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画名家马顺先来梅传授技艺 人物简介

梅州日报 2019-09-01 10:11

暖风(国画)风儿轻轻吹过(国画)清风送香(国画)远方(国画)旧梦(国画)雨打芭蕉(国画)佛光普照(国画)

责编:李少凤版式:夏怡琳叶颖聪校对:洪力邮箱: mzrblsf@163.com电话:2240079

马顺先,生于1966年12月,毕业于河南大学美术系,结业于文化部第二届重彩画高研班,鲁慕迅工作室中国花鸟画研修班。

作品曾参加中国美术金彩奖全国美展、首届中国写意画展、城市山水画展、2002年、2004年全国中国画展等,曾多次举办个人画展、联展,国画作品被人民大会堂、市地政府及诸多企事业单位收藏陈列。

现为清华大学中国画高研班主讲导师、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深圳美术家协会副秘书长、深圳中国画艺委会秘书长、深圳画院签约画家、《先风》艺术期刊主编,被多家媒体评为当代最具收藏投资价值花鸟画家。

艺术资讯

本报讯8月19日至25日,书画名家马顺先中国画研修班(梅州短训班)在梅州市华侨博物馆举行,来自梅州市各县(市、区)的书画家及美术爱好者30多人参加了此次培训。

据了解,马顺先为清华大学中国画高研班主讲导师、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深圳中国画艺委会秘书长、《先风》艺术期刊主编,被多家媒体评为当代最具收藏投资价值的花鸟画家。马顺先在教学中秉承清华学风、弘扬写意精神、倡导以古为师,以艺术创作为主线,坚持“临摹、写生、创作”三结合的教学原则,学习中国画理论、中国画传统技法,探索中国画新技法,研究传统经典名作中创作规律,学习对景写生的原型,在写生创作中发现独特之美。

此次培训活动上,马顺先针对中国画花鸟研修短训班的特点,引导学员们从欣赏到临摹入手,再进行写生和创作,快速构建了一套科学的教学体系。他要求学员师古而不泥古,通过写生示范,讲解花鸟画的构图与笔墨技法,强调写生要写心写感受,并将现代构成,材料巧妙应用其间,给学员带来全新的认识和感受。

为期七天的学习,学员们收获甚丰,纷纷表示,希望日后多举办此类学习班,让广大书画爱好者能在家门口获得更多进一步提升绘画水平的机会。(李少凤)

艺术评论

设色与造势中的大胆突破

在广东地域的当代画坛中,潜心钻研传统绘画的艺术家很少,而马顺先无疑是这少数群体中的代表画家。他在创作中讲求文人画的清雅品格,注重线条的勾勒变化和色墨的晕染趣味。而且,马顺先也十分强调画面中的生活气息,将生活的感悟、情感的寄托、思绪的涌动一一融汇其中。因此,在他的作品中既可以感受到对传统写意花鸟画中“情深境远”的汲取,也能体会到他对生活的关照,反映了一位当代花鸟画家的精神追求与艺术理想。

整体来讲,马顺先绘画的突出特点是在传统中延续了自己的坚持。自古以来,岭南绘画的特色是在色彩运用上表现得十分大胆,多以强烈的色彩烘托出一种热情、鲜艳、浓媚的气氛,再现了南方气候下生态环境。而马顺先的与众不同之处在于,尽管在创作中也较多运用设色和赋彩来丰富画面,但在色彩的视觉感受上明显大大降低了浓度与纯度,而是以水墨的淡雅来破解与调和色彩的焦躁,在色墨的相互晕染中呈现出了一种既清新脱俗又典雅精致的绘画语言。

马顺先虽以小写意花鸟著称于画坛,但在近年来的创作中更加重视块面线条的组合与造势,将大写意中气贯长虹的章法与畅快淋漓快感渗入其中。如在作品《和气致祥》的表现中,明显带给观者一种全新的视觉体验,他一方面坚持了传统花鸟画的书写性原则,另一方面强调了整幅作品中极具现代性的形式美感。特别是在笔墨语言的表现中追求团块式的构图方式,以大笔触刷涂来增强画面的设计感。而且在物象的塑造中,更在主观上大胆释放色彩感受,甚至在局部的构成中采用抽象化、模糊化和意象化的手法,带给读者一种多重维度的想象空间和丰富多变的视觉观感。如画中的一抹色块,或会感觉为浑厚的磐石,或是像一股耀眼的光芒,或是一瀑飞泻的流泉……画中题款也与整体的画面虚实相映,并把观者的视觉中心向右上方牵引,无论是从整体的气势,还是精微的细节,都可以看出马顺先在创作上的创新思考。

再如作品《含露琼浆》中,构图方式更加开阔,并精简地呈现了三大块面,以鲜活生动的笔触挥洒红黄色彩,在大块的虚空中相映成趣,并且多运用纵势的长线条与浑厚的横向笔触在不断的冲突中彼此打破,也让写意绘画中随性与自由的笔墨在不经意间充分地表现出来,让画面更加具有阅读性和趣味感。

另外,在观赏马顺先的作品时,画面气息中也萦绕着文人的诗意,这种诗意的体现是介于扑面而来的画意和画家内心流露的浓浓情意,由“画意——诗意——情意”构建了扣人心弦的画作。因此,从马顺先的花鸟画也体现了他对自然生态的热爱与寄托,通过思想感情抒写,反映了一位从传统中出新的花鸟画家的生活理想与精神追求。

(作者系中国国家画院研究员、《中国美术报》执行总编辑)

枝叶相间的结构性意趣

●尚辉

中国写意花鸟自21世纪以来便处在一个相对滞缓的发展阶段,这是由于经过近现代时期的吴昌硕、齐白石、潘天寿等几位艺术大师几乎把“金石气”入书、入画的方法用尽,所以,当代写意花鸟如何出新成为一个重大难题。画家马顺先在这方面做了有益的探索,并取得不错的成绩。

马顺先在创作上的新颖之处,得益于他在一定程度上避开了金石用笔的方法,如在巨幅作品《紫气东来》中,整体的画面结构处理非常独特而清新。倘若按照吴昌硕的绘画风格,则会更多地去突出紫藤的曲折盘绕,并借助线条的力度感来呈现花鸟画的意味和生趣。而马顺先则主要强调对平面色块的精心构置,但在设色赋彩上又不似崔子范那样色彩浓烈,较多采用大面积的淡墨挥洒以及金黄色调的铺染,在有秩序地变化中,增加了作品的平面构成美感。尽管马顺先有意弱化了紫藤的环绕曲线,但也保证了画面的整体感和统一性。由于马顺先的绘画风格是从中国传统的花鸟画中研习过来,所以他在藤花的处理上又与传统艺术风格接续,进而形成了其独树一帜的绘画特点。

马顺先在表现梅花、荷花以及较为少见的桂花时,一方面继承了传统花鸟绘画中大面积留白的构图方式,另一方面也在筹划枝叶的结构上体现了一种现代性的梳理感和组合感。这其中的巧妙点在于,马顺先并非是生硬地将画面进行支解或分割,而是通过一枝一叶、一朵一花的生长趋势来营造画面的离散与盘踞。从某种意义上讲,马顺先作品中的清新之感是来自于大面积的留白,以及隐藏在留白处枝叶相间的结构性意趣。尽管他的笔墨没有追求金石大写意绘画的苍茫与厚重,但也十分注重写意笔墨的简练与洒落,并显现出徐渭、黄慎等大家对他的熏陶感染。

整体而言,马顺先的作品是在追求清雅、淡逸和疏放,通过视觉形式上精美与趣味为画面平添了新鲜感,是其花鸟画中最引人注目的地方。

(作者系《美术》杂志社社长兼总编、中国美术家协会理论委员会副主任)

新闻推荐

梅州“半小时经济圈”再添新成员 梅平高速正式通车

深圳特区报广州8月30日电(记者严俊伟通讯员焦投轩粤交集宣)8月30日,梅州至平远高速公路全线建成通车。作为连接梅州市梅江区...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