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文再加压 工作再抓实 梅州市召开市文明委第一次全体(扩大)会议

南方日报 2019-09-04 06:27

文明理念绘制成的墙绘,也成为了城市一道亮丽风景线。南方日报记者何森垚摄

市民在法治驿站内看书学习。南方日报记者何森垚摄

今年5月,梅州市开展“青春心向党·建功新时代”梅州各界青年纪念五四运动100周年无偿献血活动。市创文办供图

文明,不仅是一道风景,更是一种追求、一种力量。创建国家文明城市,是梅州这座城市锲而不舍的追求。

今年4月28日,梅州市创建全国文明城市誓师大会召开,喊出“奋战八个月,打好翻身仗”的口号,时隔4个月,8月28日,梅州市精神文明建设委员会第一次全体(扩大)会议(以下简称“会议”)召开。梅州市委书记、市文明委主任陈敏出席会议并讲话,市长、市文明委第一副主任张爱军主持会议。会议总结了梅州前段时间的创文成效和不足,并对这项工作再升温、再部署、再推进。

时间紧,任务重,距年底测评只剩4个月的时间,梅州创文这场攻坚战正在爬坡上坎,进入冲刺阶段。

●南方日报记者陈萍见习记者梁时禹

显成效

围绕责任清单狠抓落实

呈现齐动员齐参与局面

晚饭过后,梅江区江南街道市经信小区的院子里欢声笑语不断,三三两两的居民在楼下的小广场上休闲乘凉,互相攀谈。

从污水横流、垃圾乱堆到干净整洁、环境舒适,从无人管理小区到聘请物业、成立家委会……通过“微改造”“微提升”,小区居民的生活环境一天天发生着变化。“生活环境好了,幸福指数也上去了”,小区住户吴女士笑着说。

据了解,梅城范围内“无物业管理”的小区仍有不少,这是创文亟需啃下的硬骨头之一。老旧小区的基础设施差,公共服务缺失,严重影响居民的日常生活。2019年,梅州市入选住建部“美好环境与幸福生活共同缔造活动”示范点,借此契机,梅州市将大力推进老旧城区改造,提高人民生活的幸福感。

今年8月3日,梅江区联合多部门,成立江南街道老旧小区改造工作领导小组,针对老旧小区的政府配套设施、公共服务、小区住户信息等多方面内容进行细致入微的调查,积极推动新中苑、凤尾园等老旧小区的改造。

除了老旧小区的改造,城市“六乱”问题也得到了改善。位于梅县区程江社区的伯公下李屋市场,是城市“六乱”的典型代表。十多年来,市场的“人山人海”给附近小巷的交通带来许多不便。尤其是每天菜市场结束营业后的凌乱场面更是让附近居民苦不堪言,除了散落满地的剩菜叶子阻碍人们行走之外,食物腐化后散发的恶臭严重影响了当地的卫生环境。

在今年4月的创建文明城市誓师大会上,伯公下李屋的情况被曝光,梅县区各职能部门以及新城办事处对此高度重视,对曝光问题照单全收,并迅速成立整治领导小组,下定决心举全区之力打好今年“创文”攻坚的第一仗。

经过3个月的全面整改提升,伯公下李屋焕然一新,店铺经营秩序井然,路面平整干净,线网整洁有序,健身器区不少市民有说有笑,昔日的“垃圾市场”华丽变身为文化祠堂。有群众特意赋诗点赞:“干群同心齐发力,对症下药治顽疾。垃圾市场退舞台,文明之风进新城。”

在创建全国文明城市过程中,营造浓厚的氛围能带动更多的群众参与其中。第三届梅州市文明校园、梅州市“新时代好少年”、梅州市“寻找最美孝心少年”活动评选开展得火热,林冬芳、刘方舒、巫金星3人获评“中国好人”,陈泓毓荣获今年上半年“广东省新时代好少年”……一个个正能量的故事在梅州传颂。

同时,志愿者们的身影也活跃在城市的各个角落,让人感受到了这个城市的温度。梅州市卫生健康局组织医疗卫生志愿服务队深入社区、农村、敬老院、幼儿园、火车站等场所,开展以“志愿传递文明,服务成就精彩”“幼儿健康知识行·手足口病防治”等活动;市司法局开展“尊法守法·携手筑梦”服务农民工公益法律服务、“宪法教育大课堂”万场法治宣传进校园活动等类似的志愿服务活动。

在浓厚的氛围中,志愿者的注册数量快速增长,半个月内新增3万名志愿者、200个志愿服务组织,文明的星星之火在这片土地上蓄势燎原。“我希望越来越多的人加入到志愿者的行列中来,帮助有需要的人。同时我们也能收获到成长,拓宽视野,广交益友。”志愿者杨蓓蓓说。

自4月28日创文誓师大会召开以来,针对去年工作中的存在问题,梅州深入查不足,认真抓整改,全力促提升。全市各级各部门围绕《创文任务书》责任清单,紧盯目标,狠抓落实,创文工作呈现齐动员、齐参与的局面。

近期,省文明城市创建暗访组来梅,重点对城区主干道、农贸市场、公园、医院、火车站、客运站、行政服务中心、村委会共20个点位进行暗访,充分肯定了梅州今年创文工作取得的新成效,认为梅州市创文誓师大会以来,在环境提升、群众参与、公益宣传、惠民利民等方面取得了明显进步。

揪问题

实地考察点位存在盲区

推进整改不够快

虽然上一阶段梅州的创文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效,基本形成了上下联动、协同作战的局面,但与其他地市相比,梅州的创建形势依然不容乐观。

记者近日在梅城部分居民小区、肉菜市场等场所,发现背街小巷脏乱、车辆乱停乱放、商家占道经营等问题依然存在。此外,市民素质、城市管理、社会秩序、公共环境等“软件”建设水平,还需进一步提升。

鸿都社区的康居路,是生活在鸿都社区的人民出行的交通要道,两旁商店林立,住宅云集。每到上下班时间,道路就会被乱停乱放的车辆围得水泄不通。“像我们这种按时上下班的人,只能在每天下班的时间顺便在康居路这边买菜,然后赶回去做饭。这里道路窄,又没停车位,先回去停完车再来买菜太浪费时间了。”家住鸿都帝景湾的吴先生无奈地表示。

停车在非停车区域,折射的正是梅州部分群众文明意识和交通安全意识不够、相关职能部门管理不到位的问题,也说明梅州目前的城市基础建设还不完善。

从6月起,梅州市创文办每月组织联合调查组对梅州城区10个镇街、70个社区、5类专项进行实地综合调查。综合近几个月的调查情况来看,梅州创文实地考察点位有盲区,推进整改不够快。主要问题有:城市公益宣传存在漏洞,创建重难点问题整改缓慢。此外志愿服务站点建设工作仍有部分场所落实不到位,部分志愿服务站点常态化工作开展不到位。

而对于一些地方和部门来说,仍然存在思想认识有差距、工作作风不够实、网上申报材料有瑕疵、质量效率不够高、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工作有缺失、工作举措不给力等问题。

梅州市委常委、宣传部部长陈晓建在会上指出,少数部门领导没有切实担负起“一把手”第一责任人的职责,把创建工作看成是宣传部、文明办、创文办的事,没有做到各尽其职、协调配合、同向发力。“部分责任单位研究工作不深入,未按照市创文誓师大会的工作部署,结合本单位创文工作任务细化分解责任清单,对创建工作中的失分点、得分点、重难点等关键环节把握不够,工作成效不明显。少数单位分管创文工作的领导对网上申报的材料审核不严格、把关不到位,存在侥幸过关的心态,出现申报材料质量不高、问题较多的情况。部分市区职能部门的行业主管责任落实不到位,存在相互推诿、敷衍拖延的现象。”

据了解,尽管市创文办采取多种形式加强对网上申报材料的指导和培训,不断加强对材料审核、报送等关口的把关,但是从各单位报送1至7月网上申报材料的情况来看,部分单位上报的材料仍然存在不少问题,如发文不及时、工作不达标、拍摄不专业、格式不规范等,反映出仍有部分单位工作部署不到位、工作不落实、把关不严、对规范要求不够熟悉,导致频繁出现材料质量较差、工作效率低,甚至做无用功的现象。

补短板

牢固树立“一盘棋”意识

形成创文合力

在创文路上,梅州任重道远,仍需策马扬鞭。

在会上,陈敏表示,梅州的创文工作仍存在许多突出问题和短板,要切实增强做好创文工作的责任感和紧迫感,以志在必得的姿态,以不达目标不罢休的气概,按照“干净、方便、安全、和谐”的创文要求,持续用力扎实推进,确保2019年度测评取得好成绩。

路虽远行则将至,事虽难做则必成。

会上通报了梅州市创建全国文明城市七月份实地调查结果、上半年网上申报材料审核情况及问卷调查情况,审议梅州市精神文明建设工作有关文件。接下来,梅州应该怎么做?会议明确了思路和方向。

首先是狠抓基础设施建设。梅州将开展铁路沿线周边环境综合整治、出租汽车和公交车行业文明提升行动、城市生活垃圾分类等三大专项工作。重点做好老旧小区综合整治试点、“四网整合”试点、市场改造管理试点、城区池塘污染水体综合整治试点工作,发挥试点带动作用。

其次是狠抓综合秩序整治。针对检查中存在的问题,梅州将集中火力抓好市容环境整治,对主要街道、背街小巷、农贸市场、校园周边等进行拉网式垃圾清理;抓好市场秩序整治,进一步规范市场内外管理;抓好交通秩序整治,强力整治不文明交通行为,让车辆礼让行人蔚然成风。

全国文明城市的创建离不开群众的支持。接下来,梅州将加大教育力度,拓展参与力度,强化约束力度,坚持创建为民、创建靠民,充分调动广大市民群众的积极性,推动形成共谋、共建、共治、共享、共评良好氛围。

在扎实工作的基础上,测评短板亦是梅州要补齐的。会上要求,精准对标测评标准,以问题为导向,补齐材料审核短板、实地考察短板、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短板,坚决摒弃“差不多”思想,把各项工作做到极致。

创文不只是政府的事情,也只不是一两个部门的事情,而是需要各级各部门通力协作。为此,梅州将狠抓网格责任落实,会议要求,各级各部门要牢固树立“一盘棋”意识,按照“谁家的孩子谁抱走”的原则,找准定位、落实责任,形成创文工作合力;要加强督查力量,采取领导带队督导、创文办常态督查、第三方模拟测评、媒体曝光等形式,对各级各部门履职情况进行明察暗访。

对重视不够、措施不力、敷衍塞责、推诿扯皮的部门和单位,梅州将按规定严肃追责问责和曝光。

梅州市委常委、市纪委书记、市监委主任、市创文指挥部副指挥长黄建固在会上表示,为全力助推梅州市打赢创文翻身仗,将重点抓好“三个度”,分别是:强化监督检查,增强问责准度;坚持综合施策,加大问责力度;保护干事创业,把好问责尺度。

■记者观察

创文需从“政府独奏”走向“全民合唱”

创建全国文明城市,既要“塑形”,更要“铸魂”。

文明城市创建是一项系统工程,其核心还是在人,要提高人的素质,解决人的问题。倘若人的素质没有跟上物质文明的发展,外形再恢弘的城市,也是没有灵魂的。提高群众的文明素质,让群众参与其中,文明城市创建便能取得事半功倍的好效果。

不知从何时起,行走在梅州的斑马线上,曾经呼啸而过的汽车会刹车减速了,静静地等行人过了以后才重新出发,行人与司机的相视一笑是彼此的默契,而这也是城市在追求文明过程中的再出发。

也许在一开始要人们改变既有的习惯很难,但当一小撮人去做的时候,改变的就是身边的一大片人。上世纪90年代,张家港市动员群众用80万把笤帚扫出了全国第一个卫生城市,就是一个成功的范例。

目前,梅州的市容环境、市场秩序、交通环境仍还有很大的提升空间,而这些都需要市民的积极参与。新时代的文明城市创建,要处理好主导与主体的关系,发挥好党委政府的主导作用和人民群众的主体作用,实现从“政府独奏”走向“全民合唱”,实现文明城市共建共享。

文明城市创建是一项综合工程、系统工程,涉及各个领域、各个方面,是各级党委政府和全社会的共同责任,记者认为必须充分调动各方面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形成全方位参与、大合力推进、多层面受益的良好局面。不能关起门搞创建,要敞开大门,让每一个市民都成为文明创建的参与者、在场者和践行者,也成为文明创建成果的共享者。共建共享,让文明城市更有温度。

如何调动群众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记者认为,创建过程中,要以人为本,着眼于“人”这个城市核心,率先把基层群众普遍关心的不文明问题解决好、把不文明现象破除掉,让城乡面貌变得更美,社会风尚更好,群众生活更幸福。其次,要通过卓有成效的宣传工作,在全社会形成文明创建是民生工程、幸福工程的共识,让人民群众切实感受到文明创建带来的实惠和好处,增强群众的认同感和参与度。

创建文明城市,一定要把广大市民的主体意识和主动精神充分激发出来,真正把“你和我”变成“我们”,从“要我做”变为“一起做”,引导人们齐心创造美好生活、共同建设美丽家园。

新闻推荐

梅州市印发《关于下硬功夫攻坚克难确保今年基本完成脱贫攻坚任务的指导意见》 全力抓好四大重点 攻下脱贫最后山头

8月1日,在中共梅州市委七届七次全会上,市委书记陈敏进一步提出要牢牢把握脱贫攻坚带来的历史机遇,主动发挥优势补齐短板,推动...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