壮丽70年,梅州凝聚起团结奋斗的磅礴力量,开创振兴发展新境界 奋进强音激荡 苏区再启新程

南方日报 2019-09-27 06:17

悠悠梅水宛如一条玉带穿过梅城。往北,江北历史文化街区重焕生机;往南,一座宜居宜业的新城正在崛起。南方日报记者何森垚摄

追梦的梅州雄姿英发,冲出围龙再踏新征程。

9月16日,梅汕高铁正式试运行,内陆城市梅州的高铁时代即将开启。即将开启的,还有高铁开通后时空距离重塑带来的新的发展空间。

从1949年到2019年,70年光阴荏苒,风雷激荡。70年来,梅州人始终大力弘扬苏区精神,解放思想、开拓创新,拼搏实干、接力奋斗,换来客都大地沧桑巨变,从封闭走向开放,从落后走向进步,从贫穷走向富裕,全市生产总值从1978年的8.2亿元,增长至2018年的1110.21亿元,人均GDP从1978年的232元增长至2018年的25400元。

回望来路,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不负重托。

逐梦新征程,奋进强音激荡。抢抓粤港澳大湾区建设和全省进一步推动老区苏区振兴发展的重大机遇,梅州上下一心,立足生态发展区定位,以改革的勇气、创新的举措,建设宜居宜业宜游“三宜”城市,打造“世界客都·长寿之都”,融入粤港澳大湾区建设,把苏区振兴的宏伟蓝图描绘在梅州大地上。

●南方日报记者唐林珍

新气象“梅州速度”彰显新时代苏区风采

金风送爽,梅江之滨,万千气象新。

此岸,围屋造型的世界客商中心内,热流涌动。一节由国内知名互联网企业115科技发起的公益课“客都公开课”,引发“头脑风暴”。

今年初从珠三角地区整体搬迁到梅州的115科技,落户以来,深耕云计算、布局人工智能、发力信息化产业,意气风发带领梅州打造世界级“梅州互联网创新中心”。

彼岸,计划投资50亿元的客都人家康养文旅综合体,建设如火如荼,梅州标杆文旅项目雏形初现。

客都人家文旅项目集文化塑造、实景演出、民俗体验、健康美食、休闲度假功能为一体。建成后,红色苏区梅州将呈现一番美丽的新景象:游长寿梅州、品嘉应好茶、尝客家美食、看客都人家。

“看好梅州,有信心把梅州打造成云存储集聚之地。”115科技董事长兼总经理赖霖枫说。

“苏区加快振兴发展的决心大,势头足,我们干劲也足。”客都人家项目投资主体、上海翼天文旅产业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刘汉军说。

看好梅州,所以投资梅州。

115科技从决定把总部迁回梅州,到正式完成工商登记,仅耗时42天,完成总部3870平方米的装修工作,正式入驻世界客商中心,用时11天,两次创下“梅州速度”。

客都人家项目仅半年多时间,就完成了项目签约、规划设计、项目审批、拍地供地等一系列重要前期工作,又一次创下“梅州速度”。

……

在关键时间节点,“梅州速度”成为了苏区梅州发展的热词。

更让人振奋的是,更多的“梅州速度”在产生。

9月23日,梅州庆祝2019年中国农民丰收节和首届中国梅州国际茶业精英峰会,在丰顺县韩山丰收广场顺利举行。镶嵌在万亩翠绿茶园中的丰收展馆和中心会场、四韵楼以及丰收广场等,在短短8个月之内完成建设,一批沿途配套设施也在短时间内完成升级改造,刷新“梅州速度”,诠释苏区人民“出手必出彩、完成并完美”的做事风格;

为优化营商环境,梅州加快政务改革,多项改革率先落地,跑出政务服务“梅州速度”;

9月25日,梅州市21个重大项目集中开工,涉及学校、医院等民生项目,及农业、工业等产业项目,总投资80.9亿元。

干出“梅州速度”,体现苏区风采,形成新气象。当下,梅州深入开展“三好一正”工程,弘扬主旋律、形成正能量。干事创业的人心进一步凝聚,攻坚破难的勇气进一步提振。

“我们面对困难不怕难,积小胜为大胜,就能变困难为机遇,变压力为动力,变被动为主动,变不可能为可能,变可能为极致。”梅州市委书记陈敏说。

新动能激活绿色和创新基因解锁发展新模式

奋进70年,潮涌客都,活力迸发。

时值金秋九月,梅州山间沃野,丰收图景惹人醉。

梅县区松口镇大黄村,如同重大节日一般喜庆和热闹,前来采购柚子的客商、承接柚子快递的工作人员等,把通往果园的道路堵得水泄不通,果园里回荡着柚农的说笑声。

“今年我家产的蜜柚有6万多斤,每斤销售价格2.5元左右,收成不错!”柚农杨治福笑得合不拢嘴,指着眼前连绵的山坡连说:“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这话一点都不假。”

十多公里之外,坐落于山脚下的广东嘉元科技绿树红花环绕的厂区,生机勃勃。

就在今年7月,这家“窝在山区小镇”搞科研的企业,在上海证券交易所科创板成功上市交易,成为全国首批25家、广东3家登陆科创板的明星企业之一。

“我们用研发证明欠发达地区也可以培育出高科技企业。”嘉元科技董事长廖平元说。在海外主流产品仍是8微米厚度的电解铜箔时,嘉元科技已成功研发出4.5微米极薄铜箔。在科技创新驱动下的产业转型升级浪潮中,山区城市梅州的制造业成为先行者。

无论是“筋骨”渐强壮的乡村,还是新兴产业渐成气候的产业园区,今日的梅州正在发生深刻变化,绿色发展和创新发展的基因不断被激活,新动能涌动。

将创新进行到底,将绿色发展坚持到底。“坚定不移走好绿色发展之路,在高水平保护中实现高质量发展,为梅州永续发展注入无穷动力。”今年初梅州市委七届六次全会再次吹响号角。

立足全省“一核一带一区”新格局,梅州把绿色发展作为根本路径,推动生态产业化、产业生态化,做好“生态+”文章,促进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大力推行绿色生产,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加快构建与生态环境相适宜的绿色低碳产业体系。

激活绿色发展基因,解锁发展新模式。以构建“5311”绿色产业体系为基础,梅州文旅、康养、体育、互联网等新兴产业取得新的起色,经济发展后劲不断增强。

体育产业焕发生机,梅州的“两甲一超”职业足球实力提升,国家青训基地、五华足球小镇、中国现代足球博物馆等项目快速推进,体育消费越来越活跃。

大健康产业添动力,今年梅州新增大埔“世界长寿乡”,目前拥有蕉岭、大埔两个“世界长寿乡”和梅县区、丰顺县两个“中国长寿乡”,“世界客都·长寿之都”品牌不断打响。国家中医药综合改革试验区列入省的试点,中国中药等一批龙头企业合作项目取得进展。

特色农业有后劲,梅州现有省级现代农业产业园增至12家,居全省第一,梅县产业园列入国家级创建名单,传统农业大市焕发全新活力。

新起航借力高铁融湾打开苏区发展新天地

再启新程,草木蔓发,春山可望。

2019年是新中国成立70周年。处在新的历史关口,梅州也将开启新的征程,随着首条高铁梅汕高铁即将开通,一个面向未来的大空间也将开启。

时速200公里以上的高铁将重塑梅州与外界的时空距离,更将构筑起梅州融湾交通大动脉。

当高铁飞驰而至时,一个崭新的格局将打开。

今年8月,梅州市委七届七次全会审议《梅州市服务融入粤港澳大湾区建设的意见》,提出要主动作为,在交通、产业、民生、营商环境等方面全面紧密“接轨”大湾区,尽梅州所能,积极融入大湾区“交通圈”“生活圈”“经济圈”“人文圈”,打造融入大湾区的“三宜”城市,开创苏区发展新局面。

借助飞驰而至的高铁,梅州正按湾区所需,尽梅州所长,找准切入口和落脚点,深入实施“三进一出”工程,努力做好“走出去”和“引进来”两篇文章,推动梅州主动服务融入大湾区建设。

借助飞驰而至的高铁,梅州正着力挖掘长寿资源,打响“长寿之乡”品牌,建设湾区生态“康养地”,以旅游、创业创新为抓手,打造湾区特色“体验场”,扎实推进国家和省级现代农业产业园建设,大力发展梅州柚、嘉应茶、客都米、平远橙等优势农产品,建设湾区后方“大农场”,丰富湾区“菜篮子”“果盘子”“米袋子”,让湾区群众共享生态发展区的绿色成果。

借助飞驰而至的高铁,梅州正围绕“5311”绿色产业体系,对接大湾区技术成果孵化和产业转移需求,拓展“企业总部在大湾区,生产基地在梅州”“研发孵化在大湾区,成果转化在梅州”“生产基地在梅州,消费市场在大湾区”的产业合作模式,在互联网、电子信息、机电加工产业方面加强与大湾区合作。

跨越山与海,区域协作的新动能早已开启。

早在去年11月,五华县与珠海横琴跨境说网络科技有限公司合作建设的跨境说粤东总部项目基地落户五华。

今年5月,广州首批设立的4个粤港澳大湾区“菜篮子”产品配送分中心之一、梅州配送分中心建设启动;梅州引进珠三角怡亚通等大型物流企业,加快松棚铁路货场(广铁物流园)建设,推进与深圳盐田港国际大型港口合作,探索共建“无水港”,建设梅州国际陆港,打通铁海联运通道。

7月,梅州与广州南沙、珠海横琴两个自贸片区签署协同发展协议。

……

70年再出发,凝聚起团结奋斗的磅礴力量,苏区梅州将续写更为动人的崭新篇章。

时光印记

回眸梅州70年

(1949-2018年大事记精选)

资料来源:梅州市志、梅州年鉴

◎1949年

10月12日,兴梅各县人民群众举行集会,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兴宁县还举行万人火炬游行,欢庆解放。

◎1950年

3月10日,中共兴梅地委召开全区第一次党员代表会议,9月、10月间,召开全区第二次党员代表会议,进行党内整风。

◎1951年

7月3日,中国人民抗美援朝总会兴梅分会成立。

兴梅专署各县中学及中等专业学校全部改为公办。梅县东山中学定为省立重点中学。

◎1952年

11月4日,粤东行政公署在潮州市成立。撤销兴梅专员公署,原兴梅地区7县,隶属粤东行署。

◎1956年

1月4日,撤销粤东行政区,分设汕头专区和惠阳专区。兴梅7县属汕头专区管辖。

◎1957年

夏,梅县高级中学第一届高中毕业生540人,参加全国高考,录取450人,升学率达80%,居广东省各完全中学前茅。

◎1964年

4月,在当年“八一”起义军曾与国民党军浴血奋战的大埔县三河坝建成一座纪念碑,碑的正面镌刻着朱德元帅的题字:“八一起义军三河坝战役烈士纪念碑”。

11月,全区首批820名城镇知识青年上山下乡,到农村插队落户。

◎1965年

6月26日,经国务院批准,兴梅7县从汕头专区分出,成立梅县专区。

◎1966年

6月,梅县专区开山造田领导小组成立,全区掀起开山造田高潮。

◎1968年

9月,中小学恢复招生,本年起缩短学制为小学五年,初、高中各二年。

◎1970年

梅县专区更名为梅县地区。

◎1977年

11月,全国恢复高等院校和中等专业学校统一考试招生制度。梅州市考生被大专院校录取681人,被中专学校录取830人,共被录取1511人,在全省居于前列。

◎1978年

12月,梅县服装厂与港商签订“三来一补”合同,这是全地区首个开展“三来一补”业务的生产企业。

◎1979年

1月,国务院批复,同意将梅县的梅州镇更名为梅州市,归梅县地区管辖。

◎1980年

7月,农村开始实行农业生产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1981年

全地区初、高中学制取消两年制,恢复三年制。

◎1982年

小学取消五年制恢复六年制。

◎1983年

7月4日,梅县与梅州市合并,定名梅州市(县级),9月28日更名为梅县市(县级)。

◎1985年

4月2日,省政府发出《关于同意成立嘉应大学的复函》。

10月,梅县民航机场在梅江三角地长岗岌动工兴建,于1987年9月正式通航。

◎1986年

9月,梅州地区开始推行普及九年制义务教育。

◎1988年

1月7日,经国务院批准,撤销梅县地区,设立梅州市。原梅县市实行县、区分设,恢复梅县建制,按1979年设置的梅州市(县级)改设梅江区。梅州市下辖梅江区、梅县、蕉岭、大埔、丰顺、五华、兴宁、平远1区7县。

◎1994年

1月,国务院批准第三批国家历史文化名城,梅州名列其中。

9月12日,广东梅雁企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发行股票在上海证券交易所挂牌上市。这是梅州首家上市企业。

◎1996年

2月14日,西阳水电站试蓄水成功。总投资2.2亿元,是梅州当时投资最大的水利工程。

◎1997年

6月24日,梅州召开国际互联网信息技术研讨会。全市范围所有通电话的地方均可上网使用。

6月28日,梅州剑英公园建成开园。

◎1998年

11月26日,市委、市政府举行梅江大堤北堤改造建设工程开工仪式,按百年一遇抗洪标准设防。

◎1999年

6月,全省山区综合开发工作会议由茂名高州移到梅州继续举行。会议上,省委、省政府号召全省山区“东学梅州、西学高州”。

◎2001年

1月1日起,梅州市城区实施医疗保险制度改革。

1月16日,梅揭高速公路清潭至北斗段竣工通车,实现梅州山区高速公路零的突破。

◎2002年

8月28日,清凉山水利枢纽工程正式供水。该工程日供水能力20万立方米,可满足梅州城区60万人的生产生活用水需求。

◎2005年

8月,梅州通过中国优秀旅游城市评委会验收荣获命名“中国优秀旅游城市”。

10月30日,梅河高速公路通车。

◎2008年

7月,梅州被列入中国城市竞争力研究会发布的“中国十大最具安全感城市”。

9月13日,梅州市举行广州大桥奠基仪式。这是见证穗梅对口帮扶的标志性建筑。

◎2009年

1月8日,大埔县被确认为中央苏区县,这是广东省第一个被认定的中央苏区县。

◎2010年

5月26日,梅州被文化部设立为国家级客家文化生态保护实验区。

12月,世界客都大道正式通车,总投资5.87亿元,全长3.5公里,路宽100米。

◎2013年

6月15日,梅州至深圳航线开通。9月4日,广东省人民政府授予梅州市“广东省教育强市”称号。

10月18日,国务院批准梅州市部分行政区划调整,撤销梅县设立梅州市梅县区。

11月5日,省政府常务会议审议并通过了《广东梅州嘉应新区发展总体规划(2013-2030年)》。

◎2014年

7月,国家发改委等六部委批准梅州纳入首批国家生态文明先行示范区建设。

梅州连续7年获评“全省社会管理综合治理优秀市”。

◎2015年

4月27日,梅州首条高铁——梅汕高铁动工建设。

9月30日,梅州抽水蓄能电站开工建设,是梅州历史上投资最大的基建工程。

10月13日,广东省高陂水利枢纽工程在大埔县高陂镇动工建设,该工程是国务院部署2015年动工建设的27项重大水利工程之一。

12月,梅州实现“县县通高速”目标。

◎2016年

6月,梅州市连续5年入选“最具幸福感城市”。

11月19日,双季稻产量世界纪录在梅州兴宁龙田镇环陂村诞生。

12月,梅州市6条高速公路同时在建,创历史纪录。

梅州市GDP首次突破千亿元。

◎2017年

1月,梅州市上榜“2016中国最具幸福感城市”“2016中国最安全城市”,梅县区雁洋镇获“2016中国十大美丽乡镇”称号。

3月1日,梅州市第一部地方实体法《梅州市森林火源管理条例》正式实施。

6月28日,梅州客商银行正式开业,这是全国原中央苏区首家民营银行。

12月1日,纪念“八一”起义军三河坝战役90周年系列活动在大埔县举行。

◎2018年

9月23日,首届中国农民丰收节广东省主会场活动在梅县区松口镇大黄村举行,梅州也是全国庆祝活动的6个分会场之一。

10月28日,客商银行·2018世界客都长寿梅州马拉松赛在梅县区人民广场开跑。

新闻推荐

梅州市开出首张财政电子票据 教育收费、行政事业性收费等将陆续使用财政电子票据

本报讯(记者杨敏通讯员古怡)昨日,梅州市首张财政电子票据在市行政服务中心不动产登记窗口成功开具,标志着梅州市财政电子票据...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