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懒汉”贫困户逆袭:靠养殖增收盖新房 蕉岭县新铺镇潘田村驻村帮扶工作队因户施策助该村48户119人实现脱贫

南方农村报 2019-09-26 10:45

|扶贫一线|

南方农村报记者高汇丰

“邓叔,去下田啊?”“钟婶,你家的百香果长得怎么样啦?”在蕉岭县新铺镇潘田村的乡道边,黄自军用客家话和路过的村民热情地打起了招呼。驻村扶贫3年,他已从一名完全不会讲客家话的外地人,成为融入梅州乡村、和村民打成一片的扶贫干部,带领该村实现脱贫。他个人也因此获得广东省2016-2018年脱贫攻坚工作突出贡献表彰。

修通田道成功赢得村民信任

2016年新时期脱贫攻坚战打响,黄自军经主动请缨和组织遴选,作为驻村帮扶工作队队长到梅州市蕉岭县新铺镇潘田村开展扶贫工作。他是广州市南沙区围垦开发公司的办公室主管,也是一名武警边防转业士官。

刚到潘田村时,黄自军对扶贫工作和当地环境都十分陌生。村民不了解扶贫政策,对他亦不信任,“他们认为扶贫工作就是做做样子的形象工程”,黄自军意识到,要想推进扶贫工作,首先必须取得村民的信任。

为此,黄自军以入户摸查建档立卡为契机,挨家挨户走访村里的贫困户,了解他们的实际情况,宣传解读扶贫政策,加强和村民的接触。

通过调研,黄自军发现村里一条凹凸不平、长满杂草的田间小路制约着村民的生产发展,村民播种、施肥、收稻谷都只能靠肩挑背扛,既辛苦又危险。俗话说“想致富,先修路”,黄自军决定从此入手,为村民解决这一难题。在扶贫工作队的多方协调、组织下,这条小道建成了水泥路,三轮车、农耕机都可以通行,极大地方便了村民的生产和生活。见到实实在在的扶贫成果,村民坚定了对新时期精准扶贫政策和扶贫工作队的信心。

“赢得村民信任,打破了被动的局面,后面的工作就顺畅了。”黄自军说。

一户一策贫困户实现全脱贫

黄自军认为要实现脱贫增收,关键是要帮助贫困户实现持续“造血”。他通过建立贫困户劳动力人才管理库,掌握了劳动力的年龄、学历、技能以及就业需求等方面情况后,与村干部商定提出“一户一策”的脱贫计划。

驻村工作队根据每个贫困户本人意愿、特长和实际情况,针对性地定制了个性化脱贫方案。40多岁的单身汉邓崇胜是村里的贫困户,也是村民眼中的“懒汉”。扶贫之前,他靠在水库打零工过活,每月收入仅500元,住在一个危房里。了解到邓崇胜养过鱼,也有意愿通过养鱼实现脱贫后,黄自军为其量身制定了养鱼脱贫计划,免费发放鱼苗、鱼饲料。2017年,邓崇胜靠养鱼实现增收2万多元。目前,邓崇胜的鱼塘已从原来的1亩发展到近4亩,养鱼年收入3万多元。去年,根据邓崇胜本人申请,工作队加大了帮扶力度,在养鱼的基础上,再助他养鸡、养种羊。如今,邓崇胜的收入稳步提高,不仅建起了新房,还置办了新家具、电器、摩托车等,“现在的邓崇胜干劲非常足,非常勤快,每天一大早便可以看到他打草喂鱼、放羊忙碌的身影。”黄自军说,通过帮扶,邓崇胜已彻底改变了在村民眼中的“懒汉”形象。

对一些缺乏技能,又需要照顾老人无法离家务工的贫困人员,扶贫工作队也有相应的方案。如提供保洁员等公益岗,让贫困户成为有稳定收入的“工薪族”。“以前每天打零工,收入不稳定,成为保洁员后,每个月有1500元固定工资收入,而且有时间种菜、养鸡。”贫困户邓克建称,“有了这些扶贫政策,我有信心日子会越过越好。”而入股县工业园则可以让缺乏劳动能力的贫困人员定期获得分红,享有一份固定保障。

在黄自军带领的驻村工作队的努力,截至2018年底,潘田村贫困户48户119人全部实现脱贫,脱贫率达100%。

引入项目壮大发展集体经济

除了积极帮助贫困户脱贫,黄自军还结合潘田村的经济发展现状和自然资源禀赋积极探索适合该村发展的产业项目。为了争取到县里对潘田村扶贫工作的支持,黄自军跑遍了蕉岭县各个职能部门;为了让贫困户找到适合的致富路,黄自军几乎踏遍了村里每一个角落,测试光照、温度等指标,最后选定了灵芝、百香果2个农业产业合作项目。两个项目以“公司+基地+农户”的形式进行,对农户生产的产品提供保价收购。

为实现帮扶更精准到位,黄自军为农户设置了两种可选“套餐”:有土地且有意愿的,可在自家土地上发展种植;缺乏土地的贫困户可在集约土地上种植,委托企业管理。“村里有11户农户加入了灵芝种植项目,20户加入了百香果种植项目。目前,灵芝项目已种植两批,种植户平均增收约3000元;入股百香果项目的贫困户每股可分红1523元,分红最多的达到7000多元。”黄自军介绍。

黄自军认为,要保障扶贫成效,必须振兴村集体经济,只有村集体收入提高了,才能保障相关扶贫项目继续有效运转。为此,他积极与当地农业企业和电商企业合作,除了现有的灵芝和百香果合作项目外,还计划引入养鸡和甜玉米种植项目,助潘田村打造“一村一品”品牌。

扶贫动力家人支持村民感谢

一心扑在扶贫事业上的黄自军,自言对家人亏欠很多。今年40岁的他有两个小孩,大的在上小学,小的才一岁多,“每个月最多回家两次,家里大事小事主要都靠妻子”。去年小儿子出生,他没陪伴几天就匆匆赶回了村里;5年前父亲患重病需要做手术,黄自军也没能在床前尽孝,只能趁着春节陪了他几天……这一件件遗憾事,让他充满愧疚。“很感谢家人的理解和支持,他们也是我坚持扶贫的动力之一。”

如今,放眼潘田村,主村道得到扩建,机耕道、电排北堤道路实现硬底化,拥有漂亮的宣传休闲长廊和健身小广场,从以前一个穷困闭塞的山区贫困村,变成了现在交通便利、基础设施完善、产业逐渐发展壮大、村容村貌焕然一新的现代新农村。“有一次开扶贫动员会,散会时当地一位80多岁的老婆婆,紧紧握住我的手,不停地对我表示感谢,当时我非常感动,也更坚定了留下来的决心。”黄自军认为,自己所做的一切,很值得!

新闻推荐

用爱和知识“播种”儿童成长 皇庭国际“启卉书屋”揭牌多年以来,皇庭国际通过“皇庭·暖”公益慈善活动关爱留守儿童,项目以多方立体协同的方式助力留守儿童健康成长

多年以来,皇庭国际通过“皇庭·暖”公益慈善活动关爱留守儿童,项目以多方立体协同的方式助力留守儿童健康成长...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