩!一次,他在延安得了重病,大家都认为他生还无望了,就把他抬进停尸的窑洞。 恰好部队首长萧劲光从前线回来知道此事,二话没说,马上特批给廖树林打了一针盘尼西林,把他救了回来。
战争无情,战友情深。革命先辈官兵一致生死与共的革命情谊,令人感动。
新闻推荐
我们班有个绿色的小信箱,静悄悄地挂在墙上,看似毫不起眼,却像一座彩虹桥,让我走进了孩子们多姿多彩的内心世界。每逢周一,信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