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树银花不夜天 市民元宵多流连 昨日是中国传统节日元宵节,梅州市各地纷纷拿出“拿手好戏”,开展了丰富多彩、形式多样的民俗活动,让市民热热闹闹过佳节、欢欢喜喜闹元
“花式”闹元宵民俗年味浓
昨日,由梅江区人民政府主办的“千年嘉应情、诗画梅江梦”系列之梅江区第四届客家风情文化旅游节暨金山庙会活动在文化公园广场拉开帷幕。
上午9点,活动在主会场——文化公园广场启动。欢乐游园区、灯谜竞猜区早已人潮涌动,DIY花灯、猜灯谜、真人飞行棋等互动展位吸引市民前来体验。美食区则云集了老街汤圆、金山牛杂、手工肉丸、盐焗食品等各类传统客家小吃,令人怀念的“老味道”引得群众前来品尝。传统“龙狮”也赶赴现场表演助兴,现场“闹味”十足,群众笑声和现场锣鼓声融成一片。沿途的舞龙舞狮、客家服饰秀、花车巡游让人眼前一亮,集中展现和传递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成为梅城一道流动的风景线。与之“邂逅”的市民纷纷上前拍照,跟随巡游队伍游走于古韵悠悠的江北古城。
位于江北南门的特色活动点精彩不断。在八角亭举办的广东汉乐汉曲音乐会八音荟萃、好戏上演,三场吹奏艺术展演精彩不停,为传统元宵佳节增添佳音。梅州学宫里100名学生齐向孔子像行叩拜礼,高声诵读《论语》等学习儒学经典,文化之乡书声萦绕。
在梅州客天下分会场,元宵喜乐会也吸引广大市民和游客前来游玩。免费吃汤圆、猜灯谜、敲锣鼓等互动让百姓喜笑颜开,做糖画、打糍粑、炙娘酒、草艺编织等传统技艺展示,以及“非遗”文化展演让人目不转睛,让群众度过了一个“客味”十足的元宵佳节。
(江婵曾仕谦钟伟才)
赏灯大过年热闹赛春节
兴宁市
在兴宁,素有“赏灯”大过年的说法。每年元宵节前后,兴宁各地都会举行赏灯活动,热闹盛况堪比春节。
兴宁赏灯从正月初九开始到正月十七,每家每户的赏灯时间各不相同,但最多家族集中在正月十二到十五这几天。每当此时走在兴宁的大街小巷,随处可听见烟花、鞭炮、锣鼓声此起彼伏、连绵不绝,整座城市笼罩着喜气洋洋的节日氛围。
赏灯最重要的是“升灯”仪式,在家族众人的见证下,“新丁代表”一同把花灯“请”进祠堂并升起。升灯后,现场鞭炮不断,锣鼓喧天,气氛热烈。有些家族还会举办一些不同于兴宁其他地方的特色活动。在宁新街道大圳村花螺墩长兴围屋,每年赏灯日都将上演独具特色的传统民俗活动——烧烟火。
记者在长兴围屋看到,烧烟火时,全村男女老幼齐聚在祖屋正门前,由一名“新丁代表”将烟火架上名叫“企盆”的烟火点燃,再由另一名男丁上下拉动烟火,烟火燃烧过程中锣鼓声和烟花爆竹声持续不断。据了解,“企盆”共有五层,在上下拉动的过程中分层脱落,每一层都有不同的吉祥人物和动作变化,代表着不同的故事和寓意。现场“火树银花”点亮整个夜空,欢笑声、锣鼓声和烟花爆竹声交织在一起,特别热闹和壮观。
(陈思杰钟思婷刘海阳)
璀璨火把节家家祈丰年
兴宁星耀
元宵佳节,兴宁市径南镇星耀村迎来了该村的年度盛事--火把节,吸引不少市民和游客前来观赏和参与。
晚上七点,众多前来参加活动的市民游客汇聚在星耀村文化广场,现场人头攒动,锣鼓喧天。广场边上竖立着一支大火把正熊熊燃烧,每个人手上也举着一支由绿竹制作的长火把,激动地等待活动开始。
晚上七点半,村中长者在大火把中燃取火种,随后,族人、游客纷纷点燃火把。仅仅几分钟,几支火把上的火种就迅速在广场传遍,人们手持火把照亮了夜空,现场气氛也愈加热闹。
随着出发信号的发出,村中长者手举“星耀闹元宵”的牌匾灯,与锣鼓队一同带领数百米长的队伍穿村巡游,总路程大约3公里,最终返至起点处,火把队伍在星夜中宛如一条长长的火龙。村里家家户户张灯结彩,队伍每经过一户人家,留守家中的人便出来燃放鞭炮和烟花,全村锣鼓喧天,鞭炮轰鸣,烟火璀璨,热闹非凡。
据了解,火把节在星耀村已流传了300多年,每年元宵节都家家热闹,处处欢腾,以独特的祈福风俗祈求新的一年兴旺、吉祥。来自兴宁市新圩镇的古女士说:“早就听说火把节很热闹,今天慕名前来参加,带家人来这里一同欢度元宵。”
(陈思杰钟思婷刘海阳)
锣鼓千家沸此宵彩灯十里正迢迢
大埔侯北
元宵夜除了吃元宵,大埔人还有迎灯的习惯。所谓迎灯,就是各姓氏宗族举办的游灯踩街活动。近千年历史传承,在大埔众多迎灯活动之中,以大埔县百侯镇侯北村的迎灯最为热烈。
“灯亮咯!大家敲起来。”下午6时许,百侯古镇人声鼎沸,“咚咚咚”伴随着渐密的鼓点,游灯正式启动,龙珠队伍精神抖擞,走在队伍前面的是“萧氏”“迎丁”牌匾,紧接着是五显灵官大帝队、鸳鸯祠小小锣鼓队、上村龙队、崇德堂龙珠灯队等队伍。
跟随着“高灯”,龙珠灯队集聚崇德文化广场、侯北村村委、鸳鸯祠广场,先后围成“盘龙”“添丁”及“招财”阵型,寓意添丁发财、风调雨顺。夜色下,上百人组成的龙珠灯队宛若彩龙,徘徊于丹楹刻桷之间,美轮美奂。所到之处,村民纷纷出门点亮自家灯笼开始“接丁”,烟花、鞭炮齐响,喜气洋洋。
迎灯结束之后,村民们用自家蜡烛接上龙珠灯高灯火苗,带回家供奉,以祈求一家喜添新丁、一帆风顺。
“凤箫声动,玉壶光转,一夜鱼龙舞。”辛弃疾在《青玉案·元夕》中生动记叙了南宋时期的灯会盛况,相传龙珠灯便源于那时,且由大埔萧氏始祖、宋末进士萧淳引入埔邑。传统龙珠灯灯笼骨架是由六条剖细竹篾,用火烤压成六个相等的八角形竹圈,然后再框成八角形灯笼骨架,随后将红、绿色纸裁成适合的长宽糊在骨架上,书法、绘画、剪纸等民间艺术都要在小小的灯箱上一展风采。
据侯北村村民、市级龙珠灯传承人箫晓雄介绍,虽然蜡烛灯现已逐渐被LED灯所取代,但其传统内涵依旧保留了下来,装灯木板依旧按照中国传统“五行六合”的规矩确定长度和宽度,灯代表火,木生火。灯笼只数融合了中国古代“九五至尊”和《水浒传》108条好汉的数字,即是每条木板上固定9只灯笼,12条共108只灯笼。
(润涛招迎文燕国杰)
创新烧火龙“小猪”凑热闹
丰顺埔寨
昨晚,有着270多年历史的丰顺埔寨烧火龙表演再次精彩上演,吸引了数万名来自省内外的摄影爱好者和游客前来感受舞火龙表演的魅力。燃烧前,记者在树德堂看到,火龙用竹篾、稻草扎成,绑上爆竹,插上香火,由几十位赤膊壮汉高擎着,从祠堂出发巡游村寨,意为“金龙出洞”。8点半,喜炮队、鱼虾猪等精英队先点燃表演,紧接着点燃火龙,顷刻间烟花怒放、火箭四射,奇光异彩、震天动地。被点燃的火龙在一片火海中翻滚跳跃,或张嘴、喷火,或吐珠、躬身,与天空中同时爆炸的烟花交相辉映,现场欢呼声、礼炮声、相机快门声交融成一片。
“烧火龙是对新一年国泰民安、风调雨顺、人寿年丰的祈福。”埔寨镇相关负责人介绍说,今年烧的两条火龙均为13节,约30多米长。由于今年是十二生肖中的猪年,火龙除了有传统的鱼虾等精英队相伴,还创新性地融入了小猪的元素。(林丽妙)
喜迎菜花灯同庆丰收年
丰顺砂田
昨日,丰顺县砂田镇新时代文明实践活动文化进万家暨砂田菜花灯节在丰顺县砂田镇举行。
当天下午,砂田镇各村的菜花灯陆续制作完成,砂田墟镇周围也开始热闹起来。砂田镇新时代文明实践活动文化进万家文艺汇演精彩上演,为村民带来一场文化盛宴,更为晚上的迎菜花灯活动预热。
18时许,记者在现场看到,各村的迎灯队伍浩浩荡荡地来到砂田镇镇政府门前,现场人头攒动,游行队伍两旁站满了赏灯的群众。随伴着欢快的锣鼓声,四乡八村的村民在龙灯的引导下,肩扛几百米长的菜花灯长龙,彩花舞灯,游村串户。花灯经过的各祠堂,家家张灯结彩,户户摆宴燃烛,庆祝上年丰收,禳祈今年风调雨顺、五谷丰登。菜花灯游行,菜花灯将摆在广场和村道两边展示,供游人参观。各家还会在菜花灯上点燃蜡烛,恭迎回家,插在灶上,寓意把“财、丁”迎回家中。据菜花灯非遗传承人杨永红介绍,砂田菜花灯寓意美好,“菜”寓意为财,“花”寓意为男女丁口,篾圈花环寓意为“繁”,石菖蒲寓意为昌,连接起来寓财丁兴旺、繁荣昌盛之意。每年元宵前,当地村民采摘盛开的油菜花制作成花灯,以庆祝元宵佳节。
据了解,砂田“菜花灯节”民俗活动的历史可追溯至清朝康熙初年,在元宵节庆祝春天丰收、恭迎“菜花灯”是一种客家人独有的农耕丰收庆典活动。
(林玉莹胡金辉郑坤叶思琪)
处处花灯俏万人看表演
五华下坝
元宵夜,一年一度的五华下坝迎灯节活动如期上演。喜庆的场景、生动有趣的花灯游行等,吸引了近万名群众夹道观赏。
夜幕降临,下坝村沿江路早已人山人海,现场锣鼓喧天,甚是热闹。“鲤鱼灯、虾公灯、鹅灯、生肖灯……”晚上8时45分,精彩的文艺表演过后,“重头戏”迎灯游行活动正式开始。只见游行人员身着盛装、手擎各式惟妙惟肖的花灯组成28支游行队伍,在炮仗、锣鼓、舞龙舞狮的助威下,逐一沿下坝堤经过观礼台,进入大新街、老街等水寨圩街道,沿途的人家无不欢呼迎接,共同分得这份喜气和福气。随后,各支游行队伍再回到各自祠堂,进行升灯、猜拳、斗酒、喝“新丁”酒等活动。
“参加迎灯节活动,又一次"重温"提醒我们要牢记祖宗功绩、不断继往开来建功立业,也让我们的元宵佳节过得更热闹、更欢乐。”周豪告诉记者,今年除了花灯精美耐看外,各式有趣的扮景如“齐天大圣、猪八戒”等也让他大呼过瘾。
据了解,五华下坝迎灯节由来已久,最初是为纪念开基祖周瑄公兴修水利、造福百姓的功绩,经500多年的传承和发展,已成为当地热闹的民俗活动,被列入广东省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每一年都吸引众多群众前来观看。(赖锋张炳锋)
新闻推荐
广东梅州等地市开展“粤菜师傅”工程 让更多农民掌握技能走上脱贫致富路
日前,中央电视台第四套《中国新闻》栏目的“新春走基层系列报道”首播广东梅州等地市开展“粤菜师傅”工程的情况,讲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