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州全面部署、全市动员、全域推进乡村振兴,取得良好开局 奋力推动乡村振兴走在全省前列

南方日报 2019-03-20 06:42

图为梅县区丙村镇美丽的乡村景色。南方日报记者何森垚摄

梅州市委农办、梅州市扶贫工作局、南方日报梅州新闻部联合出品

策划:严亮汤凯锋辜昀玥

统筹:唐林珍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解决“三农”问题的总抓手。党的十九大报告对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作出重要部署。今年中央一号文件明确提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2018年,梅州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十九大精神为指导,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对广东重要讲话和重要指示批示精神,认真落实省委“1+1+9”工作部署,加强党委对“三农”工作的领导,以被列为省乡村振兴综合改革试点为动力,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奋力推动乡村振兴工作走在全省前列,走出了一条具有梅州特色的生态富民强市新路,乡村振兴工作实现良好开局。

当前,梅州市委从践行“两个维护”的高度,将乡村振兴列为在全省争先的“六项工作”之一,切实要求全市上下通过奋发有为、苦干实干,努力使梅州的乡村振兴工作走在全省前列。日前,梅州召开为期两天半的全市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工作推进会,互学互鉴、比学赶超,努力形成百舸争流、千帆竞发的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工作的新局面。

为给梅州力争乡村振兴工作走在全省前列营造浓厚氛围,梅州市委农办、梅州市扶贫工作局、南方日报梅州新闻部联合推出《乡村振兴·梅州行动——梅州扎实推进乡村振兴深调研》,透过一线调研,采集数据,捕捉案例,全方位展示梅州乡村振兴工作的创新做法、亮点、成效等,多维度展现梅州在乡村振兴方面的有效探索,为全省乡村振兴提供梅州方案和力量。

“这种模式有助于农村产业的发展壮大,很好!”“这个做法很符合乡村发展实际,值得推广!”……3月里小雨淅淅沥沥,但在乡村农作物种植大棚旁,大家边看边讨论,氛围热烈。

这是梅州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工作推进会的一幕。13日至15日,梅州召开全市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工作推进会,其间参会人员马不停蹄、夜以继日,实地参观梅州8县(市、区)推进乡村振兴工作现场。

一路走来,梅州大地春意盎然,梅州人民奋发图强,参会人员既看到了梅州的绿水青山,又看到了梅州的金山银山。当然,两天来行程近千公里,大家也看到了梅州存在的不足和短板。

“从总体上看,梅州大地山水美丽,全市上下行动迅速,乡村振兴走在全省前列有基础、有条件、有优势,完全有可能,关键是我们必须动起来、干起来、跑起来,奋力争先。”梅州市委书记陈敏说,梅州要以闻鸡起舞、日夜兼程、风雨无阻的精神状态,横刀立马、气壮山河,打好漂亮的乡村振兴持久战,打赢必胜的精准脱贫攻坚战。

●南方日报记者马吉池

向改革要动力

积极探索农村建设管理新模式

蜿蜒的松源河绕桃尧镇松林村而过,岸边金叶广场绿意盎然。广场一角各式健身器材整齐排列,三五村民正在锻炼。

松林村是新时期精准扶贫省定贫困村,近年来在推进贫困村创建新农村示范村过程中,这片荒芜之地摇身变成了休闲广场,在丰富村民生活的同时,也大大提升了松林村整体“颜值”。这个转变得益于“三清三拆三整治”的顺利推进。

“"三清三拆三整治"是新农村建设要做的第一步,也是非常重要的一步。”但驻村干部叶劲松说,要说服村民自愿拆除闲置的猪栏、茅厕,尤其是破旧的老祖屋,并不容易。“这其中既有传承守护的传统观念,也有群众关心的"三拆"是否有补偿、产权如何确认等问题。”为此,梅县区在具体的实践中,积极探索,找出了解决问题的办法——推行“地票制”,即对同意拆除的,采用统一丈量,做好每一户的四址指界和登记确认工作,然后统一公示,发给屋主地票(凭证),以明晰权属。

“有了"地票"我就安心了,以后也会更大力支持新农村建设。”村民张斯珠说。“地票制”的推行,有效打消村民对建筑清拆的后顾之忧,新农村建设也得以顺利推进。

40年农村日新月异,改革从来都是动力之源。面对推进乡村振兴走在全省前列,改革依然是乡村振兴的重要法宝。如五华率先全域推行垃圾分类处理,在15个镇布局建设63座“四位一体”生活垃圾分类中转站,实现垃圾清运和再生资源回收系统无缝对接。梅县区引入专业保洁公司处理农村生活垃圾,平远县河头镇和梅县区梅西镇、白渡镇、水车镇试点启动“垃圾兑换超市”有偿回收新模式……

同样,在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确权、“两权”抵押贷款等重点领域,梅州先行先试,改革不断取得新进展。作为全国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试点的蕉岭县已筛选9个试点村启动股权量化工作。“两权”抵押贷款试点成效明显,蕉岭县农村承包经营权抵押贷款累计发放454笔2.09亿元,五华县农民住房财产权抵押贷款累计发放336笔2.3亿元。中央财政扶持的100个村级集体经济发展试点村,实施项目建设176个。

实践证明,始终坚持向改革要动力,激活了梅州农村沉睡的资产和资源,从肌体内迸发出实现乡村振兴的制度伟力,大大激发了农民发展集体经济的内生动力,增强了群众改革的获得感。

向创新要活力

打造一批特色农业综合体

“以前这里就是一个垃圾场,大家都是绕着走。”作为今年梅州全市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工作推进会的一个现场考察点,蕉岭县新铺镇潘田村的变化让当地村民觉得不可思议。

如今,融合现代气息和客家元素的蕉岭(新铺)乡村振兴创业第一站在这里落成,波浪形的屋顶、黄白相间的色调搭配、飞机造型的门楼、功能齐全的设施配置,让不少人以为这里是新开发的旅游景点。

乡村振兴,创新是魂。在推动乡村振兴中,梅州各地结合本土实际情况,因地制宜,根据本地特色资源进行改革创新,以创新的活力不断为乡村振兴发展注入新动力。

“村里的柴房、猪舍都不见了,取而代之的是一栋栋新房和一条条水泥路,村民的精神面貌也不一样了。”自省级新农村连片示范区建设开始后,村民杨佐君见证了大埔县西河镇黄堂村的巨大变化。

梧高凤自栖,花香蝶自来。因看好黄堂村的发展前景,2015年,梅州市龙发生态旅游度假村有限公司入驻黄堂村,承包了张弼士故居旅游景区,进行整体保护、开发、打造。

同时,通过“公司+基地+农户”的模式,该企业集约了黄堂村村民约70亩田地,打造了荷花观光、莲子采摘产业,村里发动有劳动力的贫困户,成立了大埔县黄堂种养农民专业合作社,参与该产业基地的种植管理。

如今,通过企业的入驻,依托张弼士故居旅游景区,带动了当地农业和旅游产业的发展。西河镇黄堂村实现了土地变股权、村民变股东、农村变景区的改变,省定贫困村焕发出了生机和活力,村子热闹非凡,游客络绎不绝。

在梅县区城东镇玉水村,创新带来的活力也有效地推动了乡村振兴。

玉水村厨师资源丰富,这里半数以上的家庭有成员外出做厨,年薪20万元以上的厨师超百人,餐饮服务从业者人数超千人,一年带回劳务收入5000多万元。去年12月,乘着乡村振兴战略和粤菜师傅(客家菜)工程的政策东风,梅县区不断创新机制体制,将玉水村丰富的厨师资源与乡村振兴、精准扶贫相结合,打造玉水村“厨村”品牌,探索壮大客家菜产业的同时,带动村民增收致富。

在此基础上,梅县区还将其与文化旅游、产业发展相结合,策划实施了美食护照、美食地图等项目,并在玉水村发展集农家乐、民宿和种养基地于一体的农业综合体,打造一批客家菜名师、名菜、名店、名村,不断拓展客家菜在种植加工、市场营销、人才培养、技术服务方面的产业链条,推动梅州一二三产融合发展。

凝聚发展合力

以党建引领形成联动合力

在乡村振兴考察点梅江区上坪村,村道旁的“党建文化长廊”吸引了参会人员驻足观看,可以感受到浓厚的党建文化氛围。

一年来,梅江区坚决扫除梁义章团伙黑恶势力,以党建引领推动上坪村从软弱涣散村转变为先进村、示范村,助推基层组织振兴,用实际行动扭转了群众对村“两委”“不靠谱”的偏见。同时,通过修订村规民约,开展“传承红色基因”革命传统教育,全面提高上坪村党组织的政治领导力、思想引领力、群众组织力、社会号召力,确保政令畅通、基层治理扎实有序。

通过“微改造”,梅江区上坪村在村道的闲置空间打造了长约130米的鲜艳美观的党建长廊,将昔日臭水塘变身为美丽生态湖,“党建红”与“生态绿”和谐相融,辐射上坪村、上坪安置区、水白中学等周边地区,党建教育走进百姓日常生活,同时党员干部带头、群众志愿者齐参与,共同开展环境卫生整治,有效解决了城乡“二次元”结构问题,推进了城乡融合发展。

给钱给物,不如建个好支部。“上坪村能够迅速扭转局面,从后进变先进,离不开村党组织班子的努力。”参会人员纷纷表示。

乡村善治必然要求基层善政,发生变化的不仅是上坪村,梅州把选配基层党组织书记作为梅州市县镇组织工作的重中之重,及时调整撤换88名“四不”村党组织书记,向省定贫困村、软弱涣散村、集体经济薄弱村选派460名第一书记,通过实施基层党组织“头雁”工程,以组织振兴引领乡村振兴。

孤举者难起,众行者易趋。乡村振兴的实现,离不开政府的正确引导,也离不开农民的主动创造,离不开企业的有效参与,必须凝聚多方合力,立足长远,循序渐进。

“奋力推动梅州乡村振兴工作走在全省前列,必须凝聚各方力量,打好"感情牌""乡贤牌""企业牌""宣传牌",形成全市上下重农、爱农、兴农强大合力。”陈敏在全市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工作推进会上说。

当前,梅州正在大力实施乡村人才集聚行动,培育、发展壮大乡村专业人才队伍。同时启动“千企帮千村”行动和“新乡贤”回归工程,实施机关干部回乡联村工程。丰顺乡贤香港合生创展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朱孟依为家乡留隍镇捐资2.28亿元用于新农村建设;梅县区水车镇白沙村乡贤回乡捐资(投资)3800万元建设乡村集市、酒店、游乐设施和客服中心等,大大改善了该村的村容村貌,并带动乡村产业发展。大埔乡贤邓振龙捐资7000万元,支持家乡桃源镇打造“美丽新桃源”……

各方力量不断汇聚,梅州乡村振兴美好蓝图正在一步步变为现实。

■相关

梅州乡村振兴工作亮点

1.梅县区推行“地票制”,得到中央电视台《焦点访谈》节目专题报道。

2.丰顺县汤西镇大罗村岳潭拆旧复垦成为全省第一批唯一一宗拆旧复垦交易项目,完成复垦农用地43.081亩,获超2000万元资金支持。

3.五华县率先全域推行垃圾分类处理,建成52座“四位一体”生活垃圾分类中转站,实现垃圾清运和再生资源回收系统无缝对接。

4.平远县河头镇和梅县区梅西镇、白渡镇、水车镇试点启动“垃圾兑换超市”有偿回收新模式。

5.蕉岭县长潭镇白马村、兴宁市径南镇东升村等一批村庄,以美丽乡村建设为载体,盘活资源要素,建立村集体、村民和企业紧密的利益连结机制,推动农村发展。

6.梅县区在南口镇侨乡村成立首家由60%以上农户参股的乡村旅游专业合作社。

7.梅州全面完成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确权颁证工作,2037个行政村31349个村民小组完成集体经济组织清产核资,农村集体“三资”管理服务平台建设基本实现全覆盖。

8.蕉岭县全国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试点步伐加快,完成农村集体清产核资、成员身份界定等基础工作,筛选9个试点村启动股权量化工作。

9.蕉岭县农村承包经营权抵押贷款累计发放454笔2.09亿元,五华县农民住房财产权抵押贷款累计发放336笔2.3亿元。中央财政扶持的100个村级集体经济发展试点村,实施项目建设176个。

10.全市农村电子商务服务体系建设加快,电子商务进农村覆盖面超过50%,3家农电商获评省农业电商示范基地,占全省四成多;平远、大埔、五华获评国家电子商务进农村综合示范县。

11.梅江东山健康小镇等4个省级特色小镇正在加快规划建设,13个市级特色小镇和文旅小镇创建工作全面推进。

12.平远县泗水镇梅畲村和五华县棉洋镇天柱山引进企业兴建田园综合体,实现“一体六变”(土地变股权、村民变股东、村民变员工、村民变业主、村民变技师、农村变景区)。

13.大力夯实“综治中心+网格化+信息化”基层社会治理平台,积极践行政治、自治、法治、德治、智治“五治一体”的新时代梅州“枫桥经验”,2018年梅州市再次荣获“全国社会治理创新示范城市”称号,全市8个村获全国“民主法治示范村”称号。

14.深入实施“粤菜师傅”工程,将其与乡村振兴、精准扶贫相结合,打造一批客家菜名师、名菜、名店、名村,不断拓展客家菜产业链条,推动梅州市一二三产融合发展。目前,梅州有60多个“粤菜师傅”工程食材供应基地挂牌,玉水村获全省首个“广东厨师之乡”称号。

15.把选配基层党组织书记作为市县镇组织工作的重中之重,及时调整撤换88名“四不”村党组织书记,向省定贫困村、软弱涣散村、集体经济薄弱村选派460名第一书记。

16.梅县区、蕉岭县、五华县开展县直机关干部回原籍村挂点“回乡联村”活动,共选派1022名干部联系317个村,助力基层党建。

17.梅州已有362家企业助力精准扶贫和乡村振兴,计划用5年时间实现企业结对帮扶全市1500个行政村。

18.完成高标准农田项目建设19个、面积16.33万亩,在省对梅州市2018年高标准农田考核中,梅江区、梅县区、丰顺县、五华县、平远县等县(区)获通报奖励。

19.健全完善农村生活垃圾治理“户投放、村收集、镇转运、县处理”的长效保洁机制,全市已建成7座生活垃圾填埋场,2042个行政村完成垃圾收集点配置,农村生活垃圾处理率达95%,村庄保洁覆盖面达100%。

20.全面推进“厕所革命”工作,连续两年获得全国“厕所革命先进市”荣誉称号。

新闻推荐

梅州市多部门科学有效推进家庭教育 构筑“家+校+社”共育平台

市妇联举办亲子阅读活动,助推家庭教育。●本报记者林婉萍家庭教育是学校教育与社会教育的基础,事关每一个孩子的健康成长。...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