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之乡梅州花式闹元宵,展多彩民俗魅力 看龙腾虎跃 观花灯火把 逛老街庙会
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丰顺埔寨烧火龙闹元宵。南方日报记者何森垚摄
大埔县百侯镇迎龙珠灯。袁群华摄
兴宁市径南镇星耀村火把节闹元宵。张柳青摄
“梅州的元宵太热闹了,从白天热闹到晚上。”“我们梅州的元宵活动太多了,大家都参与进来,这才是客家元宵的味道!”世界客都春意浓,欢天喜地元宵闹。元宵之日,梅州大地喜气洋洋,各地都以不同的形式庆祝。
菜花灯、龙珠灯、迎灯,灯灯璀璨,既有文化底蕴深厚的非遗表演,又有说不完的客家风俗。逛庙会、烧火龙,举火把,场场活动热闹,点燃新年新气象,客家人以此祈求新的一年风调雨顺,人丁兴旺。
梅江区:
庙会里寻找记忆中的年味
舞龙舞狮队伍“翻腾跳跃”、敲锣打鼓为商户和群众送上祝福;五颜六色的灯笼将修缮的历史文化街区装扮得别有风味;猜灯谜赏花灯传统民俗活动吸引市民争相参加;八角亭传来婉转动听的汉乐演奏,夹杂着阵阵掌声……梅江区金山庙会于上午9时正式启动后,元宵节庆的热潮节节高涨。
千年嘉应,有着独特的魅力与厚重的传统文化。每逢元宵佳节,张灯结彩,人们逛庙会、赏花灯、吃汤圆,品民俗戏曲、看舞龙舞狮,好不欢乐。
人们结伴在庙会上品老街汤圆、金山牛杂、手工肉丸、盐焗食品等传统客家小吃,欣赏着传统“龙狮”表演。沿途的舞龙舞狮、客家服饰秀、花车巡游等让人应接不暇,充满浓浓的年味和古味。不少市民和游客参与到花车巡游中,边拍照边游走于老城之中,饱览千年古韵。
“闹八音”为客家地区流行的一种民间音乐,以头弦、唢呐、洋琴、椰胡、二胡、竹笛,并配与小锣、小鼓、木鱼、大铜锣等演奏弹唱,用一种独具客家地方特色的艺术风格奏响节日愉悦欢庆乐章。
元宵节当日,在梅州市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八角亭举行了一场热闹的“闹八音”活动。广东汉乐汉曲音乐会八音荟萃、好戏上演,三场吹奏艺术展演精彩不断,为传统元宵佳节增添佳音。
不远处,学生们齐聚学宫,向孔子行叩拜礼,朗诵儒学经典《论语》中的片段,以雅正的形式感受先师孔圣魅力。以此激励同学们珍惜读书机会、勤奋学习,同时通过拜孔圣人这种特别的方式,弘扬中华优秀的传统文化,传承中华传统美德。
据介绍,本次活动分为第四届客家风情文化旅游节暨金山庙会活动启动仪式、客天下元宵喜乐会启动仪式、八角亭闹八音、梅州学宫拜孔圣人4个部分,意在让人们找回旧时的记忆、记住浓浓的乡愁。
同时,人们还可以体验打糍粑、传统草艺编织,观赏捏面人、糖话、说书等民间技艺,参观客家四瑞、民俗物资和客家风情作品,全方位体验传统文化艺术的魅力。
记者黄思华通讯员曾仕谦
大埔县:
古镇迎龙珠灯700多年民俗活动魅力不减
有灯无月不娱人,有月无灯不算春。元宵佳节,一年一度的梅州市大埔县百侯古镇迎龙珠灯活动在百侯镇侯北村拉开序幕。
当天下午5时30分,在侯北村崇德堂,记者看到鲜艳的灯笼组成一条蜿蜒的红色“巨龙”,围观的村民欢声笑语,可以感受到现场欢乐喜庆的氛围,活动吸引了当地村民以及外地游客、摄影爱好者等围观。
百侯镇迎龙珠灯活动历史久远,有七百多年的历史,全省独一无二,现已是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龙珠灯是侯北萧氏传统的宗事活动,龙珠灯活动经费,由各堂各户捐钱赞助,后来渐渐变成元宵习俗流传下来。“百侯元宵节迎灯盛会,能凝聚村民感情,增进团结,促进和谐村风的形成。”百侯镇文化站负责人丘国杰说。
据悉,传统龙珠灯队伍一条约45米长,每支队伍由108个八角灯笼连接而成,上面绘制有书法、绘画、剪纸等民间艺术,一支传统龙珠灯队加锣鼓队需要约35-55人参与。另外,今年百侯龙珠灯和以往大不一样,有兰陵龙珠灯队、鸳鸯祠小小锣鼓队、兰陵醒狮队、还有崇德和兰陵龙珠灯盘龙活动。
“以前农村相对封闭,当地村民很少外出,龙珠灯执手多为妙龄女子,锣鼓队击打手则是年轻俊男,因此龙珠灯活动为当地未婚男女提供了更多互动交流的机会,是一种别样的联谊相亲形式。”侯北村村民、龙珠灯传承人萧晓雄说,迎龙珠灯活动中,各龙珠灯队伍在总祠取灯后,便向全村各户游走,灯所到之处,村民都点好香相迎,迎灯接福,祈求新的一年心想事成,生活如红灯笼一样红红火火,圆圆满满,一年到头风调雨顺,国泰民安。
迎灯活动在大埔县流传已久,每年正月初四到十六期间,大埔县各镇(村)各姓宗族按不同时间进行迎灯活动,这段期间,大埔城乡一片热闹欢腾的景象。
记者马吉池
通讯员刘招迎罗文燕
五华县:
下坝迎灯节万人游街五百年传承不间断
梅州五华县也迎来了一年一度当地最有传统特色的民间闹元宵活动——五华下坝迎灯,喜庆的场景、生动有趣的花灯游行等吸引了近万名群众夹道观赏。
夜幕还未降临,五华县下坝村的沿江路早已人山人海,大型迎灯会将在这里上演。晚上8点45分,精彩的文艺表演过后,迎灯游行活动正式开始,近万名群众到现场参与“迎灯”,现场锣鼓喧天,甚是热闹。
迎灯现场,只见游行人员身着盛装、手举各式唯妙唯俏的花灯组成28支游行队伍,在炮仗、锣鼓、舞龙舞狮的助威下,逐一沿下坝堤经过观礼台,进入大新街、老街等水寨圩街道,沿途的人家无不欢呼迎接,共同分得这份喜气和福气。随后,各支游行队伍再回到各自祠堂,进行升灯、猜拳、斗酒、喝“新丁”酒等活动。
据了解,下坝迎灯游行闹元宵是起源于明朝成化年间的中国传统民俗活动,时间定于每年农历正月十五,在水寨老圩(今为河东镇)擎灯游行。下坝迎灯是下坝村民为纪念七世祖周仙兴修水利造福百姓而流传下来的民俗,至今已有将近六百年的历史,是当地最有传统特色的民间闹元宵活动,被列入广东省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现在生活越来越好,更需要把我们传统的习俗保留下来,不仅是节日的一种活动,更是我们宝贵的文化。”参加活动的张先生说。
记者汪思婷通讯员张炳锋
丰顺县:
万民同乐城不夜银花溢彩景长春
“我连续三年元宵节都跟我的亲人朋友来埔寨看烧火龙表演,每年的观看体验都不一样,今年的火龙表演有新看点。”家在汕头的陈女士说,今年是十二生肖中的猪年,火龙也特别添加了“猪”元素,使活动更加接地气、丰富多彩。
闻名海内外的埔寨烧“火龙”是埔寨镇村民闹元宵的独特传统节目,历年来火龙都是由各村乡贤捐款,村里组织村民进行制作。“埔寨火龙”由铁丝、竹料、纸等扎成,绘上鳞、角、爪,龙首至龙尾长达数十米。在龙身上安装烟花、炮竹、火箭多达数千枚,龙头、龙尾装的火药更数不胜数。2008年6月,“埔寨火龙”被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我们今天一行特地赶回家乡,就是为了看看家乡的变化,当知道我们家乡的菜花灯荣获广东省第七届花灯文化节金奖的时候,我们感到很开心。”新加坡丰顺会馆陈廷雷说道,将会通过更多方式宣传家乡砂田镇砂田菜花灯节,让更多人知道这种独特的客家风俗。
火树银花元夕夜,彩灯万盏熠霞流。菜花灯节现场,四乡八村的农民在当年“生肖灯”的导引下,肩擎几百米长的菜花灯长龙,彩花舞灯,游村串户,人潮如织,灯火如昼。他们也会将家乡菜花灯通过不同形式向在外的乡贤宣传。
在元宵节庆祝春天丰收,恭迎“菜花灯”的民俗全国少有,是客家人一种独有农耕丰收庆典活动。“砂田菜花灯含意美好,“菜”寓为财,“花”寓为男女丁口,篾圈花环寓为“繁”,石菖莆寓为昌,连接起来寓财丁兴旺、繁荣昌盛之意”。梅州市非物质文化传承人杨永红,12岁就跟着父亲学习制作菜花灯,他告诉笔者,制作菜花灯的原材料都是就地取材的,寓意美好。每年元宵前,砂田镇的村民就开始制作菜花灯,以庆祝元宵佳节,祈求五谷丰登、风调雨顺、人丁兴旺,既丰富了村民的文化活动,又凝聚了族群之间亲情友情,形成和谐淳朴的村风民风。
记者黄培强通讯员胡金辉
兴宁市:
流传300年星耀火把节祈福来年风调雨顺
在“中国传统村落”兴宁市径南镇星耀村,举行了一年一度的火把节。晚7时许,火把节点火仪式正式开始。星耀村数十村民手持火把,在小广场立着的“火炬”旁,点燃火把,而后他们来到广场上,点燃四面八方聚集而来的市民、游客手中的火把。“星星之火”开始蔓延广场。
待所有火把都被点燃后。村中长者手举“星耀闹元宵”的牌匾灯,舞狮队、锣鼓队紧随其后,千余手举火把的村民、游客组成的游行队伍跟着牌匾,沿着村道浩浩荡荡向前游行。总路程大约3公里,最终返回起点处,举火把的队伍好似一条“火龙”穿梭在村道之中。村里家家户户张灯结彩,每经过一户人家,留守家中的村民就会出来燃放鞭炮和烟花,场面十分壮观,闹元宵的气氛不断推向高潮。
火在兴宁带有兴旺发达、越来越红火的寓意。兴宁径南星耀村的火把节至今已流传300多年。相传康熙年间,星耀村罗氏基祖举着火把找到落基地,为了纪念这一事件,诞生了火把节。每年元宵,星耀村村民与亲朋好友、游客齐聚一堂,举火把游村道闹元宵,祈福新一年风调雨顺、兴旺昌盛。
该村村民告诉记者,火把为村民自制。据了解,火把以竹筒、草纸、煤油为材,把竹子砍成合适的长度,在竹筒空心部分较短的一头,倒入煤油,再塞进草纸,火一点草纸就会燃烧,火把就做成了。
从梅州城区特地赶往星耀村参加活动的李女士说,她每年都会带着孩子来参加活动。“让孩子感受传统的习俗,感受元宵节的氛围。”
记者张柳青
通讯员黄佑鹏钟思婷刘海阳
新闻推荐
火树银花不夜天 市民元宵多流连 昨日是中国传统节日元宵节,梅州市各地纷纷拿出“拿手好戏”,开展了丰富多彩、形式多样的民俗活动,让市民热热闹闹过佳节、欢欢喜喜闹元
埔寨烧火龙蔚为壮观,吸引各地游人前来观看。(吴腾江摄)兴宁市宁新街道大圳村花螺墩长兴围屋上演传统民俗活动烧烟火。(林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