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机枪架到肩膀上的丘胜元
梅江区计划对丘胜元的故居北联村茅坪进行改造提升(图为效果图)。
从上世纪80年代中期始的十几年里,每个月固定的日子,在梅县(今梅江区)西阳镇政府,都会迎来一位穿戴整齐,精神矍铄的农民老人,从工作人员手中接过数额不大的政府补助,然后兴高采烈地回家。他,就是来自北联村茅坪的革命老战士丘胜元。
从北联村茅坪到西阳镇政府,要翻山越岭,再搭船渡河,步行近十公里,丘胜元的子孙看老人年岁越来越高,体力越来越差,提出代为领取,但丘胜元却微笑着说:“我在乎的不是领钱,是领取政府的关心,说明国家和人民没有忘记我!”直至后期补助直接转到银行卡上,老人也从茅坪随儿子住到了梅城。
是的,国家和人民永远不会忘记那些抛头颅洒热血的革命先辈,是他们的英勇奋战和流血牺牲,才有今天祖国的繁荣强盛,才有人民的幸福安康。
英勇参战
加入中国人民解放军粤东支队
1926年出生的丘胜元,生活在贫寒之家,兄弟姐妹众多,早熟懂事的丘胜元年纪轻轻就帮父母分担了生活重担,15岁出门做工,到梅城学做木匠,几年学得一手好木工,原本可以安安稳稳做个木匠,谋取生活。
然乱世之下,哪有安稳?
国民党反动派到处抓壮丁,反革命。丘胜元所在的北联村及周边潮塘、塘青等村涌现了一批革命战士,丘胜元在乐潭坑林照生等人影响下,参加了游击队。1947年,北联在梅埔丰游击小分队的领导下成立了农会和民兵组织,丘胜元任民兵队长,民兵有168人。
粤东支队经常在梅埔丰地区开展武装斗争活动,动员这一地区的青年群众参军,西阳广大青年纷纷参军加入了部队。1947年10月,21岁的丘胜元离别新婚不久的妻子,与来自北联村、银义村、潮塘村的13位热血青年,在秋后收割完的农田里集合,宣誓为中国人民的解放事业不怕流血牺牲,奋斗到底。丘胜元也从而正式加入中国人民解放军粤东支队,在部队改名为丘群友。1948年12月后改编为中国人民解放军闽粤赣边纵队,丘胜元直属边一团一连。
1948年2月初,根据上级部署,丘胜元带领北联民兵、游击队配合平原游击队火烧金盘桥,并剪掉沿河的电话线,保证梅埔丰游击队整编。
1948年7月22日,粤东支队在丰顺伏击前来围剿梅埔丰边的省保安十六团独十一营及丰顺自卫总队。丘胜元所在的连队奉命配合支队伏击,不巧在大坑口与敌军遭遇。部队突击队和教导队当机立断,迅速抢占制高点,将敌人置于我军火力之下。
国民党部队参加战斗的共有700多人,是我军参战人数的五倍,而且敌人的军工设备精良。敌方凭借兵多械足的优势,向我军凶猛反击,战斗进入白热化。时任机枪班班长的丘胜元见状,让机枪手把机枪架到他的肩膀上,以自己的身体作为支点,对准敌人猛烈开火。
在丘胜元的带领下,我军气势如虹,奋勇杀敌,击毙官兵共100多人,缴获长短枪60多支,子弹1000多发。我军伤亡40多人,丘胜元亦在战斗中受伤,被敌人子弹打中右大腿。因其在战场上的英勇表现,党组织特批他在火线上加入中国共产党。
不计回报
“我的这些苦简直微不足道”
由于气候炎热,加上当时药物紧缺,医疗水平有限,丘胜元枪伤严重恶化,伤口腐烂,以致大腿部烂了一个拳头大的窟窿。经过一年多的治疗,他的伤情仍未有好转,军医建议截肢治疗,铁骨铮铮的丘胜元为了不拖累部队,告假回北联家中疗伤。
在部队两年多里,丘胜元没有睡过床,地板当床铺,冬天穿草鞋,夏天穿水陆鞋,吃饭没有用过碗,一只口盅既喝水也吃饭用,生活的艰辛难于想象。每每家人或朋友提起这些,他总是坦然说,比起那些为国捐躯的战友,“我的这些苦简直微不足道”。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与他同期的战友都由政府安排了工作,而他,响应毛泽东主席“到处都是干革命”的号召,毅然留在北联,当起了农民。
在北联几十年的农村生活中,丘胜元做过木匠、屠夫,更多的是上山、下地干农活,没有享受过特殊待遇,也从未去向政府要求过什么。上世纪70年代,时任梅县地区的领导正是他在游击队的上司,很多人鼓动他去找领导关照一下,但是丘胜元从未去找过领导,他说不能给领导添麻烦。直至上世纪80年代,战友向有关部门报告后,经民政部门调查核实,丘胜元才有了每月5元的补助,以后才一点一点慢慢增长到1000多元。
丘胜元为人平易近人,勤俭简朴,任劳任怨,热心公益。在北联的时候看到人行路边的草长高了,经常不计报酬,付出劳力,割去沿路的野草。在梅城生活的时候,与人为善,乐于助人,时常为小区义务打扫卫生,默默无闻为小区居民服务,直至90岁高龄。
丘胜元这种无私奉献、甘当无名英雄的精神,体现了一名共产党员的“功成不必在我”与“功成必定有我”的精神境界和历史担当。这种精神正是当下我们国家和时代所需要的。朱红娜
新闻推荐
兑积分 评星级 亮承诺丰顺县探索新时代文明实践志愿服务常态化长效化建设
●本报记者林玉莹“成功注册登记的志愿者,领取一本《汤西镇新时代文明实践志愿者服务证》,积分可以在这边兑换相应价值的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