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建足球特区 培育城市发展新增长极 2019年梅州市政府工作报告首次提出“建设国家足球特区”,打造体育之城
五华奥体中心惠堂体育场被称为天使之翼。南方日报记者何森垚摄
草根足球的发展将热爱足球的市民聚集在一起。南方日报记者何森垚摄
女足四国赛在五华举行,图为中国女足与韩国女足比赛中,中国女足球员把握机会射门。南方日报记者何森垚摄
外教埃尔德与队员们进行战术训练。
南方日报记者何森垚摄
外国运动员来梅州比赛期间,在业余时间与梅州小球员们互动并合影。
南方日报记者何森垚摄
“正如报告中提到的,我们要带着感情认识足球、带着热情服务足球、带着激情振兴足球!”“将"建设国家足球特区"写进政府工作报告里,这是首次!”在刚闭幕的梅州两会上,代表委员们热议报告,其中,“建设国家足球特区”这几个字眼令人眼前一亮,心情为之一振。
梅州是足球之乡,有着发展足球的肥沃土壤。从1873年外国传教士将近代足球技术传到了五华县长布镇至今,历史长久,底蕴深厚,尤其是近年来职业足球、青少年足球在全省乃至全国不断创造佳绩,足球名片被重新擦亮。
随着振兴足球之路越走越宽,梅州正在探索发展以足球为重点的体育产业,提出“围绕打造国内一流足球城市,积极申报建立国家级平台"国家足球特区"”,培育城市发展的新增长极。
●南方日报记者陈萍汪思婷通讯员丘黎明
基础良好
梅州是全国唯一拥有
两支中甲、一支中超的城市
足球是梅州这座城市一大特色,发展好足球运动是一份责任,更是满足广大市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期盼。梅州提出要建设足球特区,应该具备“特”的条件和优势。业内人士认为,梅州在足球发展方面,具有“文化底蕴、球队人才、群众基础、政府帮扶”这四大方面的优势。
首先是梅州的足球文化底蕴深厚。梅州的足球运动发展已有140多年的历史,五华县是中国内地现代足球的发源地,也是球王李惠堂的故里。早在上世纪五十年代末,梅州被誉为“足球之乡”,足球运动成为梅州人民最为广泛的体育运动项目,整座城市的足球氛围和热度从未消减。
在球队方面,梅州是全国唯一拥有两支中甲、一支中超的城市,五华县也是全国唯一拥有男子中甲、女子中超球队的县级城市。“梅州是足球之乡,有很好的足球底蕴,足球人才众多。”梅州市人大代表杨亚文说。的确,梅州给国家输送的优秀足球运动员达300多位。足球人才的培养一直是梅州的重点,特别是通过完善顶层设计,抓紧抓实青少年足球工作,成为全国15个中国足协青训中心之一。
近年来,梅州市体育局加强市县体校改革、完善各级后备梯队。“市县体校是梅州足球人才培养提高的主要阵地,而校园是青少年足球人才的培育和普及阵地。”梅州市体育局相关负责人说,目前全市构建了全国校园足球特色学校83所,省校园足球推广学校138所,市校园足球特色学校286所,市级以上的足球传统项目学校24所的青训普及培养平台。
此外,梅州每年开展校园足球四级联赛,每年赛事达2300场次。“全市校园足球运动员达1万人,参与足球活动学生人数达25万人,约占全市中小学生总数的40%。”梅州市体育局相关负责人说。
如果说校园足球让梅州足球的根系更加扎实深入,那么草根足球则让足球的土壤更肥沃。据统计,今年春节期间,梅州举办的各类足球赛事共65项831场,3.3万多人次参与比赛,近百万人次现场观看了比赛。梅州市民对足球的热情,借助草根赛事的平台得以释放,在梅州大地呈现一派欣欣向荣的景象。
从梅州草根足球的遍地开花,可以看出梅州拥有极为深厚的群众根基。去年,梅州共举办群体赛事活动9600多场次,其中足球赛事4266场次,基本覆盖了全市企事业单位、机关、县镇及乡村。梅州正逐渐形成一个庞大的民间“绿茵场”。
面对民间旺盛的足球需求及参与热情,梅州大力完善场地建设,努力解决足球爱好者对场地“供不应求”的烦恼。目前,梅州各类足球场地达到800多块,实现人均拥有场地数量达到1.85块/万人,指标居全省首位。
一直以来,梅州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足球事业的发展,2009年更是在全国足球发展处于低谷时期提出振兴足球,出台了一系列政策,举全市之力振兴足球。从2010年出台《梅州市振兴“足球之乡”十年规划》开始,先后在2013年、2015年、2017年继续出台《梅州市关于加快发展足球运动的实施意见》《梅州市足球综合改革方案》《梅州市振兴足球三年行动计划》等多项政策,全力支持梅州足球事业的发展。
目前,梅州成功探索了一条“政府主导、企业支持、社会参与”的山区足球发展模式,社会、青少年、职业足球全面发展,振兴足球工作取得良好成效和历史性突破。
足球为媒
展示球乡城市风采
小足球踢出大事业
足球之于城市,是锦上添花。纵观世界,因足球而闻名的城市不在少数。因为有了切尔西俱乐部,斯坦福桥这个位于伦敦富勒姆区的小地方才出现了常年不断的游客;因为一支球队爱上一座城,球迷首先想到的是曼彻斯特……足球对于一座城市的意义不言而喻,作为世界第一大运动,足球的魅力可以跨越国界、沟通感情、交流文化。
对梅州而言,足球文化逐渐成为城市文化的一部分,更将成为展示梅州城市形象的窗口。
今年1月,梅州举办了“一带一路”客家杯国际足球邀请赛,仅开幕式当天的售票额就达到70多万元,整个比赛带动观赛10万人次。数据显示,足球作为世界第一大运动,其巨大的影响力能转化为可观的经济效益。在全市瞩目的足球盛宴背后,梅州涌现出一批以足球为媒的产业,例如竞赛表演业、文化旅游业、培训服务业等。
“报告里面说,梅州要以足球为重点,带动体育产业,带动足球赛事,来提高梅州的经济效益。”梅州市人大代表张干先表示,报告中的这些内容对发展足球具有很强的指导意义,
近几年,梅州积极构建面向“一带一路”国家、地区区域性的、“四大杯”、“四大联赛”等打响口碑的国际性、全国性品牌赛事,以足球为媒,凸显梅州足球城市的品牌,借赛事联络感情,不断创造发展机遇。
依托悠久的足球文化资源,梅州凭借良好的足球基因,努力谋求足球产业发展的同时,坚持把振兴足球与加快城市发展结合起来,把足球之乡品牌与城市文化价值互融共进,大力发展足球运动相关产业,全力谋划推动一批足球基础设施和足球产业发展项目。
目前,梅州完成了全市体育产业规划,出台了产业引导政策,全市共有280个体育市场主体,2017年梅州市体育生产总值11.74亿元。此外,全国首个体育综合体五华横陂足球小镇建设有序开展,届时将成为拉动梅州足球经济发展的新引擎。
足球属典型的高附加值与产业包容性极强的项目,对梅州来说,发展足球产业是做大做强体育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足球产业为梅州提供了一个足球运动和市场振兴的平台。”业内人士表示,梅州当地可以利用各类足球赛事带来小镇的“体育+”繁荣,延长产业链,形成辐射型的产业发展路径,从而实现产业与城市的共生共赢共享。
振兴再加码,今年梅州提出创建足球特区,充分体现了梅州大胆改革创新,打造一流足球运动城市的信心,实现“小足球踢出大产业小足球带出大事业”的目标。
据了解,建设足球特区是以区域足球发展来推动足球发展水平的提升,这对“足球之乡”梅州来说,既是机遇也是挑战。通过建设足球特区,更加突出梅州城市发展特色和城市名片效益,推动梅州城市发展的转型升级。
建言献策
建设国家足球特区正逢其时
近年来,梅州的足球比赛越来越多,级别也越来越高。今年1月1日至9日,梅州举行第一届棕榈·客家杯“一带一路”国际足球邀请赛,来自不同国家和地区的球员们在绿茵场上奋勇拼搏,给球乡的人们带来了视觉上的享受和狂欢的快感。
顽强拼搏的体育精神在这片拥有悠久足球历史的土地上延续、传承,每一次比赛日就是一场关于足球的节日,球迷们盛装打扮,在观众席上摇旗呐喊,一片欢腾的景象,这些都是足球给人们带来的快乐,为这个城市增添了活力。
梅州人爱看足球、踢足球、议足球,发展足球产业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梅州从绿色发展方面选择足球产业是非常正确的,我作为业余足球爱好者,觉得这股春风来得非常及时,为以后梅州足球长期发展指明了方向,我非常期待!”梅州市人大代表杨亚文说,由于工作的原因,他常常出差,在走过许多城市之后,他认为梅州的足球氛围在国内来说算是比较好的。
“振奋!我们将"带着感情认识足球、带着热情服务足球、带着激情振兴足球",看到政府如此重视足球,我们更有信心了!”梅州市人大代表张干先表示,政府工作报告里关于足球的内容给他打了一剂强心针。
华南师范大学体育科学学院教授谭建湘认为,梅州将“建设国家足球特区”写进政府工作报告里,体现了政府对发展足球的重视。
看完报告在兴奋之余,代表委员们还建言献策,提出了他们在一线看到的问题,“建议政府加大基础性投入,多建一些公共足球场等,还有用于发展足球事业的项目,用地指标方面要适当倾斜,我认为目前做得比较好的是五华和梅县,希望其它县也可以做得更好一些”,杨亚文说。
张干先是梅江区体育学校的校长,在日常工作中,他认为足球教练员的业务水平还需提高,“建议政府大力培养更多优秀的教练员,同时引进外面的优秀人才。青训方面需要政府大力支持,才能为梅州足球培养更多的人才。”
在探索发展足球产业方面,五华县一直都是敢闯敢试,在看了政府工作报告后,五华县体育局局长廖焕雄表示,目前五华重点打造的足球小镇建设行动快、效率高,已初具规模,“今年足球小镇将基本建成,真正实现足球产业与赛事相结合。我们的目标是把足球小镇打造成全国特色小镇的标杆。”
“办好"两甲一超"主场赛事,兴建足球特色小镇,让小足球踢出大产业,让小足球带出大事业。”在梅州市政府工作报告中,“足球”这两个字出现了20余次。
声音
华南师范大学体育科学学院教授谭建湘:
发展足球产业有助于城市转型升级
当前足球改革发展已上升至国家战略的高度,梅州此时提出建设足球特区顺应当前的时代需求。足球产业是朝阳产业、绿色产业,梅州大力振兴足球将加快构建布局合理、特色突出、结构优化的绿色产业体系,促进梅州城市转型升级。
梅州市人大代表杨亚文:
建设足球特区为梅州足球长远发展指明了方向
梅州从绿色发展方面选择足球产业是非常正确的,我作为业余足球爱好者,觉得这股春风来得非常及时!为以后梅州足球长远发展指明了方向,梅州的足球氛围在国内来说算是比较好的。
梅州市人大代表张干先:
做好青训为梅州足球人才打下坚实基础
青训方面需要政府大力支持,才能为梅州足球培养更多的人才。建议政府大力培养更多优秀的教练员,提高现有教练员的职业技能,同时引进外面的优秀人才,开拓视野。
五华县体育局局长廖焕雄:
希望梅州走出一条职业足球特色道路
梅州有三支职业足球队,他们创造了很多个第一。但我们也要看到中国职业足球的温度在下降,目前职业足球只有放血,没有造血,自身的维持能力极低,靠政府企业吃饭,踢政策足球。希望梅州在这方面走出一条特色之路。
记者观察
振兴足球
需要青训与职业足球
“两条腿”走路
虽然中国足球依然是广大球迷心中的痛,但放眼全国,振兴足球在各地开展得红红火火,不少城市在某些方面做得颇为出色,例如上海金山区的体教结合、武汉的青训模式、淄博的足球历史文化保护、成都的职业足球崛起等,都值得梅州参考和借鉴。
青训是发展足球的根基,而青训基础薄弱一直是中国足球发展的短板。作为中国足球发展首批五个试点城市之一,武汉市近年来在推进校园足球普及中,通过体教深度结合、政府购买服务、社会力量参与等方式,搭建起相对完善的青训“金字塔”体系。
所谓的“金字塔”体系,是按照“区级、大区、市级”三级青训体系,绘制全市青训地图。每年选拔校园足球优秀苗子进入区级青训中心进行系统训练,优秀者选送到大区青训中心进行强化训练,再经选拔后输送到市级青训中心,由从西班牙聘请的高水平教练团队进行拔高培养。该市20个区级青训中心在训运动员超过2300人,其中规定女子球员不少于20%。同时,在市级青训中心开展训练营项目,安排高水平外教对2002至2010这9个年龄段的市级青训中心中的优秀运动员进行强化培养。
真正意义上的足球城市,足球应该是城市的一个漂亮标签,是一种生活方式的存在。放眼全球,欧洲的不少城市便是如此。鉴于此,记者认为,除了做好青训外,梅州还要引导好职业足球俱乐部的发展,实现“两条腿”走路,这样才能真正成为足球城市。
英国著名的足球教练巴斯比曾说过:“你踢球不仅仅是为了成绩、球队的荣誉,为了扬名立万、赚钱。你在老特拉福德的梦剧场踢球,代表的是萨福德地区20多万人的利益。他们属于劳工阶层,你代表的是这个阶层的生活和梦想。所以你必须踢得好看,踢出精彩,踢出梦想。”这是足球点燃城市梦想最好的诠释。
一座城市足球文化水平发达与否的最直接体现是这座城市所拥有的职业足球俱乐部的数量和质量。一座城市足球运动的开展,足球人口和球迷数量的增加,必然催生高水平的球队和足球俱乐部。一座城市完整的足球生态链的终端就是职业足球,一座城市足球文化建设的塔尖就是活跃在顶级职业联赛里的球队。
根据资料显示,英国政府针对职业足球产业的政策设置体现出以实现最大经济价值为导向的市场化特征,政府并不过多地进行政策规制,而是按照市场经济的规律,通过合适的政策调节来服务于职业足球产业的发展,并在场(馆)建设以及安保等方面予以相应的扶持,这些政策的实施促进了英国职业足球产业的快速发展。
新闻推荐
林冬芳入选2月“中国好人榜” 梅州市彭志昉、刘方舒入选3月“中国好人榜”候选人名单
本报讯(记者王玉婷)中央文明办日前发布了2019年2月“中国好人榜”。此次全国共有103人入选“中国好人榜”,其中,“广东好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