蕉岭党建引领促发展,激发动力助脱贫 聚力发展有“方” 脱贫致富有“道”
近年来,蕉岭县按照“抓党建促脱贫攻坚”的工作要求,把党建工作与精准扶贫工作相结合,把基层党建工作融入脱贫攻坚的各方面全过程,探索党建工作与扶贫工作无缝对接的新模式,构建以党建为引领、统筹推进扶贫工作的新机制,集众智、聚合力,推动脱贫攻坚不断取得新成效。
党建聚合力
破解脱贫攻坚难题
近日,省委组织部发布了《关于表彰全省“百名优秀村(社区)党组织书记”和“百名优秀村(社区)党组织第一书记”的决定》,基于在脱贫攻坚方面作出的积极贡献,蕉岭县社会保险基金管理局派驻蓝坊镇峰口村第一书记曾劲锋荣获“优秀村党组织第一书记”称号。从2016年5月任峰口村第一书记至今年5月转任峰口村党建指导员,曾劲锋驻村已3年有余。
“刚到峰口村时,它还是个软弱涣散村,班子不团结,经济基础薄弱,很多工作比较落后。”曾劲锋说,他通过调研走访深切感受到,摆脱“思想贫困”,激发内生动力,是扶贫攻坚的首要任务。在接下来的半年时间里,他从峰口村的党组织建设着手,通过强化队伍建设、强化学习教育、强化基本制度建设、强化交心谈心活动、强化党组织后备干部队伍培养等举措,很快帮扶该村甩掉了软弱涣散基层党组织的帽子,有效凝聚起干事创业的合力。
“大家的心聚起来后,找准产业是关键。”曾劲锋说,产业扶贫是促进贫困户增收的有效途径,也是实现精准脱贫的重要途径之一。为此,他与扶贫队长、村“两委”干部一起招商引资,经过考察学习、认真研究,最后根据村实际情况选准黄金百香果种植项目,并采取公开邀请,结合公司资产、缴税、职工社保缴交方面情况认真比对后,选择了蕉岭县济民堂农业发展有限公司作为扶贫项目合作企业,最大程度保障此“造血”工程的帮扶效益。
为推动项目尽快顺利实施见效,曾劲锋继续围绕发挥党建引领作用,以县实施“三强四带”为工作载体,与村“两委”干部一起走村串户,号召党员同志带头奉献、主动帮扶,一周时间不到便成功集约了80亩土地。“当时村党支部委员林远平第一个自愿把土地拿出来,贫困户林仙强也第一时间自愿把土地拿出来,没有收取一分青苗补助。”峰口村党支部书记李高城感慨地说,人心齐、泰山移,土地很快“拿下”后,通过“公司+基地+合作社+农户”模式,带动村里所有贫困户入股享受分红并获得土地租金、务工等收入,让群众看到了脱贫致富的希望。
经过三年多的发展,峰口村集体经济收入从1.5万元增加到35万元,77户171名贫困户脱贫71户151人,预计到今年底可实现全部脱贫目标。值得一提的是,经第一书记和村“两委”干部齐心努力,共向帮扶单位广州南沙区黄阁镇争取到资金160多万元,在实施产业帮扶同时,还通过开展溪峰河河道治理、村道硬底化改造和建设村入口小公园等,实现村容村貌焕然一新。
一对一帮扶
脱贫致富倍增信心
“终于要熬出头了,生活也慢慢好了。”56岁的新铺镇象岭村村民李国忠感慨道。讲起近几年的生活变化,李国忠表示,首先要感谢村党总支书记刘友宏,他的一对一帮扶让他走出了困境,让他家生活越过越好。
李国忠是象岭村建档立卡的贫困户之一,家里先后有两个孩子上大学,加上自己身体长期有病等原因,导致家庭贫困。2016年该村实施党员一对一结对帮扶工作,刘友宏作为李国忠的帮扶人,通过对他家致贫原因了解与分析,制定了帮扶计划。“当时了解到他家两个大学生一年的学费要3万元左右,每个月还要2千多元生活费,生活确实辛苦。” 刘友宏说。
据介绍,为了提高贫困户的积极性,象岭村充分落实县针对建档立卡贫困户制定的发展种植项目奖补机制。刘友宏在积极向李国忠解读此奖补机制的基础上,主动帮他落实1000元的种子、种苗和肥料帮扶,让他重拾了耕作信心。经刘友宏多方协调帮助,李国忠顺利承包了15亩土地进行花生、水稻和玉米等农作物种植,每年可实现纯收入1万多元,并且通过以奖代补、入股分红、扶贫助学等形式创收近4万元。
得益于党员一对一结对帮扶,加上一个小孩大学毕业后开始就业,2017年李国忠家就实现了脱贫。而今年8月,他的第二个小孩也将步入社会,家里的经济负担将进一步减轻。“小孩不用我们负担了,刘书记又帮助我发展生产种植,生活肯定会越来越好。”李国忠高兴地说。
根据省市县关于新一轮精准扶贫、精准脱贫的工作要求,新铺镇根据“需求分析与需要引导”原则,制定了贫困户实际需求与先进党员负责结对帮扶的“一张表”。“"一张表"里记录了贫困户的家庭情况,包括劳动力情况、老人赡养、子女抚养、子女入学、身体健康情况和家庭迫切需求等,同时还有先进党员的帮扶计划、帮扶内容等,力求解决贫困户实际困难,帮助其谋划脱贫致富之策,党群合力攻坚拔穷根。”刘友宏说道。
为更好开展精准扶贫工作,在县镇党委指导下,象岭村实施党员“1+1”联系户制度,即1名党员结对帮扶1名贫困户,帮助他们转变思想观念,为他们提供致富信息,解决农业技术方面存在的各种问题,切实发挥党员服务作用。目前,象岭村全村98名党员干部结合自己的优势和特点都有相应的帮扶对象。
党建激活力
做足红色绿色文章
“以前没有产业的时候,在村里只是处理一些日常事务,现在要征租地、推进项目、发动群众参与,感觉每天都忙不过来。”三圳镇东岭村党支部书记吴仕兴说。
近年来,东岭村党支部积极发挥党的领导核心作用,依托东岭得天独厚的红色资源,以打造“红色村”党建示范工程为抓手,积极培育红色旅游、特色民宿、林下经济“三驾马车”,以红色精神发展绿色经济,为高质量打好脱贫攻坚战奠定了基础。
把“青山绿水、田园野趣”“红色资源”等这些农村的“沉睡”资源转化为扶贫产业发展的优势,对东岭村来说是一个新的探索。2018年,蕉岭县抓住东岭村被省委组织部列为第二批“红色村”的政策机遇,依托丰富红色旅游资源,探索开发利用这块红色土地上的多处“遗产”。“被评为"红色村"后,我们就开始谋划了,通过县委、县政府及镇党委、政府的帮助与指导,把原牖民学校有效地整合,最后形成党群服务中心、红星客栈和革命历史纪念馆一体化的场所,成为我们东岭特有的形式和资源。”吴仕兴说。
“从今年4月份至目前共接待人员1万多人次,基本上每个星期都有人来,周边县(市、区)和外省的游客都有。”红星客栈主管钟芬介绍说,客栈的房间都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命名,许多游客都对红星客栈里里外外都洋溢着浓厚的红色氛围印象深刻。走进该客栈的“富强”房,映入眼帘的是满满的苏区元素,红星标志、革命标语、解放军服装等装点着房间的每个角落,让人仿佛置身于革命根据地。“接待游客我们主要就地取材,用东岭村的鸡、鸭、香菇等招待大家,既可以保证食材的新鲜和原生态,又能带动本地贫困户增收。”钟芬说。
蕉岭县五福之乡长寿食品有限公司是东岭村党支部引进的一家公司,以“党组织+公司+基地(合作社)+农户(贫困户)”的发展模式,积极穿针引线,由公司提供技术指导,示范带动当地农户特别是贫困户种植香菇、灵芝、金线莲等特色农产品。村民可以把地租出去获得租金,也可以在基地里务工。“从去年下半年开始我就在基地做工,可以兼顾自己家的农活,做一天120元,当天结算。”贫困户徐春英说。“通过入股种植香菇、灵芝,收入比以前一年增加了六七千元。”贫困户吴春运表示。
五福之乡长寿食品有限公司目前已拥有食用香菇菌棒生产基地3亩、大棚种植紫灵芝基地7亩以及林下金线莲和香菇种植基地210亩,年产值可达800万元。该项目为东岭村约50位贫困户解决务工问题,有劳动能力的贫困户每人每年可增收2500元,村集体经济每年可增加5万元。自产业扶贫项目开展后至2018年底村集体经济收入从2.6万元上升至16.3万元。
撰文:汪敬淼祝银清
林剑湧廖静宜
摄影:汪敬淼
新闻推荐
蕉岭举办2019年食品安全宣传周主场活动 食用农产品“便民快检”受欢迎
近日,蕉岭县市场监督管理局联合县食安委成员单位在锡林公园举办了主题为“尚德守法食品安全让生活更美好”的食品安全宣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