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知名互联网企业“115科技”仅42天整体搬迁到梅州 “梅州速度”释放出哪些信号?

南方日报 2019-02-21 06:19

近年来,梅州不断在提升服务水平、优化营商环境等方面力求新突破。图为市民在梅州市行政服务中心办事大厅办理相关业务。

南方日报记者何森垚摄

从决定把总部迁回梅州,到正式完成工商登记,仅耗时42天;完成总部3870平方米的装修工作,正式入驻世界客商中心,用时11天。国内知名互联网企业广东一一五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115科技”)搬迁回梅州,创造了两次“梅州速度”。

“梅州速度”的背后体现的是什么?又释放出了哪些信号?

作为一家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高新科技企业,115科技总部驻扎梅州,将会带来互联网等高新技术集聚,符合梅州“建设生态功能区先行地”的定位,是梅州推动绿色高质量发展的重要一步。同时这两次“梅州速度”也是梅州近年来提高服务水平、优化营商环境的具体体现,展现出梅州全力以赴强实体、兴实业的决心。

●南方日报记者张柳青通讯员丘华斌

信号1

走好绿色发展之路

瞄准高新技术产业实现高质量发展

115科技是以云存储、云分析为核心的互联网服务提供商,是国内最早一批从事云存储研发的高新技术企业。

作为一家典型的技术密集型互联网企业,115科技产品研发人员所占比例接近80%,并掌握多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核心技术。

该公司董事长赖霖枫是土生土长的梅州兴宁人。10多年前,他与同乡组成的5人团队从家乡起步创业,后改道珠三角继续他们的事业。

去年底,梅州市委书记陈敏率队到当时总部还在东莞的115科技进行考察,并盛情邀请该公司搬迁回梅州。经过慎重考虑之后,115科技决定整体搬迁回梅州。从下决定到今年1月4日公司注册地完成变更,前后耗时仅42天。正式确定在梅州世界客商中心落地办公后,该公司又仅耗时11天完成了总部3870平方米的装修工作。

除了企业自身的意愿和努力外,这也是梅州市委、市政府各相关部门通力合作、积极配合的成果。

“梅州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115科技整体搬迁回梅工作。”梅州市政务服务数据管理局局长廖松辉说,虽然耗时短,但过程并非一帆风顺。

115科技工商登记办公场所地址的选择是第一重难题。按照工商登记的要求,注册地要具体到路(街)。过于繁琐的资料,不利于互联网企业的发展。

在梅州市政务服务数据管理局(当时为梅州市行政服务中心管理办公室)的协调下,梅州市工商局在不违反法律法规的前提下,缩短了注册地址,表述为广东省梅州市世界客商中心五楼。

按照正常程序,企业取得工商营业执照需3至5天。1月4日上午,115科技在东莞办理好迁出手续,相关信息进入广东工商系统后,为了简化企业办事流程,优化服务,相关部门让115科技将纸质版材料通过拍照网络上传的形式,传输到梅州市工商局,减少了企业异地来回送纸质材料的麻烦。

“从上午9时公司信息进入广东工商系统,到12时30分,将营业执照递交给公司负责人,仅耗时3个半小时。”参与了当天手续办理的梅州市政务服务数据管理局政府热线和效能督查科负责人丘华斌说,在此过程中,相关部门对企业信息照片的清晰度和完整度也提出了要求。

按照115科技对办公场所的设计要求,梅州市工商、消防、人社等部门积极协助,为该公司快速完成装修奠定了基础。“在该公司正式开始装修动工之前,各部门开了简短的会议,并连夜协助企业做好障碍物整理、消防安全布置等工作。”廖松辉说。

“我生长在梅州,清楚地知道梅州互联网产业发展的空间有多大。”赖霖枫说,115科技将大力培养和引进高端人才,并通过在云计算、大数据等领域的技术突破,发挥产业聚集效应,推动梅州互联网产业发展进入新阶段,着力构建“北深杭+贵阳+梅州”3+2的互联网新格局,打造世界级“梅州互联网创新中心”。

近年来,梅州市将产业转型方向瞄准高新技术产业。不久前召开的中共梅州市委七届六次全会,提出要坚定不移走好绿色发展之路,在高水平保护中实现高质量发展,为梅州永续发展注入无穷动力。“要牢记发展是硬道理的谆谆教导,大上项目、快上项目,上大项目、上好项目、上绿色项目,大干快上,加快发展,迅速发展,厚积薄发,后来居上!”陈敏在会上强调。

此次全会提出,推动生态产业化、产业生态化的过程中,梅州要做好“生态+”的文章,优化要素保障,强化生态产出,推动城乡自然资本加快增值,促进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变“绿水青山”为“金山银山”。

另外,梅州要大力推行绿色生产,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推动传统产业绿色化改造、重大技术革新。加快构建与生态环境相适宜的绿色低碳产业体系,切实提高经济发展的生态化水平和质量效益。

信号2

打造一流营商环境

重点项目“保姆式”服务开辟绿色通道特事特办

享受“保姆式”营商服务,115科技是特例,但不是个例。事实上,近年来,梅州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政务服务的完善和营商环境的优化。

优质项目落地是当前梅州加快发展的迫切任务。对重大招商引资项目、重点建设项目,梅州开辟“绿色通道”,实行“特事特办”。

梅州市于2017年启动全市政务服务“马上办”改革工作,配套出台了《梅州市行政服务中心容缺受理制度》《梅州市行政服务中心实行重点建设项目“六办”制度》等相关文件,为优质项目和重点项目的落地提供更高效的服务,助推项目快建设、早投产。

针对重点建设项目的“六办”制度是指“手续齐全马上办、手续不齐全帮着办、特殊项目特殊办、紧急事项加班办、重大项目上门办、难办项目跟踪办”。“凡纳入市委、市政府的《梅州市省市重点建设项目实施计划表》的项目都适用于"六办制度"。”廖松辉介绍,按照该制度的要求,对于手续齐全的企业,即办件当场办结出证,承诺件缩短审批办结时间,在承诺时限80%以内办结。

按照“六办制度”要求,服务对象申请的项目涉及两个以上审批部门或者需要跨层级审批的特殊项目,要纳入基建项目并联审批或者联合会审等方式进行办理,做到联审联办、特事特办。对于市委、市政府特别关注重视,尤其涉及民生实事方面的项目,梅州市主动提供服务,变“坐等”为“上门”,由事后审核转为提前介入,主动送服务上门,“走出去”服务。

从拿下地块到项目开工仅用5个月时间,这是保利地产在梅州项目创下的纪录,也刷新了保利粤东片区投资的新速度。

这便得益于“六办制度”。特殊项目中的基本建设项目并联审批制度,让基本建设项目审批告别了32个审批环节、154份申报材料的年代,从此走上“一份办事指南、一张申请表单、一套申报材料完成多项审批”的“快车道”,企业投资核准类项目审批时限仅为平均79个工作日。

为进一步优化营商环境,去年底,梅州出台《梅州市深化营商环境综合改革行动方案》以及《梅州市优化政府投资项目审批流程实施方案》《梅州市优化社会投资项目审批流程实施方案》,做好简政放权的“减法”、做强监管的“加法”和优化服务的“乘法”,在提高服务水平、营造法治环境等软环境建设上力求新突破,发挥制度的支撑、保障、激励作用。

流程再优化、审批再提速。此前,建设项目审批流程分为立项阶段、用地阶段、规划报建阶段、施工报建阶段、竣工验收阶段5个,此次改革中将立项阶段、用地阶段合并为立项用地规划许可阶段,审批流程缩短为4个阶段。

依托“数字政府”改革建设,梅州将打造统一安全的政务云平台、数据资源整合和大数据平台、一体化网上政务服务平台,高水平建设“互联网+政务服务”体系。全面实施行政审批“网上申请、网上受理、网上审核、网上发证”,推进部门间信息共享互认,加快实现“只进一扇门”“最多跑一次”。

此外,近年来,梅州市积极构建“美丽梅州·美好家园”,建设平安之乡,不断提升城乡生活和发展环境,为留住人才、留住企业创造了条件。

“以企业为中心、以企业需求为导向,推动行政办事从以政府部门为中心向以行政相对人为中心转变,不断提升企业办事便利度、满意率和获得感。这是我们不断改革的目标。”廖松辉说。

信号3

全力振兴实体经济

以115科技为龙头大力发展“互联网+”

实体经济是国民经济的基础和命脉。一个地区要想保持长久经济竞争力,必须夯实实体经济。

今年开年以来,梅州市委书记陈敏、市长张爱军深入梅州市部分重点企业和纳税大户开展“暖企行动”。详细了解企业生产经营情况,听取企业意见和诉求。

在走访调研过程中,陈敏、张爱军强调,实体经济是经济发展的根基,是梅州市构建“5311”绿色产业体系、推动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抓手。各级各部门要按照中央和省、市关于着力振兴实体经济的决策部署,贯彻落实省“实体经济十条”和市“实体经济十二条”,下大决心、花大力气,全力以赴强实体、兴实业。要抓实产业项目,大上项目、上大项目、快上项目、上好项目,在确保安全和质量的前提下,加快推进项目建设,促进项目早日建成投产。

梅州市委七届六次全会提出,要继续以广东梅兴华丰产业集聚带和梅江韩江绿色健康文化旅游产业带两大产业带建设为重点,构建“5311”绿色产业体系,不断做大做强实体经济。

“5311”即推动五大传统产业转型,加快培育三个新兴产业,着力打造大健康产业,壮大特色现代农业。其中三个新兴产业指的是文旅、体育和互联网。

全会报告提出要深耕互联网产业。规划建设梅州市互联网产业创新创业示范园,举办互联网产业峰会。以115科技公司为龙头,大力发展“互联网+”,扩展运用物联网、云计算等信息技术,培育发展数字经济,推动信息服务业的发展。

“115科技的引进,便是梅州坚定发展实体经济的具体体现。”廖松辉说。

发展新兴产业的同时,梅州提出要全面推动烟草、电力、建材、电子信息、机电制造五大产业转型升级,实施绿色化改造和多元化发展。

近年来,梅州市相继出台了《降低实体经济企业成本工作方案》《降低制造业企业成本支持实体经济发展的若干政策措施》《关于服务实体经济防控金融风险深化金融改革的实施意见》等,以发展实体经济为重点,以建设特色小镇和小城镇为切入点,加快转变发展方式、优化经济结构、转换增长动能,大力发展新兴产业,改造提升传统产业,坚决淘汰落后产能,打牢现代化经济体系的产业基础。

实体兴,则经济兴;实体强,则经济强。实现高质量发展,支撑在产业,根基在实体经济。立足发展实际,梅州积极引进115科技等高新技术企业,努力做好改革、创新、环境这三篇文章,不断夯实高质量发展的根基。

■记者观察

以政务服务“加速度”换取发展新活力

不久前举行的2019年梅州市春节团拜会上,115科技董事长赖霖枫作为企业代表发言。他说:“跑出两次"梅州速度",率先体验了梅州新一轮营商环境综合改革的成果,让我切身感受到梅州市委、市政府不断提升营商环境的决心、魄力和行动力,以及对民营企业的重视和支持。”

“水深则鱼悦,城强则贾兴”。哪里的营商环境优、服务质量好、办事效率高、投资成本低,资金、人才、技术等要素才会往哪里聚集。

经济学家考什克·巴苏曾说过:“一个经济体的成败取决于多种变数,其中往往被忽视的是那些方便企业和营商的细节。”营商环境对城市发展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它是一个地区市场发育程度、政府管理水平和社会文明进步的综合体现,直接关系到地区经济发展、社会和谐稳定,关系到城市的对外形象。

近年来,梅州相继出台了《梅州市全面推进政务服务“马上办”改革实施方案》《梅州市深化营商环境综合改革行动方案》等政策,并配套出台了《梅州市行政服务中心容缺受理制度》《梅州市行政服务中心实行重点建设项目“六办”制度》等相关文件。进一步做好简政放权的“减法”,做强监管的加法和优化服务的“乘法”,在提高服务水平、营造优质营商环境等建设上力求新突破。

同时,梅州市加快“数字政府”改革和机构改革,不断优化政府服务职能,也为政务环境和营商环境的进一步提升打下基础。去年底,“粤省事·梅州”平台正式上线,在平台内可以一键办理或查询372项高频民生服务,梅州成为粤东北地区首个开通“粤省事”地市专版的地市。今年以来,梅州市全面推进市县两级机构改革,目前市级机构改革已基本完成,县级机构改革要在3月底前基本完成。

审批“瘦身”,服务提速。115科技跑出两次“梅州速度”,便是在这样的大背景中得以实现。

“种好梧桐树,引来金凤凰”。优化营商环境是一个系统工程,既要改善基础设施等硬环境,更要在提高服务水平、营造法治环境等软环境建设上有新突破,更好发挥制度的支撑、保障、激励作用。政务服务能力不断提升,营商环境不断改善,相信会吸引更多的企业、人才来到梅州,定居梅州。

新闻推荐

火树银花不夜天 市民元宵多流连 昨日是中国传统节日元宵节,梅州市各地纷纷拿出“拿手好戏”,开展了丰富多彩、形式多样的民俗活动,让市民热热闹闹过佳节、欢欢喜喜闹元

埔寨烧火龙蔚为壮观,吸引各地游人前来观看。(吴腾江摄)兴宁市宁新街道大圳村花螺墩长兴围屋上演传统民俗活动烧烟火。(林翔...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