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州平远县河头镇变废为宝,凝聚乡村振兴合力 融旧推新乡村美 十里水乡乡愁浓
“80个塑料袋换一支牙刷,60个饮料瓶换一罐洗洁精,20个农药瓶换一包盐……”这并不是吸引眼球的商业广告,而是梅州平远县河头镇向阳村垃圾兑换超市回收项目表的内容。在兑换领取表上,密密麻麻地登记着村民的兑换记录,“我觉得这个很好,调动了我们村民参与环境整治的积极性,现在大家的乡村洁净意识也更高了。”商店店员王柳华说,从来没有想过自己开的商店还有这个功能,目前兑换也是相当火爆。
推出“垃圾兑换超市”有偿回收新模式,这是河头镇推进农村环境治理的一个创新之举。改革开放以来,尤其是开展新农村建设以来,得益于干群同心的干劲,河头镇的村容村貌焕然一新。
在农村“新”建设中,河头镇以河头河为主线,突出水乡、水生态主题,打造出“十里水乡”;在乡土“旧”文化传承中,河头镇通过古驿道、绿道和乡村道路,将黄田、河头、田心、向阳、双溪、河清六村串珠成链,依托“三清三拆三整治”,切实解决农村脏乱差问题,提升人居环境,建设生态宜居美丽乡村。
突出水源生态?打造客韵水乡
“我们现在吃完饭就会到公园、河边散步,以前都是在家里呆着。”当问及河头镇的乡村变化之时,向阳村的陈红兰用了4个“变”来形容,“道路河道变宽了,河水变清了,村庄变整洁了,人民生活变得更加幸福了,家门口就如同景区般。”
从济广高速河头出口,沿3公里连接线到达河头镇,独具客家特色的河头标志便映入眼帘,两旁花草随风摇曳,红的粉的装饰着初冬的乡镇。沿着河流行走村庄,别有一番水乡韵味。
近年来,作为平远县城饮用水源地的河头镇,进一步明确“生态胜地、水源重镇”的功能定位,通过实施农村道路“通畅工程”、村村通自来水、污水处理等项目建设,以水为线、以路为轴,串珠成链。在组建好理事会的基础上,以自然村为单位,聚拢民心搞建设谋发展。河头镇党委书记李文锋说,乡村建设最主要的力量还是群众,河头镇积极探索“1+N”党建模式,充分发挥村级党支部在精准脱贫中的引领作用。引导群众参与的同时,做好乡村发展规划,“我们河头镇大部分乡村分布在河头河两侧,所以我们规划过程中也特别注意做好"水"文章。”
黄田村村民刘腾标说,很多村民见到前期整治后的变化,实实在在感受到镇村的美,都主动把自己的地拿出来作为建设用地,齐心搞好美丽乡村建设。
变废为宝?营造留得住的乡愁
走在河头镇,道路干净整洁、蜿蜒通向各家各户,时不时就可以看见美丽乡村的墙画,给乡村增添了一份艺术的气息。与之相称的,是村道两旁用三清三拆后的砖头、瓦片建设的艺术墙,这也成为人们的拍照打卡点。
至目前,河头镇九村均启动“三清三拆三整治”工作,共摸底需清拆危旧房屋93107平方米,已清拆危旧房屋82860平方米,清拆率89%,为新农村建设拆出新空间。
“我们把拆下来的砖瓦、河道清理出来的石头,利用起来,加以打造,一来节约美丽乡村的建设成本,二来也美化我们的居住环境。”向阳村党支部书记黄志坚说,垃圾兑换超市也是美化乡村低成本的措施之一。
在河头镇,水源保护区标志石公园、三华李主题公园、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主题公园、“小石潭记”和耕读公园,处处节点都在装扮着河头镇的美丽乡村,一幅“十里水乡·梦里老家”画卷徐徐展开。
“我们新农村建设并不是说要全部拆掉重新建设,要有乡土文化、乡土记忆,因地制宜把我们的乡村建设成跟得上新时代发展,也留得住乡愁的地方。”李文锋说,河头镇在营造“乡愁”同时也经营好“乡愁”。立足县城饮用水源地的镇情农情,不断探索做强传统优势产业,引进现代农业,发展全域旅游业的绿色发展路径。今年,河头镇全镇三华李年产值达6000多万元。
南方日报记者黄培强
通讯员朱双玲
本栏统筹:辛均庆
新闻推荐
图为平远县税务局工作人员辅导企业人员使用广东省税务局出口退税综合服务平台。(陈祺摄)本报讯近期,平远县税务局开展无纸...